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丹 麦
我叫丹麦,一个1990 年出生的回族女孩。2013年从山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我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运城市平陆县,并在这里的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默默耕耘了十年时间。朋友们常劝我说:“你留在农村可惜了。”“你更适合在大城市打拼。”“你那么优秀,说、唱、演都在行,应该站在舞台上。”……但我想说:“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农村小学简陋教室里的三尺讲台比光芒四射的舞台更有吸引力,能做一名乡村教师,能给一群天真淳朴的孩子上课,我很幸福!”
虽然羡慕别人的光鲜亮丽、薪资丰厚,但我更愿意追逐“为人师表”的梦想,执着于投身乡村教育的情怀与温暖。
初为人师,我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为了让乡村孩子们也能看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我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书本,最贴心的关爱就是“阅读”。无论多忙,我每天都要利用一个小时陪着孩子们静静地阅读,同时给予他们选书技巧、读书方法、撰写感受等方面的指导。班里最幸福、最开心的课堂,就是每周五的“读书分享沙龙”,虽然形式简单,但分享的内容却很丰富。每学期近十本书的阅读,成为我和孩子们共同的语言密码,也成为乡村孩子连接世界的桥梁,更是我语文课堂思维提升的源泉。
我对自己的每一名学生都饱含希望,绝不放弃。刚上四年级的小陈同学身高已将近一米六,班里数他身高最高,但是却瘦得浑身皮包骨头,无论站着还是坐着,他的身体总是往一边倾斜着,好像随时都要倒下去一般摇摇欲坠,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家访后我了解到,小陈幼年时的一场高烧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次生病过后,他的行动力远不如同龄的孩子,奔跑更是一种奢望。但是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的头脑并不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很到位,无论是默写还是听写,但凡他能写出来的字,正确率就是100%。课堂上偶尔的只言片语,却总能切中要害。为了给他自信,我开始每天从放学到天擦黑儿,陪他读书写字,然后送他回家。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他的语文居然考了94 分!我永远忘不了,当我喊道“小陈同学,94 分!”时,孩子瞪大的眼睛里一闪而过的不可思议和随即散发出的光彩。
一直以来,繁琐的分析式的语文课堂令我苦恼不已,但一时却找不到突围的路径。
为此我认真学习王崧舟、余映潮、蒋军晶等名师名家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不断尝试运用,反复比较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启思、精准,注重语用实践,让课堂迸发思维的火花。
新课标落地以后,大单元整体设计、任务驱动式的语文课堂模式在我的一次次实践中渐渐成型。立足单元整体,在大概念、大任务驱动下,系统设计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阅读表达、不断地思维碰撞,而我则在其困惑、迷茫时精准点拨、启发,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跨越。
在这样的课堂中,我最快乐的是听到学生说:“老师,这个问题我有别的想法!”“老师,我想说出我的思考。”而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则是听到孩子们的汇报:“老师,经过努力,我们小组已经完成本节课任务,请老师抽查、检测!”孩子们小小的身躯,总会爆发出无穷的潜力。教育,不是创造奇迹,但只要用心去做,总会闪耀出成功的火花。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落实学习目标、检测学习效果?
我们的团队--“平陆小语”给了我答案。这个团队汇集着一批省市级名师,在伍堂群主任提出的“儿童立场,系统思维,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引下,在郑旭霞、赵雪芳等前辈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中,在无数次磨课的锤炼中,我逐渐优化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时,精准确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课前预学单、课上导学单、课后延学单,每一步都植入评价,让学习效果可视化、可检测,让每个孩子的学习都能得到即时评价,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生命拔节的愉悦。
行动就会有收获。我先后获得了“平陆县课堂达标评优活动特等奖”“运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技能大赛小学语文学科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更荣幸的是,2021 年6 月我获得了山西省第四届小学青年语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赢得了参加“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机会。
一面鲜红的国旗、几间简陋的教室、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如那初升的朝阳,虽不是美得惊心动魄,但却能滋生出我质朴的心境。作为一名普通的特岗教师,我以十分的激情、百倍的信心、千倍的勇气面对三尺讲台,洒下的是粉笔屑,画出的是彩虹,这一切不为光环,只为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