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教师培养小学生的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能够落实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形成审美感知素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阐述了小学生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意义,分析了目前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这一能力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课程探讨了小学生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国画;小学美术;审美评价能力;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作者简介:陈林(1979—),女,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岸头实验学校(小学部)。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要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及文化理解。具体到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图像识读、审美态度、美术表现、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依托中国画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态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文化理解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
一、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课程理念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引导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的精髓,形成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1]。新课标课程理念还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让学生在欣赏、表现的过程中,形成丰富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形成审美感知素养
基于审美感知素养的内涵,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与中国画相关的素材和工具等,通过提出与审美鉴赏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国画的语言、形象、风格、意蕴、情感等,发现国画之美,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感知素养。
(三)塑造正确价值观念
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小学生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与实施多样的中国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鉴赏与创作等活动中探究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明确中国画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
二、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审美感知渗透不佳
要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审美感知活动中。但是受到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师引入的中国画资源较少,缺少相应的问题情景,无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画进行赏析,无法进行有效的审美评价,从而无法有效培养自身的审美评价能力。
(二)不够重视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是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知与评价中国画。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虽然会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知,但是却不重视美术表现方面的内容,这会影响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审美评价要素较少
审美评价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基于多个要素培养学生。但是在目前的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对中国画进行鉴赏时,多是从画面整体与细节、画面颜色、绘画技法等方面进行指导,缺少风格意蕴、思想情感、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融入的审美评价要素较少,对最后的审美评价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2]。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当围绕这些问题探究科学的培养策略。
三、赏水墨中国画的内涵,育丹青审美评价妙手
古人把画家称为丹青手,把优秀画家称为丹青妙手。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具有许多与中国画相关的课程,如《水墨画花》《水墨画树》《水墨画动物》《水墨情趣》《水墨画鸟》《水墨山水画》《水墨园林》等,教师要基于此探究小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引入经典国画资源,创设生动问题情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教师需要剖析美术教材的内容,引入一些经典的国画资源,设计相应的教案和电子课件,并下载和剪辑一些微视频。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基于经典国画资源,创设一些生活情景,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国画。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进行点拨与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后续的中国画教学打好思想意识基础[3]。
例如,在“水墨画动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国画大师的经典画作,如齐白石、徐悲鸿的代表作,并加入一些简介文字,制作成课堂教学课件。教师要将经典国画的图文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主动观察,并提问:“它们都是用什么工具和颜料画出来的?你有什么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评说,不要害怕出错,以此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国画。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点拨,并通过总结导入新课:“在简单几笔和黑白相间中勾勒出生动的形象,就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水墨画动物。”
(二)结合国画背景知识,引领学生识读图像
在学生初步感知中国画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欣赏中国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内容,借助丰富有趣的图文资源,讲解一些国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国画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识读图像,包括略读、细读、精讀、泛读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三下“水墨情趣”时,教师通过研读本课内容,结合基本学情,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让学生初识水墨画特点,明确水墨与其他色彩工具混合产生的独特效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毛笔绘画;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教师可基于一些经典水墨画作品,说明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类型,始于唐朝,以墨为主要原料。根据加水量的不同,墨能形成干墨、浓墨、淡墨、湿墨等,表现不同的层次。接着,教师可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明确其他材料与方法也可以与水墨画融合,让水墨画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用张大千画旗袍的作品,引领学生识读创意中国画,提出相应的问题:“刚看到这幅画你有怎样的感受?这幅画的构图、色调是怎样的,蕴含着怎样的文化?这幅画对你今后创作中国画有什么启发?”以此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
(三)选择合适表现手法,指导學生进行初步创作
美术表现素养是指在美术活动中创造美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表现的技能,明确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并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中国画表现手法,根据创作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合理运用不同的创作语言,融入相应的情感,初步创作中国画。
以苏少版四下“水墨画鸟”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画国画的基本工具与材料,感受水墨画的美,并会用水墨的点、线、面等技巧画出鸟的不同造型,体会水墨的趣味,产生热爱中国画的情感。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中国画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后再组织水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纸上轻点一笔,之后教师在学生的纸上添上几笔,画出一只小鸟。接着教师可展示著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并提出问题:“两幅作品用墨的异同点是什么?”随后,教师展示动画与实际操作,示范运用点、线、面的技巧,通过变化笔墨的浓淡与干湿,画出不同动态造型的鸟。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水墨画鸟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初步创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四)探索创作过程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创意实践
基于创意实践的内涵,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进行美术创意实践,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探索创作过程以及方法。创意实践是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与实践的活动。在中国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营造国风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其生成一些独特的想法,并进行创意实践,从而培养其审美评价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五上“水墨山水画”时,教师可先播放关于山水画创作的微视频,展示《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千岩万壑图》的图片,以此让学生初步体会山水画创作的过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韵味。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的水墨画、中国画知识,欣赏国画大师的代表作,指导学生从整体意境、主旨立意、线条与色彩美等方面进行鉴赏。基于水墨画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赏析,明确山水画的三个特点:厚、透明、丰富。在讲解山水画表现技法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尝试创作一些特色山水画。
(五)融合文化进行鉴赏,理解国画文化内涵
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教师还要基于文化理解素养的内涵,挖掘中国画中的文化内涵,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培养的效果。文化理解素养是指对特定文化情境中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进行感悟、领会、阐述的能力。中国画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指导学生在鉴赏时深入探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明确绘画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能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五上“水墨山水画”时,教师可以根据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指导学生从表现技法、运笔构图、落款题字等方面鉴赏作品。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画作或课外画作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鉴赏,运用所学知识,明确国画的文化内涵。
(六)基于国画学习特点,引领学生参与评价
中国画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美术学习的体验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结合中国画学习特点,让学生参与评价环节,对自己或同学的中国画作品进行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中国画审美评价能力。
例如,在苏少版六下“水墨园林”的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基础知识,之后再让各个小组学生从作品的意境、主旨、构图、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自评与互评。在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再基于学生创作的过程和参与的态度,结合作品情况,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多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多鼓励与引导表现一般的学生。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结合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基于中国画的主题课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落实相关培养策略,讲授中国画的知识与技法,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好地鉴赏中国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程思洋.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 2021(4):258-259.
杨小岚.弘扬艺术传统 培养审美情操:中国画教学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 2020(2):44-45.
瞿剑宛.“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主题性单元教学设计[J].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0(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