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坤 杜洋
作者简介:许坤(1992—),男,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杜洋(1991—),女,硕士,深中南山创新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摘 要: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新媒体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新路径与方法,但也需认识到新媒体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文章从新媒体的定义、价值观的内涵出发,探寻新媒体和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逻辑联系,基于此文章以高校体育教育为例,探究新媒体和体育课程的理论结合与实践,提出了“交互培养机制”的“新媒体+体育”教育创新途径,以知识教学为目标,以价值观培养为核心,将知识、动机、技能三要素纳入教学内容中,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交互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18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制订了行动指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此来作为强化现代化科技建设的人才支撑。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着经济、教育、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培育人才也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何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高校教育如何回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如何促进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亟须关注、责无旁贷的研究议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现,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学校教育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1],为大学生提供了培养方向和思路。
传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2]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学生自我话语意识的逐步觉醒、表达愿望的逐渐强烈,新媒体日益渗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交流互动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素材和教育手段,但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诸多挑战[3]。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新媒体产业的日趋深入大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能力突出、态度端正、个性鲜明的新时代接班人是文章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关于新媒体定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克首次使用新媒体(NEW MEDIA)这个词,美国的一家杂志将新媒体的定义为:“新媒体”是指一种一切人都能够向其他任何人传播的媒体形式;研究中所提出的“新媒体”这一媒体形态,它的发展与兴起离不开传统媒体,是诸如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结果,现实中具有以Blog(博客)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以微博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新媒体和以DTV(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电视新媒体三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具有数字化、扁平化、两极化、集成化、开放化等特征。
“新媒体”事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呈现蓬勃之势,截止2022年6月,我国的网民人数达到了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9.5小时。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媒体概念,它是一个集合多种功能的在线生活平台,更是一个足以代替真实感知的超级媒体。对互联网使用人群的研究发现,29岁以下的大学生占网民数量的34.9%,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不难发现大学生活跃程度较高、参与类型较为丰富等特点;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机遇,也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了挑战。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充足的价值,可以使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4]。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广大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个视野对价值观进行系统阐述,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这些关于价值观的理论成果给本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明确内涵是探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当前学术界对于价值观形成的内涵总结得较为相似,有着相对统一的评判思维与标准,认为价值观是与个人追求、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是人所要达到的某种追求或实现某种目标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在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网络与大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的风潮,总的来说,大家认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自主性;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价值观工作的实效性,但同时也提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复合性、信息傳播的快捷性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难度,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媒体素养要求。
三、新媒体与大学生价值观的逻辑联系
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是人的道德完善的基础,要实现培养理想人格,必须加强价值观教育;基于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更需要理清思路,明晰两者间的相互联系才能够更好地为其结合提出依据。
(一)新媒体是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本身就是追求进步的过程,通过新媒体知识不断地拓宽视野、完善自身,使自己达到要完成的目标;无论是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还是意志品质的锻炼、人格的塑养,大学生自觉地为既定的目标和理想奋斗,不断超越现有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就表现出了价值。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新媒体事业的升级;作为一种新生的信息传播渠道,新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约束,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话语权,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让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新媒体同样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内容和平台,是重要的教育工具。
(二)新媒体是充实大学生价值观内容的方式
新媒体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逐渐与人的生理、心理、环境和文化等方面融合起来,不仅体现出与人、自然、社会的良好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更强调个体的内外兼修、和谐发展,这与价值观教育的价值理念上相通,具有较强的逻辑联系。新媒体是价值观教育重要的载体,新媒体蕴含的文化特征、社会特征决定了其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资源的客观性和可行性,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基础和制度基础;其特征也决定了新媒体是价值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价值观教育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共享平台。然而低趣味、哗众取宠等价值观不正内容的泛滥,给新媒体的发展抹上了一丝阴影,为新媒体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有价值的内容也开始被推广,为航天发射驻足屏息凝视;因女足夺冠欢呼雀跃;头版头条上是抗疫英雄、边防官兵、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新媒体也让无名英雄走到大众视线面前,让可歌可泣的事业被大家铭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新拥抱新媒体,促进了新媒体事业的繁荣和兴盛。
人们发展了信息科学技术,缔造了整个信息时代。然而今天承载技术性与价值性的天平却失去平衡,技术不再满足于受价值主体控制,反过来以自身的理念挑战现有的人文价值。当技术的力量以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进行不可遏制地自我扩张时,价值理想的砝码应再重重地加上一层,让技术与价值的天平回归其应有的平衡。
四、基于“交互培养机制”的“新媒体+体育”的体育课程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5],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作为体育教师,应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教学科研的新思路,将道德教育有效融入课程中,切实发挥好体育课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健体育魂,润物无声,切实改变“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的教育现状。
■ 图1 线上课程图
基于新媒体的发展,结合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内涵,将新媒体的特征与大学生成长过程的生理、心理情况相结合,构建了大学生价值观树立——交互培养模式(如图1),该模式以新媒体普及为研究的大背景,以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为最终目的,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强化动机的过程中培养其辨别是非、抵制诱惑、洁身自好的能力;该模式强调新媒体价值传播的交互式本质,以新媒体普及为现实基础,将价值观培养的整个过程置于线上体育课程教育的实践中。
(一)知识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知识和资源的主要来源,大大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6];体育课涉及技能知识、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技能知识是通过本课程教会学习者技术动作,文化知识是和学习者一同梳理相关国内外重大赛事,实践能力则是通过本堂课程理清技术的适用场景与使用技巧,掌握一套身体素质锻炼方法。
学习者通过参与课程,掌握运动技能是课程开设的初衷和选课的目的。在课程前通过录制专业视频、上传网站、发布信息、参与学习的流程,使学习者建立课程内容的初始印象,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程通过正确和错误的动作双向示范,强化学习者对技能的理解;课后通过上传练习视频等方式进行提升和巩固。这种基于新媒体的课前、课上、课后线上课程体系,为体育课程的全程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媒体技术的升级使得教育能够全方位进行,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内容里面明辨是非。
(二)动机强化
动机强化是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下对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实践动机、民族意识进行强化,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身能力、性格、价值观等的了解,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参与课程的态度、参与实践的能力。课程中,通过设置“手机颠球”“课前随讲”等简单、易上手的小游戏提升学习者信心,从怀疑到认可、从羞怯到大胆展示,教师不断地鼓励,让学习者突破束缚,大胆拍摄视频展示。通过布置小组合作探究式作业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课程参与动机;通过设置课后线上颠球挑战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技能实践动机。
民族意识的强化是本课价值观引导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践行者,要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的崇高理想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相结合;课程中结合实时新闻,以“珍惜当下,放眼未来”为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善于表达感情、学会珍惜、学会给予;也提出航空事故的调查周期较长且需要受制于他人,其原因在于核心技术的落后,引导学生要志存高远,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在对国内外优秀赛事解读时,补充介绍“奥运会”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是个人荣誉与国家荣誉的结合,引出个人的最高荣誉是为国争光,引导学生建立并强化家国情怀。
(三)技能提升
技能提升是基于知识学习和动机强化后学习者的实践行为。本课程的技術提升内容包括技能使用、明辨是非、自我提升三个方面,其中技能使用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强调习得的技能可以在实践中合理运用,课程中通过播放比赛录像等方式对技术使用的场景进行介绍,抛出问题“为什么双打很少见正手发高远球?”问题,使学习者主动探讨和掌握使用场景;技术选择首先要理解该技术的特点,新媒体的使用更大学生能辨是非,选择适合的内容;课程中教师播放运动员顽强拼搏以致受伤退赛的视频,打开“弹幕”,放大其中部分对运动员宣泄的评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弹幕”内容批评,希望能够关闭弹幕,拒绝网络暴力;借此引导学习者在面对网络暴力时不要随意跟风,理智、清晰地了解其背景,再作适当评论;同时号召学习者成为网络中的“太阳”,将光和热洒向网络的每一处阴暗;新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诱惑较多,他们是否还能够沉下心来参与课程的内容中,进行枯燥无味的练习?新媒体多样化的言论更多,他们是否能够能够明白是非、理智应对?通过课程设计循循善诱,“授之以渔”提升自我辨别能力,才能更好地端正其价值观。
但仍需強调,知识学习、动机强化、技能提升是以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开展,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价值观引导是一个线性过程,知识学习是要求,动机强化是基础,技能提升是目的,学习者参与课程获得知识,因为对学习内容有了掌握才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参与动机、实践动机,也才能够达到技能全方面提升的目的;当然我们也要明白,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价值观引导,要实现学习者知识、技能、动机等方面的提升效果,需要学习者认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授知识才能得以实现。
新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升级得以迅猛的发展,为大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且迫切。根据对新媒体的内涵、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探讨两者的逻辑联系,并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教学实践;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交互培养机制”的“新媒体+体育”教育实践模式,该教育实践模式基于新媒体发展视域下特殊时期的线上课程为研究背景,以知识、动机、技能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方式,明确了大学生参与课程的目的与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从知识、动机、技能应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强调了要达到学习者掌握教学知识的前提是对教育者的价值认同。基于“交互培养机制”的“新媒体+体育”教育实践探究,是特殊时期内的一次新的尝试,其合理性和可推广性还有待实践检验,对大学生价值观提升的评价体系也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李昱. 大学生闲暇价值观的内涵、问题与养成路径[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9(03):80-84.
[2] 王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D]. 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2.
[3] 冯永香.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践行[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22(03):46-50.
[4] 李丹.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OL].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3[2022-12-15].
[5] 习近平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各族人民慰问运动健儿 勉励他们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N]. 人民日报,2014-08-16(01).
[6] 许坤. “互联网+”背景下对田径课程发展的探讨[J]. 田径,2020(03):80.
(荐稿人:李兴汉,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