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辨 点亮课堂

2023-12-27 22:18吴晓露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辨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吴晓露

【摘要】语文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思辨性阅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082-03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之后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而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专业素养不高、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展开。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以思辨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并做出合理评判的阅读活动[1]。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和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未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中心含义,把握教学目标,不利于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应试技巧的传授,对于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缺乏重视,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效果的实现[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教学标准统一化,缺乏层次,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更不能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自身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章脉络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有课程的开发都要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2]。但是,教科书是静态的,时代是快速发展的,基于课本的针对性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将教材内容融入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也是当代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章的脉络,可以游刃有余地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为思辨性阅读教学指明教学方向。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研读文章,梳理文章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感受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作者的关怀,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的园子模拟图,介绍本文作者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坎坷命运,引出本节课课题,为接下来将作者美好童年故事与作者一生的坎坷对比做铺垫。学生先自行朗读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大意,尝试描述祖父园子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园子的勃勃生机。学生再根据教师的问题,精读课文,寻找答案:“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作者的想法。”紧接着,教师请学生阅读第十三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尝试赏析这个自然段,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在旁引导学生的思维:“文章的写作手法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文中用了十个‘就字是不是会显得很啰嗦?”随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予以补充和升华,让学生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自由,教师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进行文章朗读。然后,学生对于作者眼中自由的花鸟鱼虫联系上下文,进行思维拓展,感受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作者自由的童年生活,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探寻这种自由的源泉,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提出不同意见,无论学生的回答多么没有意义,教师都予以肯定,保证学生的课堂活跃度。

(二)开展问题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问题课堂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语文阅读的意义和魅力,掌握阅读技巧,学会思考,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3]。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的《红楼春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交流对《红楼梦》的认知,再进行小结。之后,学生阅读文章,交流重点字词,理解“剪子骨股儿、篗子”,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紧接着,结合书下的注释,猜测句意,“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教师在旁进行辅助,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领,抓住文章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含义和故事情节。之后,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启发学生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文章梳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在书中进行批注,记明自己如此认为的原因。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宝玉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结合原著内容,抓住人物言行,并找出文中的依据。对于学生关于对贾宝玉的认识,教师不进行干涉,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同时对于学生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观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无论是否正确,都要赞扬学生的与众不同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紧接着,教师总结,带领学生回顾课文,整体感受贾宝玉在文中的形象。随后,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一时、一眨眼、一会儿”,想象风筝快速飞走的话题,理解风筝,为寄托美好心愿的寓意。最后,教师总结全文,带领学生感受春趣,要求学生交流对文章的感受,不拘答案,只要有自己的见解即可。

(三)营造民主氛围,提高思维深度

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影响。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进行评论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及时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思维引导而不直接干涉学生的决定,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民主学习氛围中自行探索,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昆虫备忘录》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用词语形容这些昆虫,直接引出本节问题。教师带领学生研究课文的题目,阐述备忘录的作用,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你有多少备忘录记录了多少种昆虫?”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本文与其他课文进行对比,说明区别,并仔细观察小标题,探究作者写这些小标题的依据。通过教师给予的启示,让学生明确学习阅读后的方法,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为接下来制作昆虫备忘录作铺垫。之后,学生交流文中出现的昆虫,找出这些昆虫的形象描写,完成教师提供的表格,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拓展备忘录的形式。随后,学生彼此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教师只在一旁播放这些昆虫的视频,让学生与自己想象的画面进行对比,不打扰学生的交流探讨,挑选学生进行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协助者的身份提出建议,指导学生进行昆虫归类,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根据教师出示的备忘录格式,尝试将信息梳理成表格式备忘录。通过交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随后,教師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制作备忘录,模仿作者的写法,为昆虫写一篇短文。

(四)倡导合作探究,培养全面思维

合作学习是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小组学习也不例外。小组学习符合学生喜欢与人交流、展示自己的心理,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倡导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彰显学生的自我。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知识和思想的舞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履行个人的义务,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藏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引出中国的传统艺术戏曲,并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戏曲种类的图片,引出本节课题。然后,教师展示藏戏的图片,向学生阐述藏戏的特点和表演形式,详细地介绍藏戏的由来和发展,让学生对藏戏有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藏戏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藏戏,并向学生提问:“藏戏有什么特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程学习。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一旁巡视,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思路指引:“从哪里到哪里写的是藏戏的形式,哪几段写的是藏戏的特色?”启发学生进行段落划分,分段进行阅读理解。然后,教师指引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藏戏特色的自然段,感受藏戏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谈一谈自己对藏戏的认识和看法,提出自己对藏戏发展的建议,并针对可行性展开推理。随后,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制作出自己最喜爱的藏戏中的面具,并展示介绍面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传统艺术的主题竞赛,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艺术或者自己家乡的传统艺术,通过表演、演讲、写作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作品,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课堂情绪,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五)结合实际生活,培养批判思维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重,又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自然会觉得晦涩,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减轻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抵触,拉近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辨性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用一组春的图片,让学生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直接引出本节课题。紧接着,教师设定情景,“春光明媚,正是郊游的好时候”,要求学生进行延展、续写,描绘一段自己与大自然相处的经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挑选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思考诗歌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然后,通读全诗,找出诗中描写的那些雨过天晴的景物并进行标注。紧接着,学生默读诗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绘自己的感受,并阐述喜欢的原因。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进一步理解这些景观。随后,教师要求以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色为题,结合自己日常所见所闻,尝试书写诗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是演讲,或是绘画,或是编写、排练舞台剧,描述天晴以后的自然风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补充和升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的。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思辨性阅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梅.聚焦思辨  点亮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11+13.

[2]孙江涛.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要“四个搞明白”[J].小学语文,2022(12):19-24+30.

[3]张基煜.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为例[J].天津教育,2022(33):111-113.

猜你喜欢
思辨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