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学,刘 燕,于 媛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市 100021)
肺癌是一种发生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疾病,其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1]。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最有效的根治手段。外科治疗是指彻底清除肺癌的原发性病变和淋巴结,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而要想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在术前或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或放疗[2]。肺癌手术疗法主要适用于早中期,也就是Ⅰ期、Ⅱ期肺癌、Ⅲa期肺癌及仅限于一侧胸部的不完全选择性的Ⅲb期肺癌[3]。由于肿瘤自身的危险,再加上诊断和治疗的副作用,患者的身心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4]。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否胜任某种工作或行为而做出的一种猜测和评判。人的情绪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结果预期之外,效能预期也是存在的。“结果预期”是人们对于自己的一项行动将会引起一种后果的猜测,当人们预见到某种行动会产生某种后果时,这种行动就会被触发并被选定[5]。本研究拟通过调查肺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探讨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疾病适应性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于我院行肺癌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测为肺癌者;②年龄≥18岁,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上者;③意识清楚,有沟通能力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疾病者;②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③沟通障碍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31~78(56.36±9.85)岁。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使用医院自制的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有2个方面。一般情况问卷的具体内容有: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状态、吸烟史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肿瘤分型、癌症分期、病程、放化疗次数及是否首次住院等。
1.2.2 自我效能感水平评估 采用癌症自我效能感量表(SUPPH)[6]评价肺癌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被研究者广泛使用,Cronbach′s α为0.849~0.970,主要包含3个方面:正性态度、自主决策和自我减压,共28个条目,分为没有信心、有一点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非常有信心,分别计1~5分,总分为14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SUPPH评分>65分为自我效能感处于中高水平,反之则为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低。将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患者纳入低水平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高水平的患者纳入中高水平组。
1.2.3 社会支持评估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7]对肺癌患者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3个方面,即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方面的支持,每个方面均包括4个项目,使用Likert 7级评分法,得分为12~84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人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越强。
1.2.4 希望水平评估 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8]衡量患者希望水平,该量表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和与别人保持亲密的关系3个维度,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都按照“非常不赞同”“不赞同”“同意”“完全赞同”4个等级来评分,依次为1~4分,总分为12~48分,得分越高代表希望水平越高。
1.2.5 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9]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价。HAMA由14项组成,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每个项目采用0~4分评分,总分0~56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HAMD由17项组成,得分0~24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2.1 本组肺癌手术患者SUPPH评分情况 将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SUPPH评分≤65分)的68例纳入低水平组,自我管理效能感处于中高水平(SUPPH评分>65分)患者52例纳入中高水平组。具体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本组肺癌手术患者SUPPH评分情况(分,
2.2 影响肺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单因素分析 见表2。
表2 影响肺癌手术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单因素分析[例(%)]
2.3 影响肺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3。
表3 影响肺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肺癌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疾病,会对个体造成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其生存率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癌症是不可逆的,因此,在进行治疗和介入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等各种负性情绪,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从而造成了自我效能感的降低[10]。当自我效能感降低时,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内源性类鸦片物质等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力,导致临床疗效不理想[11]。本文通过分析肺癌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通过对120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的患者68例,占总体的56.67%,表明目前肺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均较低,原因在于肺癌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各种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及对手术和放化疗的恐惧等原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下降,缺乏与疾病抗衡的信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放化疗次数、癌症分期、病程、PSSS评分、HHI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为影响肺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推测其主要原因为老年人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力较差,然而中青年患者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对身体、形象等方面的变化也更在意,依从性较高,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居住在城市的患者相较于农村患者而言,就医更加便捷,且接受信息较快,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容易接受和采纳医生的意见,且沟通交流障碍更少[12]。因此医护人员可以针对老年人、居住在农村及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多关注老年人,建立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展开有针对性的疾病教育工作,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肺癌患者,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解释其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消除患者因为对疾病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迷茫和无助感,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13]。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也就意味着患者受疾病困扰的时间越长,而且长时间的治疗和干预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疾病后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导致患者的自信心降低,由于放化疗次数的增多,恶心、呕吐、腹泻、疲乏、疼痛等副作用也会越来越严重,这会让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遭受到更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依从性也在不断下降[14]。伴随疾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咳嗽、咳血、胸闷胸痛及气喘等症状,因此肺癌中后期患者对疾病的感知更加清楚,且疼痛及不适程度更高。针对病程长、放化疗次数多及肺癌分期处于中后期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PPT、视频、语言等方式进行有关专题的演讲,向患者介绍肺癌的病因、临床症状、疾病分期、治疗方法、化疗相关知识和副作用,通过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式的认识水平,让其从对患病的震惊转变成主动向医护人员寻求治疗和帮助的心态[15]。徐海燕等[16]研究指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地面对和适应疾病,因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医疗信息和疾病支持,从而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于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PSSS评分较高时表现出患者对自己的正面评估,进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疾病应对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要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同时,还需要引导患者主动寻求多种支持,丰富社交活动,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进而促进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患者希望水平的高低代表其抗衡疾病的自信心,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希望”指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的期望,更高的“希望”水平能够增强自信;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低的患者,其焦虑与抑郁不良情绪越重,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来说更低,而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患者,可以将自己的潜力和能动性完全发挥出来,进而加速身心康复[17]。对于HHI评分较低及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可以开展病友交流会,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并为患者制订出个性化治疗方案,使恢复效果较好的患者讲述自己在抗肿瘤过程中的经历及体会,用最好的精神状态来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让患者可以将自己的困难告诉他人,在情绪上和心理上都给予帮助,帮助患者摆脱烦躁、焦虑的负性心理,并叮嘱患者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