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清|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发频发且日益复杂化的局面,如何科学面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专业师资是关键。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新入职教师又被称新任教师或职初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然而,新入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下简称“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除了具有一般新入职教师共同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外,还因为岗位、身份的特殊与角色、定位的尴尬,在队伍内部结构、专业发展的起步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南京市,一直以来坚持政策推动、专业培养、岗位落实、待遇稳定等方式,不断提高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范围内近五年(2017年9月1 日—2022 年9 月1 日)公开招聘入职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及兼职教师)进行调查,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数据层面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者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新入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专业背景、外部支持情况、专业能力、专业发展的困难等),并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同时,研究者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新入职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性别结构
从性别结构来看以女教师为主,共81人,占85.85%;男教师15人,仅占14.15%。
2.年龄结构
从年龄结构上看,26(含)~35(不含)岁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占64.15%,26(不含)岁以下的占28.30%,35(含)岁以上的占7.55%。总体而言,这是一支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
3.学历结构
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学历全部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其中,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44.34%。这意味着有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心理教育人才入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4.职称结构
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获初级、中级职称者已超半数,分别占比32.08%和20.75%。同时,还有近一半(44.34%)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尚未评定职称,只有3人获评高级职称,占比2.83%。
5.专业背景
在专业背景上,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占54.72%,教育学专业背景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占14.15%,思想政治及其他专业背景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占比分别是5.66%、25.47%。
6.所持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型
在所持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型上,持有心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占63.21%,持有非心理教师资格证书的占36.79%。
7.专兼职分布
从事专职心理教育工作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占65.09%,兼职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占34.91%(这与持有非心理教师资格证书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占比情况大致相当)。
本研究主要从岗位工作压力、岗位工作内容、专业发展支持、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最大困难、教科研及获奖情况等方面对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1.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需要承受岗位工作压力和专业发展压力
调查显示,近六成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表示有压力,少部分表示压力很大。当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多发态势,而问题学生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问题家庭。学校心理教师很多时候需要独立面对学生及其家长,这对于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而言,难免会力不从心,即他们需要承受岗位工作压力。同时,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在效果上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难以量化等特征,这也导致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需要承受更多的专业发展压力。
2.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岗位工作内容存在“专职不专”现象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指在学校中专门从事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群体。他们须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个别与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档案建立、心理课题研究等。调查显示,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除要从事心理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外,还要承担其他工作,具体情况如下:需要承担行政工作的占45.28%,需要承担班主任工作的占40.57%;需要开展校园兴趣活动的占50.94%,需要承担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占61.32%。从中可知,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多数要兼职其他工作。让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事非专业专职工作,极大耗费了其精力与时间。从调研来看,对“标配”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不能做到“标用”。这严重影响了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角色定位,阻碍了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寻求专业发展支持的愿望强烈
调查显示,在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希望学校能提供帮助的各种选项中,排名前三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组织支持”“职前职后培养”“学校创设交流平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这说明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知道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希望能走好教师生涯的起步阶段。
4.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渴望得到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在职培训
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主观上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调查显示,对于“您认为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最好途径是什么”,选择“同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在职培训”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分别占40.57%、42.45%。这表明大多数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希望通过同行间的交流、在职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调查还显示,参加过区级培训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占61.32%,参加过市级培训的占42.45%,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占19.81%,令人遗憾的是尚有25.47%的新入职心理教师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5.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内外条件的制约
在被问及“您对专业发展是否制订规划或目标”时,有67.92%的新入职心理教师选择“有”,有32.08%的新入职心理教师选择“没有”。这说明大部分心理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是有规划的,他们渴望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调查显示,在未制订规划或目标的原因中,排名前三的是“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发展”“自身条件及能力的制约”。综合而言,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受内外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排名第一的“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从侧面反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边缘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与地位的边缘化。调查还显示,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依次为咨询技术匮乏、心理学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学生问题太难处理、职称评定制度不明确、薪资水平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轻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设备匮乏等。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心理教师成为“孤家寡人”。一般而言,一所学校只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就没有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这导致其缺乏同伴交流与支持,没有归属感。特别是对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常是无从下手。
6.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获奖和科研情况相对乐观
调查显示,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获奖和科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获奖和科研情况
从表1可知,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获奖和科研情况相对乐观,部分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学历全部为本科及以上,专业背景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另有教育学和思想政治及其他专业。从年龄来看,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集中在26(含)—35(不含)岁之间,其中从事专业工作多年通过招考入编的大有人在。从性别来看,女教师占据绝对多数,这与蔡文丰、陈启新、沈之菲等人的研究结果[1-3]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师范专业的女生人数所占的比例远高于男生,这种现象在中小学其他学科中也普遍存在。就教育教学而言,男、女教师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总体来看,南京市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质量上乘”,充满朝气活力,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放眼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步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全面统筹、多方协调、有序推进,从而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由调查可知,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多数要兼职其他工作。林崇德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师资不足和专业性不强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4]“专职不专岗”“标配不标用”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角色定位,势必将阻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职化发展。
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良好的教育情怀,是新入职教师身上最明显的特征。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站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点,新教师们都有着强烈的职业愿景和满腔热情。多数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强,并能充分借助各种平台历练、打磨和展示自我,但他们往往面临着外部支持力度和发展空间有限的制约。岗位特殊,导致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缺乏教研平台和专业交流,只能“孤军奋战、单打独斗”。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是开展工作的基本门槛。同时,并非持证就一定能做到胜任岗位工作。课堂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练兵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历练专业技能,且要做一名研究者,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离不开科学研究。虽然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获奖和科研情况相对乐观,但依然不能忽视这一群体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师培训部门须加强教科研实操专项培训,使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培训培养更具实操性和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得出色,就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而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抓好源头,以全局思维考虑年龄结构和梯队设置。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该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和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三类教师按照区域实际配置。这样才能形成老中青群体的结构优势,从而发挥传帮带作用。针对女教师比例过高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想办法提高男教师的入职比例,从而优化性别结构,使男、女教师更好地发挥各自所特有的性别优势。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充满感情与热爱,才能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业爱岗、精益求精,而这需要教师高度认同自身的职业。建设一支优良卓越的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首要的就是要保证其专职性,即专职专岗专责,并为其专业成长提供相应的职后培训与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心理咨询等实操技能的体验式培训,让他们少走弯路。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待遇提升等工作,促进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有豪情壮志,有干事创业的决心,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但其工作要出彩,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制度并实施监督监管;学校要搭建平台;教师自身要主动作为,自觉提高专业能力,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此,才能让内外合力发挥最大作用。
从调查来看,年轻、专业、进取、努力等是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同时压力、困惑、焦虑、彷徨等是初入教育职场教师具有的共性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他们身上。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各级教研部门要协同推进面向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的学科教研活动:在顶层设计中考虑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与现实性,制订“跨校划片出区向市”层级递进的办法;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作用,让线下线上齐头并进,扩大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朋友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规范的心理咨询督导,促进新入职中小学心理教师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