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配合BiPAP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27 07:51吴金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呼气步行呼吸衰竭

吴金芳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南京 210003)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咳嗽等,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危及其生命安全[1-2]。现阶段,临床针对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多采用抗感染、祛痰、扩张支气管等常规对症治疗,但因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改善其呼吸状况,还应给予其通气支持。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常用的辅助通气方式之一,能进一步避免人机对抗,减少容积性损伤,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呼吸机疲劳,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3]。 此外,肺康复训练作为预防肺功能恶化的一种锻炼方式,在COPD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针对性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4]。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2 年4 月—2023 年2 月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分析肺康复训练配合BiPAP 治疗对其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新进展》[5]中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 血气分析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近期未接受过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治疗;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合并严重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患有精神疾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n=50)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44±3.26)岁;COPD 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41±1.78)年。 观察组(n=50)中男27 例,女23 例; 年龄60~84 岁, 平均年龄(72.48±3.29) 岁;COPD 病程3~12 年,平均病程(5.45±1.81)年。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排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给予其适量低流量吸氧、解除呼吸道痉挛等。

对照组采用BiPAP 通气治疗。使用呼吸机(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准20192080049,型号:ST30),依据患者面部特征选择适合的面罩予以佩戴固定。嘱患者取俯卧位,选择通气模式为自主呼吸S/T模式,起始吸气压IPAP 为8 cmH2O(1 cmH2O=0.098 kPa),据其耐受情况逐渐调整至12~16 cmH2O,起始呼气压为4 cmH2O,1 h 后复查其床旁血气分析, 依据血气分析变化及患者实际情况对氧饱和度进行调整,氧饱和度应在90%以上,呼吸频率14~18次/min,1 次/4 h,2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肺康复训练。 (1)体位管理:将患者床头抬高30°,一般采用预防性抗重力体位摆放;对能俯卧位通气者,俯卧位通气时间应不低于2 次/d,30 min/次,对不能完全俯卧通气者,则采用侧俯卧位通气。(2)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经鼻吸满气后做缩唇动作,使双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将气体从口中吐出,呼吸频率8~10 次/min,需注意呼气过程中处于收腹状态,15 min/次,3 次/d。 (3)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选取舒适体位, 嘱其腹部肌肉保持松弛状态,双膝半曲,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经鼻吸气,腹部随着气体进入逐渐隆起向外扩张,保持胸部不动,保持2~3 s,之后用缩唇呼气法,将气体经口唇缓慢呼出,膈肌收缩,呼气过程中以手感受腹部凹陷,直至气体全部排出, 逐渐在腹部加沙袋进行抗阻训练,反复训练,15 min/次,3 次/d。 (4)气道廓清技术:①主观呼吸循环技术(ACBT)。局部胸廓扩张,做3~5个深呼吸,主动深吸气,被动放松呼气,呼吸过程中应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感觉胸部扩张,用鼻吸气后在吸气末抗阻保持3~5 s, 深吸慢呼。 ②振动排痰技术。如叩拍、振动、加压、摇动,一般在呼气末采用手法振动加压。③振动呼气末正压治疗(PEP)。清洗双手,遵医嘱设定阻力表盘,嘱患者深吸气1 s 后,屏气1 s,紧闭双唇完全包绕咬嘴,持续呼气3~4 s,完成第2 次PEP 呼吸,重复10~20 次后,取下呼吸装置,进行2~3次用力哈气咳嗽。④有效咳嗽训练。包括用力呼气技术、指导性咳嗽、主动呼吸周期、自然引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等。(5)全身肌力及有氧耐力训练:待患者能下床活动后,指导其循序渐进开展上肢摆臂、床边原地踏步、平地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利用弹力带进行腹部及辅助呼吸肌肌肉训练,呼吸体操训练,具体以患者耐受为宜,3~4 次/周,训练过程中应以合理运动为原则。 (6)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口味与喜好,结合实际身体状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 以多纤维、高蛋白饮食为主,严格控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

两组均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德国里斯特,国械注进20152070809)检测患者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并计算1 秒率,即FEV1/FVC。(2)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3)运动耐力:治疗前后,采用6 min步行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其6 min 步行距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FEV1水平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 两组的FEV1、FVC、PEF、FEV1/FVC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的FEV1、FVC、PEF、FEV1/FVC 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FEV1(L)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FVC(L)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1.24±0.24 1.21±0.20 0.679 0.499 1.63±0.35 2.02±0.30 5.982 0.000 6.498 15.885 0.000 0.000 2.09±0.41 2.06±0.29 0.422 0.674 2.54±0.33 2.97±0.42 5.693 0.000 6.046 12.607 0.000 0.000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FEV1/FVC(%)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PEF(L/s)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61.26±5.56 62.74±4.32 1.486 0.104 67.28±5.32 72.17±5.64 4.460 0.000 5.532 9.386 0.000 0.000 2.17±0.22 2.25±0.29 1.554 0.123 3.05±0.41 3.97±0.23 13.838 0.000 13.373 32.859 0.000 0.000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耐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BI 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耐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BI 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比较(±s)

表2 两组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BI 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比较(±s)

组别BI 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6 min 步行距离(m)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66.94±3.45 66.05±3.27 1.324 0.189 74.51±2.19 81.52±2.34 15.466 0.000 13.099 27.205 0.000 0.000 224.44±18.83 224.58±18.99 0.037 0.971 290.84±20.39 347.66±22.43 13.255 0.000 16.917 29.613 0.000 0.000

3 讨 论

COPD 是呼吸内科常见疾患,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气流受限和气道阻塞, 随着病情迁延或感染反复发作而并发呼吸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 单纯采用吸氧、排痰、平喘等常规基础对症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还需探寻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BiPAP 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经口或鼻实施治疗,在患者吸气时能够出现高吸气压力,帮助其克服气道产生的阻力,增加患者肺泡内的通气量,改善其呼吸肌疲劳现象, 改进肺内气体分布不均的状况,以使肺泡中的氧气弥散到血液中, 从而减少死腔气量,改善肺功能[7]。同时,BiPAP 治疗能为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整个呼吸循环中的双相压力支持,达到增加肺氧合及肺活量的目的,从而维持呼吸通道平滑性,提高呼吸效率,进而改善呼吸衰竭等症状。但临床实践发现,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的效果更佳,故本研究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PEF 均大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肺康复训练配合BiPAP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运动耐力。 分析原因,肺康复训练可通过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促进患者大气道、小气道、肺泡的压力呈阶梯式缩小,减少气流进入气道的阻力,改善肺泡气体分布,以免呼吸肌大量做功,从而减少氧耗,增强肺功能[8]。缩唇呼吸能较好地提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过早陷闭,利于肺部排出残气,使患者呼吸通畅;腹式呼吸能扩大胸腔容积,进一步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另外,通过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可提高其运动协调性,改善肌肉结构,加强机体代谢,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9-10]。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可平衡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预防疾病反复发作。 肺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肺泡通气,提高其肺部内通气量,为机体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提供良好条件,有利于增强患者活动耐受力,减少缺血缺氧症状的发生,改善预后,从而改善其呼吸困难症状。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一的BiPAP 治疗,联合肺康复训练能更好地促进老年COPD 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恢复, 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呼气步行呼吸衰竭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从步行到奔跑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