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闽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京博希望小学,山东 博兴 256600)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感知、体验音乐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赏析能力。体态律动教学法要求学生用身体来再现听到的音乐,运用学生与生俱来的音乐体验能力,使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教师要正确认识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作用及掌握其运用策略,为提升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水平打下基础。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不注重引导学生将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有失全面性。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深入体会音乐与身体律动之间的关系,能够在体验与表达音乐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音乐学习思维,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旋律,如简单的鼓掌、打拍子等,将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在使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自身教学综合能力,尤其要拥有优秀的即兴伴奏能力,更好地把控课堂走向;二是做好引导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律动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四是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讲理论内容,多为学生提供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价值。
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思维,合理运用体态律动来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致,并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学习中,教师只注重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灌输音乐理论知识,枯燥的课堂氛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学生天性活泼且规则意识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种问题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而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帮助下,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把音乐的魅力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显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不仅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使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得到有效发展。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下,视觉、听觉感官被积极调动,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独特的音乐理解,深入体会音乐的美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高音乐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总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音乐理论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律动形式,学生无法做到用心感受音乐节奏,过于依赖教师的知识讲解,不利于学生充分发展音乐创造性思维。要想转变这一现状,教师需提高自身课堂引导能力,推动学生积极探索律动技巧,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
小学生的发展有其自身独特性,普遍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较高,但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也难以在同一事物上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将音乐知识以更为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效率。体态律动教学法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通过学生展现出来的肢体动作,教师可以得到真实的学情反馈,有助于教师科学调整课堂教学方向,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重要的,可以通过音乐的美感来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而现阶段有部分学生缺少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无法准确把握音乐中表达的情感,阻碍学生提升后续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引领。教师正确发挥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内涵,稳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许多老师没有掌握好主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升,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艺术本身的理解。以体态律动为基础的音乐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仍然坚持原来的审美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课堂审美欣赏氛围。在音乐教学中,把节奏感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极大地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体态律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老师要在体态律动的大环境中,对体态律动教学的重要性有更深的理解。
兴趣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方面的作用明显,为了给体态律动教学注入活力,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要教学任务,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体态律动教学价值发挥出来。为了更好地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多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善于观察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特殊学情,有效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兴趣爱好,用更为新颖的体态律动教学内容来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优化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质量,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及学情,将音乐教学内容与体态律动完美融合,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体现课程独特的价值。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导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推动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掌握体态律动学习内容,把握音乐与体态律动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与肢体协调能力。
教师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为了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增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为教学提供方向保证。在科学、规范的目标指引下,教师将合理整合音乐教学资源,选择与学情相符的体态律动教学内容,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生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当遇到抽象、难懂的音乐知识时,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巧妙设置游戏与体态律动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率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喜爱度。例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类游戏。学生通过拍手打出音乐节奏,当小组成员打出的节奏完全正确时,该小组可获得一张“成功卡”,最后获得“成功卡”数量最多的小组将赢得教师的奖励。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游戏参与效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在小组内练习的机会,安排音乐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为小组长,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顺利掌握节奏知识。以游戏为教学辅助手段,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可以较为深刻地记忆音乐知识。教师要将游戏教学作常态化处理,结合体态律动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游戏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期待感,推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中,成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更多优质的体态律动教学案例,从中吸取优秀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自身音乐教学当中,不断增强教学本领。同时,教师要多与同事交流沟通,互相借鉴成功的游戏教学经验,不断取长补短,为课堂的成功开展打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深入感受音乐作品内在的情感,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音乐技巧与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成熟,只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无法让学生将音乐作品中包含的美感挖掘到位。因而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做出与之相符的律动动作,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把握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伴着音乐做出划桨的动作,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歌曲中欢快、优美的情绪。再如,学习《小宝宝睡着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妈妈哄宝宝入睡的图片、动画等,引导学生用相应的动作表达出歌曲中蕴藏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来提高学生理解歌曲表达情感的能力,需要教师加大对课标、教材与学情的研究力度,积极参加相关的教学培训,把握正确的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向,并认真记录心得体会,主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实现知识内化。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有关体态律动的教学比赛,在比赛中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弥补措施,实现教学能力突破。除此之外,教师要主动参与更高层次的教研活动,不断积累科学的教学理论,为自身教学补充能量。
体态律动的展现形式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有密切的联系。伴着特定的音乐节奏,学生会作出相应的动作以及发生神态、表情的变化,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音乐表现、创造与审美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针对性的音乐情境,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态律动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草原上》时,教师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蒙古人民日常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歌曲中描述的草原场景,使学生对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歌曲特点,使学生探索其中存在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想象自己身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激发学生对蒙古人民生活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体态律动学习的兴趣更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更高效率地掌握摔跤、耸肩、扬鞭、骑马等体态动作,成功提升体态律动与音乐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了优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教师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将《草原上》的预习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索有关蒙古族的信息资料,包括其音乐、舞蹈的表现形式,生活习惯与自然人文环境等,作为课堂分享的一大内容,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在课上便可以更好地跟紧教师的授课步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音乐的节奏,以便打好音乐学习基础。体态律动是教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音乐节奏的重要载体,因而教师应加大对体态律动与音乐节奏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力度,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式来增强体态律动与音乐节奏相融合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印象。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时,首先要选择节奏感强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以此提高体态律动与音乐节奏的融合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拍手、身体摆动、摇头等身体动作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变化,控制好拍手力度及频率,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学生也可借助打击乐器的帮助,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和打击力度来呈现歌曲的节奏变化,加深对音乐的感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高效完成对相关歌曲的学习,还能获得音乐知识和增长打击乐器演奏能力,并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促进作用。为了提高教师将体态律动与音乐节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能力,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可以在网络培训平台上为教师提供与之相关的培训视频,采取观看视频、完成练习、获得学分奖励的形式来激发教师的培训参与积极性,助力教师提高教学综合能力。同时,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及时奖励在体态律动教学方面有创新表现的教师,将其优秀教学案例以多种渠道加以推广,发挥其榜样作用,带动所有教师有教学突破表现。除此之外,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巡课小组,负责检查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认真记录授课内容等,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稳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体态律动指的是以人们的日常行为表现为基础,展开的有规律的肢体运动。而这种表现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学生对体态律动的认识还不够,更谈不上对生活的探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仔细的观察,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和体态律动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仔细地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容易记忆的音乐题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对生活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有用的题材。
比如,在学《健康歌》的时候,让小学生在学过这首歌之后,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一边练习一边唱,一边观察爷爷奶奶等老人们在运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并与他们的肢体动作相结合,这样还能增强他们对运动的认识,从而减少他们对运动的抗拒。在课堂表演阶段,小学生们也可以以歌词中唱的“学爷爷唱唱跳跳,你才不会老”、“爷爷说的容易,早上起床哈啾哈啾”为基础,逼真地学习爷爷在跟着音乐运动时的情景,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模仿兴趣,也让学生们了解到,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体态律动来表达的题材。通过选择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吻合的歌曲,使学生更愿意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绪,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体态律动引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其综合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体态律动是一种十分适合小学生学习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运用游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将体态律动与音乐节奏教学相结合,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等,促进学生全面进步。教师还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持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自己的理解、感悟,真正地作用在音乐学习中,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充实,从而让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变得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