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军
【摘要】“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加强作业管理,删繁就简,去芜存菁,提高作业的实效性、针对性,是当前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层次性作业、交叉性作业、单元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四个角度,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双减”;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2—0100—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保障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1]。
一、层次性作业
初中阶段,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物理学科,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能够主动开展学习,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这类学生的物理学习不需要家长和教师操心。有的学生不喜欢物理,甚至比较抵触学习物理,在课堂上不专心,课后不主动,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整体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不佳。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态度较为端正,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或者是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生“学而不能”,在学习中的投入与产出,不能呈现正相关关系[2]。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层次,在作业设计时“对症下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物理学习。对于作业设计,分层设计是第一步,而作业的分层设计,对学生的分层是起点。关于学生分层,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明白作业分层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区别对待,更不是“放弃”一部分学生,“照顾”一部分学生,而是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以合适于自己的方式、角度开展物理学习。学生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以从学习态度、能力、习惯等方面切入,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加以细化分项。
此外,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态考核表需要时时更新,让学生的学习与作业对应起来。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级:其一,趣味性作业[3]。这类作业的设计,主要是面对不喜欢物理学习的学生。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学习是逆向的过程,而兴趣是学生学习路上最为甜蜜的牵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做好课堂导入及融入游戏元素外,还可通过趣味性物理作业展示物理学科的魅力。比如说如下题目:黄昏时分,太阳呈红色,是因为黄昏时。A.太阳发出较多的红光;B.阳光经过空气的路途较长;C.太阳距离地球较近。又如,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面装着许多石头,把石头丢入水里,湖水水面会如何变化。A.不变;B.上升;C.下降。其二,基础性作业。这类作业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学习印象,对基础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其三,开放性作业[4]。这类作业题目标新立异,解题过程,切入点及答案都不固定,这类题目的设计和布置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解答出来,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
二、交叉性作业
“双减”背景下,要优化物理学科的作业设计,在具备层次性的基础上,应该拓展延伸作业,使其与学生的其他学习课程,以及生活百科有机结合起来。布置交叉性的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5]。视思明,听思聪。作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仅需要聪明的大脑,也需要其他方面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补充,而脱离课堂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每一个方面的不足都可能影响甚至是限制学生的物理学习。作业量不必太多,满足基本的练习需求即可,但是,每一个题目都应该具有多重属性,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阅读能力。物理学习需要阅读吗?非常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对某些物理题苦苦思索,但无论如何都解答不了题目。然而题目本身的难度,并没有超出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之所以出现找不到解题思路,进而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能力。因此,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加入一些逻辑关联词,或者是一定量的长句,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排除干扰,抓住关键,整理、加工和拼接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正确答题。
2.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善于思考和解答题目,但表达能力不佳。随着学生的成长,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单独设置一些表达类作业,学生不仅要书写作业,还需要“复述”解题的过程。“复述”是一种非常理想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费曼学习技巧的核心点之一。学习了某一新知识、新技能或新概念,如何才能确定自己已经深入掌握,烂熟于胸呢?那就是复述,再次复述,多次复述。而复述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复习的过程。因此,在复习教学中,以题目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此时,教师要学会适沉默和及时后退,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说、多问、多交流和多表达。比如,生活中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请你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一下其中的原理?又如,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品格的褒奖,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到“真金不怕火炼”,请从物理的角度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还如,我国广袤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千百年来流传着一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看似自相矛盾的生活习俗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物理原理?
3.观察能力。这类作业常常与实践性作业混合在一起,但与实践性作业又有区别。以题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是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品质。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容不得丝毫马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大有裨益,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错路。二是通过观察类作业,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者,关心生活,关心周围的一切,而不是一味埋头学习,与生活渐行渐远。比如,秋高气爽的夜晚,天空繁星点点,当我们仰望星空时,看着一闪一闪的星星,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三、单元性作业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教学单元为整体,实施了单元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单元教学整合了数个小节的内容,各个知识要点之间具有关联性,或者互为因果关系,或者互为递进关系,或者互为并列关系,或者互为顺承关系等等[6]。单元教学的好处十分明显,由于教学主题变大,教师在开展教學工作时,自主性、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作业的设计也需要面向整体突出重点、要点。“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设计单元性作业,可有效整合核心内容,提升作业的探究性。
总之,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排列组合,让物理作业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优化设计。比如说,在“力”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单元内容包括力、弹力、重力,本单元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范畴。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设计单元作业时,作业目标应包括如下几点:
其一,初步理解力的概念,能结合具体问题描述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总结力的初步概念,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其二,了解力的“三要素”,能使用示意图描述力,即以直观的手法将抽象的力加以呈现与描述。其三,通过常见事例及结合实验了解弹力,在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列举哪些属于弹力。其四,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其五,举例说明重力产生的原因。基于以上五点,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可通过小活动的方式展开:跟同桌来一场掰手腕的比赛,比一比谁的力气大。通过掰手腕说一说“力”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力现象。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关于“力”是什么,答案不固定,学生们言之成理即可。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基于上述五点,可设计基础类题目,如:(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在井中取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那么这一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湖面上紧挨着两条小船,一人坐于其中一条船上,用手推另一条船,两船相互远离,这个现象表明什么?而关于力的探究性作业,则要侧重于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驱动学生思考,如“试一试”的小题目:用手拉弹簧,接着用水压直尺,观察两者在受力后发生了什么现象?推一推桌子上的书本和笔,观察两者在受力后发生了什么现象?众所周知,力在作用于物体后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或者说反应,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实践性作业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并举,拓展学生们的学习视角等等,不能也不应离开大量的实践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青春期的学生热情洋溢,活泼好动,追逐游戏,缺乏学习的动力。当教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耐心做作业时,部分学生都有如坐针毡的感觉,做作业的过程相当“痛苦”。部分学生不喜欢做作业,尤其是大量机械性的作业,学生们没有耐心一一做下去。不想做或者是做不完,学生要么是乱写一通,敷衍了事;要么干脆抄袭别人的作业。敷衍、抄袭,都是非常消极的学习态度,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但一无所获,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基于此,与其让学生消极对待作业,还不如转换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在试一试、做一做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有趣的是,当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后,会主动回归课堂、书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查缺补漏,提升自我。
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是一次简单的小手工活动,如“力”这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时,可以从“做一做”的角度切入,动手制作一个气球动力小火箭,准备材料包括气球、细线、吸管、双面胶。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细线穿过吸管,再将细线两端固定在两个点,然后将充满气的气球用双面胶固定在吸管上,最后打开吹气口,观察气球的运动状态。本次小手工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现象,正确记录,根据现象简述其背后的原理。同理,教学完“浮力”这一章节的内容后,关于虹吸原理,笔者布置了“自来水实验”的课后作业:在一个塑料瓶的底部打孔,穿过一根吸管,穿过去的吸管折叠后解除塑料瓶底部,将吸管与孔洞间的缝隙用胶水补上。接着,学生通过塑料瓶口向塑料瓶倒水,水位上升后,水顺着吸管流了出来。此时,学生用手遮住了塑料瓶的上部。这样,吸管中不再流出水,而放开手后,吸管快速流出水。本次作业所需的材料不多,也不复杂,塑料瓶、吸管、胶水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制作完毕后,学生们可以录视频发给老师,也可以直接带着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演示一番。当然,除了个人可以完成的小型实践作业外,有些实践性作业操作步骤繁多,需要多人配合。此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管理需要教师优化组织和安排。因材施教,分层设计作业,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单启文.关于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考[J].启迪与智慧(中),2021(02):66.
[2]鲍建中,秦晓文.初中物理体验类作业设计的策略[J].中学物理,2021(02):21-24.
[3]韦强.“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J].中学物理,2022(06):08-10.
[4]潘梦萍.初中物理作业现状调查及优化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5]吴俊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外作业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6]崔杨,李广.大概念视野下初中物理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以“光现象”为例[J].中学物理,2020(20):15-17.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