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代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其跨文化传播和形象塑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國古代故事《白蛇传》在海外的翻译和改编情况,考察了不同文化视角下该故事形象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原文化内涵的保留和传承。研究表明:尽管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文化符号的变迁与重构,但只要译介者和改编者加强源文化与目标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同时考虑源文化视角和目标文化需求的融合,建立跨文化传播的评价体系,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不断修改与优化,中国故事的文化内涵仍可得到很好的保留,实现文化形象符号的再造和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形象塑造;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06;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091—03
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在跨文化沟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本文以《白蛇传》为例,在明晰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现状、特点与成因,探讨新时代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下的形象塑造与文化传承对策,以期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思潮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相互理解的桥梁,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互鉴。
一、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讲好不同国家的故事,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理解与互鉴,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文化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以《白蛇传》为例,谈谈中国古典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故事主要人物有白娘子、许仙和法海。白娘子是千年白蛇精修成人形,与许仙相爱并结为夫妻。法海利用法术将白娘子的真身暴露,并将其锁在雷峰塔下。许仙最终救出白娘子,两个人终成眷属。
《白蛇传》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和仁爱精神富有浓郁的中华文化色彩,不同海外翻译版本深受世人(尤其是亚洲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白蛇传》被海外翻译出不同版本:英译本的《TheTaleoftheWhiteSerpent》《MadameWhiteSnake》,中西合璧的《WhiteSnake》也通过戏剧与电影在西方获得一定流传。《白蛇传》的爱情主题和正能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地域限制,产生共鸣。这使《白蛇传》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一,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相互理解,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古代故事如《白蛇传》中的主要人物白娘子和许仙,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承载的意义,体现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变迁。《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传达了中国传统的仁爱、忠贞和宽容等人文精神和社会思想,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推动交流与合作。这对于减少误解,化解偏见,构建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白蛇传》等中国古代故事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会吸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华。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这些故事在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上都得到更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白蛇传》等中国古典故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传,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提高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故事如《白蛇传》所讲述的爱情和正能量主题,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符合人们对爱情、真善美的追求,带给不同地区人们的心灵享受和情感抚慰。这类中国古典故事的跨文化传播,为与之相关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和作品提供了全球市场空间,《白蛇传》被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并产生了丰富的衍生品,增强了中国文化在亚洲文化产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助推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打开了国际市场。
全球化背景下,《白蛇传》等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对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相互理解,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世界意义,推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势在必行。
二、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现状与成因
据相关资料分析显示:中国故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一定跨文化传播,在亚洲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持久,产生了大量中国古典故事的翻译和改编版本,其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白蛇传》等最受欢迎。仅《三国演义》就产生了200多种版本和改编作品。这显示了中国古典文化在东亚的深远影响力。据统计,西方国家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英译本不足200种,较之东亚各国差距较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西方对中国文化兴趣的上升,相关翻译和改编作品呈指数级增长,这预示着中国故事在西方的跨文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白蛇传》作为中国古典神话中的经典,其形象塑造与文化内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体现了跨文化传播的特征,也反映了中华文化输出的现状与影响。
具体而言,以《白蛇传》为例,考察白娘子、许仙、法海等形象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地的演变,即如何保留核心符号,吸收当地的文化元素,分析“白蛇传”故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方式与途径(文字、戏剧、电影等形式),在东西方不同国家是地区的接受程度的差异及影响。
《白蛇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如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版本,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相比之下,西方翻译版本和改编作品对《白蛇传》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大改动,力求迎合西方美学情趣。如英语版本偏向“白蛇妖女”的形象,而淡化其慈悲善良的一面。目前,《The Tale of the White Serpent》《Madame White Snake》等英译本主要用于学术研究,中西合璧的《White Snake》也通过戏剧与电影在西方获得一定流传。这反映出不同文化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人物形象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大变化,不利于原文化内涵的完整传播。
综上所述,《白蛇传》的跨文化传播存在以下特点:第一,传播空间广泛但影响力参差不齐。《白蛇传》在东亚各国深受喜爱,许仙和白娘子成为民众熟知的文化符号,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促进不同亚洲文化间相互理解方面发挥的作用。相比之下,《白蛇传》在西方的传播程度较小,主要限于学术界,社会影响较浅。第二,不同文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面临着误读与异化的问题。一些《白蛇传》的翻译版本和改编作品,由于译者缺乏对原著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涵义的变化,带来了原文化内涵在传播过程中失真的风险,导致原文某些形象或内涵的失落。这提示我们: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美学情趣的差异,使得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中存在形象塑造的复杂性和不同的文化传承效果。
三、跨文化传播理论下中国故事的形象塑造与文化传承的对策
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与文化符号学说为指导框架,分析《白蛇传》在全球化的传播与推广,分析《白蛇传》中的主要形象如白娘子、许仙等的文化意涵与变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规律,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第一,遵循文化符号学说,理解文化符号在不同语境下的变迁与重构是正常现象,但要保留其核心要素。《白蛇传》的人物如白娘子在不同国家被翻译为“白妖女”等,这显示了文化符号随着跨文化传播在形式和涵义上都发生一定变化。这提示我们,跨文化传播应允许文化符号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构与异化,即“白娘子”在不同语境下被翻译成多种文化符号,其名称、形象都可以进行一定变化,但其核心内涵的传递——蛇精的属性与对许仙的深情不能失落。这要求《白蛇传》的跨文化传播可以借鉴其他文化与迎合受众审美,采用当代流行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等表达形式,但在艺术处理和细节描写中需要忠实表达原著的人物形象与主题。
第二,遵循跨文化传播理论,加强源文化与目标文化的交流与理解。《白蛇传》虽然在世界多地产生了不同版本,但某些版本由于对原著文化内涵的误读,导致人物形象和主旨发生较大变化。虽然这种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变迁是正常现象,但也提示我们:跨文化传播要在创新中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这需要翻译者和改编者对原著文化内涵有深入理解。可以通过学者交流、文化论坛、公众教育等方式,推动中西方学者和普通大众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为《白蛇传》等中国故事的精确翻译和传播创造有利条件,这是解决跨文化传播中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失真的根本之策。
第三,文化符号的重构与跨文化传播,需要同时考虑源文化视角和目标文化需求的融合。《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在东亚文化中作为传统美德的象征,而在西方的改编中,“白娘子”不应完全迎合西方美学和价值体系,按西方文化符号的模式重构,这不利于原人物形象的有机延续。这要求我们人物形象的再创造时,需要在尊重受众美感的同时,也注重原型文化要素的融入,考虑中国观众的审美情感,将二者有机结合。这需要改编者对两种文化有深刻地理解,在传播形式的创新中留意内涵的忠实表达,即既要吸收其他文化精华,也要注重原文化主旨的精准表达与传递,使之成为中西文化的融合体。
第四,建立跨文化传播的评价体系,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不断修改与优化。考察不同版本的《白蛇传》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传播与推广效果,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对原著文化内涵的忠实度,即是否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否找到两种文化传播的契合点等等,有助于相关从业者和学者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文化比较的分析工具,建立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考察不同方案的传播效果,找到最佳的文化符號使用方式和传播路径,并为后续中国故事的形象塑造与传播实践提供借鉴和优化路径。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白蛇传》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普及程度较高,但影响力有差异,这体现了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征。以《白蛇传》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加深了我们对文化符号变迁与文化差异的理解。
中国故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文化传承,需要在传播形式的创新中不忘文化内涵,在文化符号的变迁中保留其核心要素。不同文化间的深入交流与理解,需要在再创造时兼顾两种文化的要素,实现形式与内涵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选择适合对象国家审美和价值观的故事情节进行包装与推广,要注重与当地主流文化的结合,吸纳其他文化元素使之“本地化”,以增强对不同文化圈受众的亲和力,以增强这些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注释:
①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机构《汉学研究通讯》1996年第9期报道,当时日本已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日译本超过3000种.相关报道详见该期刊文献.
②泰国语翻译出版商联合会(PUTA)2014年报告显示,泰国市面上流传的中国古典小说泰译本超过200种.该数据见PUTA官网报告:www.puta.or.th.
③美国《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本书目》(1996年)统计,西方国家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英译本不足200种.相关数据详见该书书目.
④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西方国家出版的中国古典相关英译作品增加超过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5%.该数据见牛津大学出版社官网年度报告.
作者简介:穆霞(1985—),女,山西临人,本科,山西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