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023-12-29 09:51:27李宏伟
甘肃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融合教育人际交往

【摘要】听障学生融入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文章通过对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在听障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具体措施和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听障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积极为听障学生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引导听障学生增强交往的主动性,帮助听障学生提高交往能力,搭建家校合作平台,提出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培养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听障学生;人际交往;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2—0052—04

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能力。目前,一些学校关于听障学生的教育主要以文化课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听力康复为主,而在听障学生的心理教育、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得不够好,以致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强,较难融入社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快速传播,听障学生融入社会的机会比以往多,融入社会的意愿更强烈。为了提高听障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听障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打好基础,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听障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总结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培养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培养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听障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解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笔者对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60名听障学生作了调查,围绕“对健听人的态度”问题,有70%的听障学生表示比较疏远健听人;有50%以上的听障学生表示,在与健听人交往时感到羞愧、嫉妒或抗拒。围绕“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有60%以上的听障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沟通时存在障碍;有40%的听障学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使用手语交流;有50%以上的听障学生经常与学生产生矛盾。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的社交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家人、亲戚、同学、老师等熟悉的人际关系范围,而与其他不熟悉的健听人之间的交往较少,即使交往,也是浅层次的交往;聽障学生与健听人主动交往的意愿普遍不高,尤其中学阶段听障学生与健听人主动交往的意愿低于小学阶段听障学生;听障学生遇到沟通问题,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这几点:一是生理差异原因。听障学生主要依靠手语交流,而健听人习惯以口语交流,如果健听人不懂手语,双方交流主要靠猜测,沟通的有效性就会比较低,从而导致听障学生丧失与健听人交流的积极性,社交范围比较小,也难以扩大。二是心理原因。由于听障学生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有效性较低,长期有沟通挫败感,听障学生容易产生社交恐惧心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健听人之间的交往意愿逐渐降低,从而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社交圈子也比较小。现实生活中,听障学生往往比较自卑,许多听障学生会刻意在陌生人面前隐藏自己的听力缺陷,不愿意佩戴助听器,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与别人交流。此外,一些家长由于愧疚心理和家庭教育知识的缺乏,对听障学生采用不够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久而久之,听障学生的性格出现缺陷,影响了听障学生与他人的正常、有效交往。

二、解决听障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策略

解决听障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围绕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听力康复和手语教学是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工作者的主要手段,但在听障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方面,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教工作者做得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强化、完善措施。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在对听障学生进行听力康复和手语教学的同时,教育工作者针对每一名听障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心理和家庭教育因素入手,综合应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等,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健康心理[1],为听障学生打好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增强听障学生人际交往的内驱力和主动性,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1.帮助听障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由于生理缺陷,听障学生普遍有自卑心理。因此,解决听障学生人际交往问题,首先要帮助听障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让听障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首先,对听障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如利用班会、晨会和个别谈话的机会,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特长不同,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适时帮助听障学生调整心态、控制情绪、规范行为。如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听障学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对情绪低落或精神状态不佳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再次,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如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发现每一名听障学生在体育、绘画、书法、手工、写作等方面的特长,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多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特长的发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擅长的方面,从而增强信心。最后,善于捕捉听障学生的亮点,放大听障学生的优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捕捉每名听障学生的亮点,及时予以表扬、肯定。对听障学生的优点适当地放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从而逐渐消除他们对自身缺陷的羞愧感和自卑感。

2.帮助听障学生增强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由于听障学生与健听人之间交流困难,加上听障学生存在社交恐惧心理、自卑心理,所以部分听障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不积极,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对此,教师应引导听障学生明白,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需要学会与别人相处,社交是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所以,要积极主动地和别人交往,而尊重别人、以诚相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这需要教师引导听障学生调整心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借助情境教学,让听障学生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激发听障学生人际交往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积极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礼仪和技巧。

3.帮助听障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相互交流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途径。听障学生和健听人相互交往的最大障碍就是相互交流的问题,因此,提高听障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听障学生与他人的交流能力,解决听障学生与健听人之间的交流问题。从听障学生的教育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采取以手语为主的交流方式。手语在帮助听障学生理解和表达日常生活中多种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手语在健听人中的非普及性,暴露出了手语在听障学生与健听人交流中的缺陷。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帮助听障学生使用多元的交流方式,提高听障学生与健听人相互交流的有效性。对残余听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听力康复训练,鼓励学生尽可能结合使用口语、手语与健听人交流。在学生应用口语交流难度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尽可能让这部分听障学生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在口语交流的环境中锻炼口语交流能力,提升学生与健听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对没有残余听力或残余听力很弱的学生,教师不能仅限于语言训练和手语的使用,应紧密联系听障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景,整合多种交流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学会多元的交流方式,提高表达的有效性,如借助手语、书面语、体态语、符号、信息技术工具等交流。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改进学习方式,拓宽听障学生学习的渠道,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听障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方便了他们与健听人之间的交流。

4.帮助听障学生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听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是听障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打好基础,是每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日常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听障学生提供各种人际交往的实践机会,尽可能地组织听障学生参加人际交往指导培训、模拟演练、社会实践等。对此,学校层面应重视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课程的开设和相关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活动中体验人际交往的成就感,使听障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逐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如组织听障学生到超市、银行等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独立地购物、付款、办理业务等,一方面训练他们与健听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再如组织听障学生到普通学校进行联谊活动,学生们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参加跳绳、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使听障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与健听人交流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听障学生到博物馆、旅游景点、纪念馆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开阔听障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研学中感受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健听人的友善,减少防备心理,产生与健听人交往的主动意愿。甚至可以组织听障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走入社区开展服务活动,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获得健听人对他们的认可,让他们产生融入社会的主动意愿。

5.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家庭、学校相互配合,能更好地使听障学生健康成长。基于听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家庭和学校需要紧密配合,发挥各自作用,协同推进聽障学生教育取得成效。目前,听障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效家庭教育较少。大多数听障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住校,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学生除了寒暑假,很少回家或参加社会活动,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部分家长出于愧疚心理和孩子不常在家的原因,对孩子要求不严格。二是家长对听障学生的教育能力有限。大多数听障学生的家长缺乏关于听障学生的教育知识,将听障学生的教育完全交给特殊教育学校,对听障学生的心理不够了解,交流的有效性也较低。

对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听障学生的教育质量,在对听障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听障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听障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学校教育效果在家庭中得到有效延续。还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使家长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参与制定适合学生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的个性化教育方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搭建好家校合作平台,形成合力,保障特殊教育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但目前特殊教育仍属于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其中听障学生的教育亟需社会关注和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积极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为特殊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借助特殊教育的发展契机,积极宣传听障教育,使社会关注听障学生的教育、就业和社会生活状况,为听障学生接受融合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应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对听障学生进行听力康复、文化课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听障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如利用银行、超市、博物馆及社区等公共资源,举办开放式特殊教育,让听障学生在多种教育教学和社会活动中克服自卑心理,树立阳光心态,增强人际交往的内驱力和主动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助力听障学生实现从生活自理到生活自立,再到成为有用之才的目标,聚多方之力为听障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基于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实践研究[C].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文集,2023(05):170-172.

[2]张茂聪.以“四强”建设夯实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J].现代特殊教育,2023(07).(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097)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融合教育人际交往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02:42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简述大学生人际关系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7:25:33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33:03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5:51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