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伟兰
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成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依托党和国家的培养,我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与全国各地名校长携手,师从顶级专家,何其有幸。“名校长”字值千金、责重千钧。我深知自己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名校长还有不小的差距。何为名校长?如何做好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名校长首先要办一所名副其实的好学校,这是做名校长的根本。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呢?它一定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锚定这个目标,我们不懈努力着。我所在的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是一所“大学中的小学”,我们把“做小学中的大学”作为发展目标,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以“爱智”为核心的“明理教育”办学特色。我们致力于好课程的开发,遵循“知理--究理--悟理--明理”的研究路径,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逐步建构起“明理教育”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覆盖植根、启智、塑品、赋能四大领域中的20多个门类、70 多门课程,着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彰显个性,让课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们致力于好老师的培养,构建了岗位负责、年级分管、学科协同、项目落实“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和“科研+项目”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们致力于育人共同体建设,设立校长信箱,畅通沟通渠道,接诉即办,增进理解;组织特色活动,加强家校互动;开设百业讲坛,拓宽育人视野,凝聚育人合力。
名校之“名”要靠“实”落地:实实在在抓教学,为学生打造好课程;扎扎实实做管理,培养一批好老师;时时处处想家长之需,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名校长之“名”还要有“实”招数:实实在在做研究,找准发力点;扎扎实实练内功,形成持久力;时时处处勤反思,创新促发展。我们在办一所好学校的道路上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希望形成成熟的办学经验,能够对工作室各成员学校有所启发,助力各成员学校高质量发展。
名校长工作室的使命是让优质资源扩大化,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带出一批实至名归的好校长。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找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即文化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择一事,终一生。19 岁的我中师一毕业,就来到山大附小,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语文老师、班主任到年级组长、教学副校长,十年前被大家推选为校长。在梳理学校历史、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我们抓住“文化建设”这一核心不断探索,逐步建构了包括校徽、校训、发展目标、育人目标、实现路径、课程体系、标识体系在内的“明理教育”校园文化体系,“明理”和“爱智”是这一体系中的基本文化元素。
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的文化建设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无意识存在阶段。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可以说文化是客观存在的,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在我们没有关注到它的时候,它是隐性的。当我们确立“文化兴校”的治校理念并开始建构校园文化体系的时候,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文化自省的阶段,即有意识地去挖掘学校文化的特质内涵,并进行梳理提炼。到今天,校园文化体系日臻完善,我们进入到文化建设的第三个阶段--文化自觉的阶段,即努力营造文化、建设文化、传承文化,形成更高阶的文化。在建构“明理教育”校园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师生形成了共同的愿景追求,共同遵循着“爱智统一”的精神法则,并自觉把以“爱智”为核心的道、德、方、法注入管理、教学、树德、育人的全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这种文化自觉已逐步转化成一种强大的发展内驱力和团队凝聚力,学校的管理也实现了从制度治校到文化治校的升级。
有文化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有教育的文化才是真文化。站在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这一崭新的平台上,我希望能带领各成员校结合自身特点,捕捉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亮点并形成特色,让特色文化建设赋能各成员校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努力在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中丰富理论素养、提升实践能力,用爱与责任诠释“大先生”风范,通过专家引路、主题研讨、考察诊断、沙龙论坛、成果凝练等方式,带领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孵化和打造一支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情怀深厚、管理能力卓越、个性风格鲜明的专家型校长队伍,为区域内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创办好学校、培养好校长,根本目的是要办好教育。我们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心怀国之大者,矢志育才报国,锻造群体人格,更新群体思维,引领群体风尚。我们需以教育家为榜样,做好老师,做好校长,做“大先生”,打造“教育家”式的教育群体,凝共识筑教育之基,聚合力建教育强国。我们需以教育家为指引,自觉担当时代重任,融入时代潮流,培育时代新人。当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并驾齐驱时,当办学思路与探索创新相得益彰时,当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事业时,名校长的形象才会更加鲜明昂扬,春和景明的教育盛景才会指日可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希望工作室是一扇窗,能把全国最好的教育理念引进来,把好的学校推出去;我希望工作室是一座桥,连接起众多专家和同仁,让区域教育改革更加专业、更加深入;我希望工作室是一团火,用智慧、执着和坚守点亮更多学校,让教育充满希望。校长的样子就是学校的样子,最终会成为中国教育的样子。让我们为中国教育的未来一起努力,共创教育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