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叙事中的“困境关怀”

2023-12-28 09:16:17杨翥鹏陈思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新时代

杨翥鹏 陈思宇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政治高度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建设也受到高度重视。温暖现实主义以情感关系作为主要叙事结构,根植于现实生活,立足平凡小人物,拒绝逃避现实,用温暖的艺术表达直击生活困境,追求观众情感共鸣与主流价值,突出世间温情与真善美,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荧幕上不可忽视的一种现实主义电影题材。本文将以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础,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置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叙事特征的研究。

【关键词】现实主义电影;新时代;底层叙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088—03

在世界局势动荡、碎片化以及泛娱乐现象严重的浮躁社会背景下,一批心怀赤诚、勇于承担社会公共责任的 80 后新锐导演开始涌入中国电影市场,并逐渐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将自身所见所感注入到影片叙事风格当中,创作出一批批聚焦底层小人物日常生活,书写平凡人温情关怀的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同时,此类影片以无可替代式的感人方式协助观众们在故事中“寻找”自身奋斗历程缩影,并通过各色平凡故事体现出现实社会的问题症结,给予了观众心灵的抚慰与情感的关怀,在富有审美功能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直面中国当代现实社会不公、正视平凡人的生活困境,具有更深层面上的思考性与救赎性。此类温暖现实主义影片正是中国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巴赞的观点来看,现实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种底层关注,一种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精神的良心主义。[1]现实主义电影的概念随着时代和历史的不断发展在创作实践中逐渐丰富,变化的是形式和风格,不变的是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大量现实主义电影,主流电影在那时问世,历经三十年,虽已有困顿,但在2018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而取得斐然成绩,如今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中坚力量。正因如此,本文尝试以现实主义底层关怀的叙事角度来探讨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新探索。

一、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现实主义的叙事流变

现实主义在中国既是作为一种美学尺度,又是作为一种政治尺度或历史尺度来运用的。从实际上来说,不单单是美学尺度或政治尺度,而是它们两者之间的紧密交融、难以分割的综合形态[2]。中国现实主义艺术概念是在电影外在审美框架下,以当下主流价值观进行内容创作,并在内容上揭示当代社会的现实意蕴,将电影本体与外延意识巧妙的相融合,具有双重特性。

传统的纪实美学历经长镜头、实景拍摄、自然光效和生活化的表演手段等技术性变革到叙事方面的多层次、多角度、多主题等结构性变革。不难看出,我国电影创作和表演的总趋势是在西方电影的纪实美学基础上,结合中国电影改造发展潮流形成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纪实美学。80年代的思想改革,为中国电影回归关注“人”本身的现实主义提供了发展道路,为中国电影取得巨大飞跃创作出大批具有艺术价值的影片。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电影市场面对大众娱乐化的主体论,引进大批影片,从传统美学向娱乐大众逐步探索,中国电影开始再次走向商业化,进行多元发展。21世纪1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电影工业美学体系的逐渐完善,电影市场在侧重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同时,将审美艺术进行有机融合,在保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同时,追求电影美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已不满足于经典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而是在现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情感向度上的可能性,以情感价值为影片的核心叙事。影片叙事多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符合生活逻辑,多取材于真实生活,前半部分多偏喜剧色彩,内容和画面整体偏轻松愉悦。《误杀2》前半部分主要渲染和谐的家庭氛围、《送你一朵小红花》前半部分讲述两个青年人之间的青春爱恋,《人生大事》前半部分也不乏导演精心构思的巧合。此类影片始终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细腻刻画人物、客观完整叙事,多使用反衬的艺术手法,先喜后悲、以喜衬悲,通过故事设定的走向使人物的内心变化与行动转折与影片氛围相融合,完成人物的形象转变。

二、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叙事书写中的情感变奏

情感是一种直觉化的体验,它有着社会属性,同时也与心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息息相关。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至今具有人文关怀和价值思辨两个表现方面,在影视创作方面,“温暖现实主义”是在意识形态诉求和市场娱乐化诉求之间的一种可能性,既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又能对当下的时代进行现实的表达,是以回应现实为追求的中国影视创作可供选择的新路径。[3]2018年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大年,在中国电影荧幕上出现了大批较以往以重大题材为主要叙事不同的现实主义电影。如果说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是为了突显重大事件中的平凡英雄,那么当下的现实主义电影则是结合当下时代、立足平凡生活,突显日常小事中的不平凡“英雄”,即每个努力生活、热爱生活的平凡人都是自己看似波澜不惊岁月中的无名英雄,在温暖的创作手法中,让观众寻找自身奋斗历程的缩影。从2018年开始,最为典型的为《无问西东》,揭露四个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在各自的生活中克服层层现实困境,最终一路前行找寻自我,是特定年代下许多知识青年的缩影;《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将普通人吃不起高价特效药的小众地带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不夸大、不奇观化的叙事直击边缘人的底层生活。影片中的病友们惺惺相惜、彼此温暖,影片结尾展示2018年国家纳入医保目录的17种抗癌特效药,这就体现了国家对底层人物的重视与关怀,这也是此类现实主义电影困境关怀的意义所在——并非使人逃避现实生活,而是在真实的反映社会形态的同时,让大众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关注、对自身进行思辨,中国“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序幕由此开启。在影片的创作表达中,以故事叙事为影片的主要表达部分,以情感关系为叙事美学的重点,与当下时代特征和时代背景相融合,以溫情之创作刻画时代的芸芸众生,在高度还原生活细节的同时寻找“生活化”的戏剧冲突,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纪实美学,将影片与商业化、娱乐化相结合,在声画方面既能体现传统的纪实美学又能符合大众审美。很多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告诉受众人间疾苦是常态,而“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则是将镜头对准千千万万个你我,在人间疾苦中,以无可替代的感人方式对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温暖的困境关怀,在不知不觉中向观众传达中国几千年来延续至今的“仁”、“爱”思想,感受人与人的“真、善、美”,在不自觉中完成对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这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渗透表达方式与过去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直给式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实现了现实主义与主流价值观的统一,又用温暖的力量拯救现实。针对此类现实主义电影如今被称作“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已经成为近两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中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完成了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叙事的整体转向,开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

三、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叙事书写中底层关怀

早期的现实主义电影如《盲井》(2003)、《盲山》(2007)、《親爱的》(2014)等,已采用底层叙事的手法,结合当时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的底层边缘人,反映矿场谋财害命等社会尖锐问题。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不光要引导大众的审美素养,更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在反映社会尖锐问题的基础上,更多是以亲切温暖的故事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2021年上映的《误杀2》表现父母对孩子深沉不惜一切的爱,故事讲述了身为底层小人物的父亲在面对儿子突发疾病、家庭遭遇绝境时,如何为了儿子的生命铤而走险。压死父亲最后一根稻草的并不是儿子手术需要的高昂医药费,而是在救治的途中只因自己为平民百姓,儿子的救命稻草却被高官劫走。在影片的背后讨论的是身为小人物的你我,个体能够做出的反抗;当一个人面对绝症时,是持有悲观的态度得过且过还是充满希望热爱生活,影片已经给出答案。《送你一朵小红花》以青春爱情片的方式讲述身患癌症的青年人在家庭的鼓励下抱团取暖,影片设置诸多笑点冲淡沉重的话题,有时甚至使观众忘记男女主角是身患绝症,让观众沉浸在少男少女的怦然心动之中感受到爱情中最为纯粹和美好的一面。影片中的亲人形象也非常接地气,以平凡父母的形象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的子女,相信公众号中“十大抗癌蔬菜”、为了五元停车费精打细算。每一个人都处在家庭的最小单位中,面对亲情和爱情的羁绊,《小红花》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最爱的人不在了,又或者有一天你不在了,你最爱的人要怎么活?这个问题或早或晚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眼前,影片也给出了答案:依旧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活。《人生大事》从陌生人之间相通的原生家庭创伤互相了解后的惺惺相惜,以小孩子的天真视角来解释生命的逝去:逝去之人会化成天上的星星在另一个世界照亮我们,而男主角殡葬师则是让逝去的人体面离开,是种下满天星辰的人。在繁华的都市,故事却聚焦在在殡葬馆和婚纱馆这两件人生大事相邻且只有一辆车可以通过的小弄堂里,影片的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叙事方面不只是两个市井小民的相互救赎,更是透过殡葬行业来探讨国人的生死观。古往今来国人对于死亡都是避而不及,避讳殡仪馆、殡葬人员、忌讳亡者,此影片则是以相对幽默的方式告诉人们,正视死亡,珍惜当下,死亡并不是晦气,殡葬师也是有圣人之心护送逝者最后一程的人。诸如此类“困境关怀”主题作品的集中出场,无不在揭露每一个人的生活创伤和生活苦难,虽题材各不相同,但都侧重家庭伦理情感。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存在代际、爱情与婚姻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与多元情感,一直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核心之一。此类影片没有突出大人物的传奇经历,而是将核心放在描绘“弱势群体”的“困境生活”、与命运的挣扎和与自我的搏斗,在生活的旅程中体验到来自家庭、来自社会和来自陌生人的温情,确证了平凡生活的伟大和温暖,观众对此类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观看需求在电影票房中有所显露,从一定程度也体现了中国人向家庭寻求温暖的感受。影片通过细微巧妙的情节设定达成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宣泄,为观众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慰藉和在特殊时期重新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景。温暖现实主义电影或说情感现实主义电影与传统现实主义电影故事的主角他们大都是城市的边缘人物、小人物,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不同程度的坎坷。两者的不同在于,温暖现实主义电影故事的主要情节线都聚焦于主要人物的自我定位重塑、完成完整的自我构建,重点在面对生活的坎坷和人生的困境时,依旧坚韧而包容的生活,与过去和解,让观众在烟火人间中感受人世间的温暖而非侧重思辨和批判。

在《2022中国电影艺术报告》里,尹鸿特别指出:“近年来,好莱坞商业电影在中国之所以风光不再,究其根本,还是电影观众对于单纯商业娱乐影片的不满足。一些人文性和社会性议题的国产影片,虽然商业成色并不显著,但恰恰是对于民生和阶层主题的真诚思考和艺术呈现打动了中国观众,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成功。”一方面印证了国人对于此类主流情感输出的共情与认同,另一方面也将这类情感向上延伸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定社会话题,不仅在影片的叙事方面取得突破,也在影片的外延方面,即观众对于人间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高度认同。

综上所述,注重情感价值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一方面在传递主流价值的同时,以更微观、更具体的情感宣泄与观众合二为一,成为影片叙事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影片也试图尝试叙事外延的部分,进而突出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使之成为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社会话题,将创作者、荧幕作品和观众有机的进行绑定,使观众在现实中得到精神慰藉和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刘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研究——以2018年国产电影为例[J].四川戏剧,2020(1).

[2]王垚.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呼唤温暖的现实主义——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研讨会综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5).

[3]王一川.当前中国现实主义范式及其三重景观——以新世纪以来电影为例[J].社会科学,2012(12).

[4]齐伟,等.情感现实主义与新主流电影创制的一种倾向[J].当代电影,2022(7).

[5]延保全.近十年中国电影的多元叙事及创作悖论[J].艺术百家,2022(3).

作者简介:杨翥鹏(1979—),男,回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影剧作、影视理论。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59:38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2:35:52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15:41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