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轶然(1996—),女,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已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令许多行业都对计算机技术人才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基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要求,为帮助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掌握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模式,其中混合式教学发挥了非常关键作用。混合教学模式不只是线上与线下教学表面浅显的结合,更是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深度融合,只有形成一个完整性、系统性的教学新模式,才能在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中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文章就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内容、应用优势及设计原则进行概述,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重点探索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计算机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150-04
计算机课程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大学教学体系中的实用型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更新迭代极快,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承担着培育和提升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的任务。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存在过度依赖教师讲解、学生缺乏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对于计算机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混合型教学模式凭借不受地点、环境限制等优势,完善课堂知识的延伸,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探究意愿,是未来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创新方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起来,在研究混合式教学实际的应用效果中,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制订好教学的整体方案,配合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利用计算机做好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一、混合式教学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概念以及内容
混合式教学指的是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融合了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知识教学与交流。历经国内外教育学者的不断探索,如今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集教学活动、资源、评价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为教师工作开展与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诸多便利。尤其是针对计算机课程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性强的课程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如图1所示)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更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实践质量[1]。除此之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需要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基础上,合理地插入其他的教学内容。比如:学习理论的混合,强调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目标,打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混合,强调构建一站式的学习平台,能够将在线课程以及经验分享等资料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进一步丰富线上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的混合,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要综合不同的场景设置不同的学习环境,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估都有专业的学习场所;学习方法的混合,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成效,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远程计算机操作、案例模仿学习来进行教学,还需要融入协作学习、讨论学习以及非正式培训等相关内容。
■
图1 计算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优势
1. 提高教師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能通过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掌握知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老师无法做到个性化的指导,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教学下,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在线教学、互动讨论与老师进行深度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给予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灵活挑选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场合,例如自习室、宿舍、图书馆等。此外,学生还可以针对自己不擅长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强化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各不相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之处就是能够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
3. 整合优质资源。混合式教学为支持学生的学习,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各种信息平台整合优质学习资源来实现的。现如今,各类线上教学资源丰富,互联网教学优势明显,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与时俱进,适应新型智慧课堂。
(三)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来说,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了解,掌握胜任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解决。对于大学生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让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教学资源。教师还应该确保计算机教学的科学性。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量力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量力性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量力性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因材施教。目前大学生学习自制力普遍不高,如果直接搬用现成的教学活动设计,可能会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能完全匹配知识,因此无法更好地理解与吸收,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量力而行,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当前的学习进度。
3. 教学活动设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也为以后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本质上是大脑被不断重塑的过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对教学进行不同的设计。课前阶段设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前备好学习资源,并将资源上传到相关平台。课中阶段围绕易错点与重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则负责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学习与消化。课后阶段由教师在平台发布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学生也可以在课后与教师进行平台上的交流沟通,对知识进一步吸收与理解。
二、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足
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数字化人才能力的需求呈增长趋势,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高校需要对不同专业及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以及混合教学设计,才能呈现更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大部分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而言,课堂互动频次严重不足,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并不协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创新设计成效。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依赖于较多主观教学因素,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任课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等等。根据高校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定位,任课教师和不同专业学生并不能同步教学资源,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课程教学体系混亂
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普遍呈现较为混乱的状态,课程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各项理论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比较单一,未引入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等[2]。课程教学体系混乱主要与高校教育内容滞后、教学资源匮乏等因素相关,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是否具备一定关联性,对基础本就不同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了解,容易影响到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成效。课程教学体系混乱主要源于高校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重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意愿和教学反馈信息。很多高校在选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忽略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三)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对于高校而言,学生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若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进一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则会显著降低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学生来自我国各地,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可获得的知识资料、个性爱好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的计算机熟悉能力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学校所处地区不同,关于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若任课老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会导致学生逐步形成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和思维,还会间接限制计算机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成效,甚至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产生负面影响[3]。
(四)应用型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混合教学模式下,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包含案例学习、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多维度内容,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对计算机应用型教师引入、培养、激励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仍面临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升的现实阻碍,难以切实推进混合型教学。具体来说,其一,教师招聘的门槛较低,薪资待遇方面与混合型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设水平不匹配,难以引进高素质教师。其二,学校缺乏教师培养制度,未针对计算机课程专业教师设计成长指南,导致教师教学能力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混合型教学效能。其三,基于混合型教学模式,学校缺乏对应用型计算机课程教师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致使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积极性不高。
三、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同样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线,能够指明教学的方向。教师要明确混合型教学课堂建设标准,主动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制订教学计划,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保障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把握教学进度的同时,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理想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网络体系结构”的课程前,首先,教师要对“网络体系结构”中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清晰了解其中的重难点内容,让教学活动在开展上存在一定的侧重点。其次,根据“网络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知识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目标,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给学生设计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知识的整体认知,为教学活动的良好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最后,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给学生传授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同时,酌情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充分发挥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作用和价值,推动计算机网络专业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线上线下结合,拓宽教学方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同样教学资源也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将创新的理念融入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慕课、超星等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并充实计算机知识的储备,使其更加深刻地掌握计算机知识,逐步落实课堂任务。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新兴的教学方式讲解计算机知识,拓宽教学方式,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知识的整体框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良好教学成效。
(三)挖掘教学资源,发挥混合作用
教学资源的选择对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特征,挖掘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教学资源,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拓宽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面。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作用,线上引导学生就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资料的查询,线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加强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实际运用,提升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水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教学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评价环节的开展,一是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有目的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学习;二是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使其得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自发地去学习、去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良性教学循环。教师要从成绩、学习态度、教学反馈等多方面指标开展教学评价环节,把自评、互评和师评三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其计算机网络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开展“以太网”的课程时,教师要主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评价环节,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使他们深刻剖析自身的学习情况,建立起對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清晰认知。再结合学生的反思进行综合性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指出他们在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线上学习态度、掌握情况以及线下实践成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强且中肯的意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使其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展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水平,推动其个性化发展。
(五)建设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课程教师引进机制,加大对教师人才引进项目的资金投入,可以从重点院校聘请专业型教师,深入挖掘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应建立相关培训机制,为青年计算机课程教师提供足够学习空间和机会。例如,学校可邀请国内外专家入校开展讲座,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混合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计算机课程教学能力[4]。最后,学校应依托混合型教学模式,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师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优化教学考核制度、增加评优工作和评定职称次数等措施,提高教师参与院校计算机教学积极性,加速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5]。
参考文献:
[1] 蒋萍. 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以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为例[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1):9-11.
[2] 谢春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22):102-104.
[3] 姜晓旭,张国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1):29-32.
[4] 王洪锦.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家庭生活指南,2019(05):190.
[5] 苗露,马丽.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 科学与信息化,2021(26):132-134.
(荐稿人:郑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