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彬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630000)
网球运动损伤是在训练、比赛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预防运动损伤就要积极的消除引发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其中与训练有关的因素包括:训练的负荷、训练特点、动作模式、运动技术;与体能有关的因素包括:力量、耐力、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承受负荷的能力;与心理有关的因素包括:自我对运动项目的认知、情感状态、应对策略;与环境有关的因素包括:饮食、睡眠、服装、运动场表面材质等等。这些众多的因素都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必须要有科学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案才能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研究表明,神经对肌肉控制的能力和本体感觉的变化将会影响整个机体的平衡状态[1]。然而平衡状态不良可以作为运动员下肢受伤风险的预测因素,动态平衡差被认为是一个内在的风险因素[2,3]。目前,YBT(Y-Balance Test)作为一种功能测试方法用于评价力量、灵活性、神经肌肉控制、稳定性、活动范围、平衡和本体感受。YBT 由Gray 等人提出,它由星形平衡测试简化而来(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测试机体在动态情况下的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4]。YBT 测出的数据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两腿之间的平衡差异以及核心控制的能力,根据这一特性可以明确YBT 与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具有较强相关性,可以作为网球运动损伤风险评估的指标。并且YBT 工具具有高效性、准确性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用于对运动损伤的评估。
近几年,在网球运动损伤调查中下肢的损伤率高达59%[5],这一数据能看出在网球运动中损伤率高的不仅仅只是网球肘,下肢的损伤更应该值得注意。网球项目主要运动特征包括急停、急起、急转和往返快速冲刺能力,这就对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下肢力量、核心稳定性以及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6,7]。因为网球项目这种特定的运动模式,很容易让运动员下肢产生运动损伤。同时网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反复使用膝关节进行屈伸,并且对膝关节还会施加旋转以及剪切方向的负荷,这些发力模式对膝关节周围起稳固作用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造成损害。并且下肢发生损伤的类型主要为急性损伤,这一点也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有一定关系[8,9]。在每次课前采用绳梯热身训练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热身活动以此来降低学生在网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为了直观地了解绳梯热身训练对网球运动损伤风险的影响,将运用YBT 对网球选修课学生下肢进行训练前和训练后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为今后预防网球损伤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绳梯热身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女学生下肢损伤风险为研究对象,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40 名网球选修课女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所有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均无网球训练的经验;所有的学生身体状态良好,都能参加本次实验的内容,实验期间都不能参加其他体育项目,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学生基本情况表(n=40)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X-mol 等,输入关键词“绳梯训练”“网球运动损伤”“YBT”等检索,对搜索的文献进行筛查和精读,逐渐丰富和完善实验步骤,为最终的实验结果分析等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地点与实验时间
地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网球场。
时间:2023 年2 月27 日—6 月12 日,为期16周,每周一进行训练,每次课前进行20min 的绳梯热身练习。
1.2.2.2 实验条件的控制
在实验开始之前将40 名女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对所有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和YBT 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在进行测试时,测定的场地、测定的人员都要保持一致。实验组进行热身活动时采用绳梯热身,对照组的热身方式则采用传统的热身方式,两组热身完毕后统一由同一位老师进行授课。为了使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在测试者正式测量数据前要求受试者进行模拟练习。
1.2.2 实验测试方法
正式测量数据时每个方向测量3 次并取3 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在不考虑外界因素的情况下,在测试时推动的距离越远,则可以推测受试者的柔韧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肌肉力量、身体的协调控制能力和机体的本体感觉越好。在受试者测量过程中测试者脱鞋站在横线后面,身体正对正前方,用脚趾轻轻推动指示板,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脚踩踏在指示板和横杆上方。左腿站立用右腿在前方向进行3 次测试,换成左腿在前方向进行3 次测试;左腿站立用右腿在后外侧方向进行3 次测试,换成左腿在后外侧方向进行3 次测试;左腿站立用右腿在后内侧方向进行3 次测试,换成左腿在后内侧方向进行3 次测试。这样测试可以有效避免受试者一直频繁使用一条腿进行一个方向的测试,避免因为疲劳对测试带来数据的误差,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左腿和右腿在3 个方向上推动的距离,分别用a1、b1、c1、a2、b2、c2 来表示,综合分数的计算方法为CS=(a+b+c)/(腿长×3)×100%,腿长为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距离,如果综合分数CS<95%,那么提示优势腿可能存在较高损伤风险;若综合分CS>95%,提示优势腿不存在损伤风险[10]。
绳梯训练内容:(1)快速跑;(2)单脚跳;(3)滑雪跳步;(4)左右进进出出;(5)内外开合跳;(6)侧向进进出出;(7)单脚滑步;(8)正向交叉步;(9)单脚飞机跳;(10)侧向交叉步;(11)90°转身跳;(12)高抬腿跑;(13)侧向交替跑;(14)前前后跳;(15)开腿蹲跳。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训练前、后YBT 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训练前后、各组的差异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若P>0.05 即为没有差异;P<0.05 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绳梯训练法主要通过多种的步法训练提高练习者速度和爆发力,由于对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所以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对伤病的预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绳梯训练能够有效地刺激人体的本体感受器,无论是从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还是从训练的趣味性方面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由表2 可知:实验组右腿支撑下左脚向前的距离均值从62.05±5.57cm 提高到66.60±4.90cm,整体提高了4.55cm,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右腿支撑下左脚后外侧的距离均值从94.85±9.64cm提高到99.35±7.34cm,整体提高了4.50cm,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右腿支撑下左脚后内侧的距离均值从96.45±7.28cm 提高到97.5±7.67cm,整体提高了1.05cm,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2 右腿支撑下左脚YBT 伸够距离一览表
由表3 可知,实验组左腿支撑下右脚向前的距离均值从62.20±4.87cm 提高到65.05±4.97cm,整体提高了2.85cm,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左腿支撑下右脚后外侧从96.65±6.18cm 提高到99.15±6.01cm,整体提高了2.50cm,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左腿支撑下右脚后内侧从95.90±4.99cm 提高到97.05±5.09cm.整体提高了1.15cm,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3 左腿支撑下右脚YBT 伸够距离一览表
由表4 可知:实验组右腿支撑下左脚的YBT 综合评分由94.3%提高到99.8%,实验后综合评分增加了5.5%。反观对照组综合评分仅由94.6%提高到95.1%,实验后综合评分增加了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Y 平衡测试在3 个测量方向上的伸够距离均值都有极大的改善。实验组通过绳梯训练之后Y 平衡测试的成绩和综合评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YBT 综合评分一览表
实验组在左腿支撑下右脚的YBT 综合评分由93.3%提高到100.2%,实验后综合评分增加了6.9%。反观对照组综合评分仅由93.4%提高到93.7%,实验后综合评分增加了0.3%。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综合评分有着极大的改善。如果测试的综合评分小于95%,那么支撑腿将存在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通过绳梯训练以后实验组后测双侧下肢Y 平衡测试的综合评分均大于95%,对照组右腿支撑下左脚的YBT 综合评分在95.1%,但是左腿支撑下右脚的YBT综合评分在93.7%小于95%,存在一定的损伤风险。此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绳梯训练确实可以改善下肢损伤的风险。
本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绳梯训练法是指在绳梯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步法训练来提高练习者脚步移动的速度、机体灵活性和控制重心的能力及增强运动员下肢相关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同时绳梯训练还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绳梯训练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移动步法的训练方式,绳梯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变化万千,绳梯训练作为一种外在刺激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答行为,因此通过绳梯训练可以有效地刺激神经系统,有利于机体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快速地做出应激反应[11]。
通过一系列的绳梯训练可以强化下肢关节和小肌肉群的运动能力,以此来提高机体的本体感受器,从而提高运动员身体的移动速度,加快脚步移动的变化频率。绳梯组合训练可以改善下肢关节的运动损伤情况,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和运动机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显著降低损伤发生的危险。而且还提高了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身体维持平衡的能力,控制关节的细微活动。绳梯训练在准备活动中可以提高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氧气运输功能,使体温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滞性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研究表明12周绳梯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静态平衡,部分改善健康人的静态平衡[12]。通过8 周的绳梯训练后,可以明显感受到身体的控制能力变强,步伐的移动也变得更加的简洁高效。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地促进肌群的发展,改善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13]。与此同时绳梯热身训练和传统热身相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训练激情,减少负面情绪减轻运动疲劳。
网球运动是靠脚步的移动来打球的,只有通过移动才能找到合适的击球点来击球,根据对方的来球方向、高度、速度等因素通过自己快速地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来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击球。网球步法讲究灵活、实用,主要包括自然的跑步、跳步、交叉步、滑步、分腿垫步等。在每一次击球前,最好让自己兴奋起来,在准备时始终保持前脚掌着地,脚后跟微微抬起并且膝盖微屈,身体左右摇摆,以便做好随时跑出迎接来球的准备。研究表明,一场高水平的网球比赛中,运动员所奔跑的距离要在几千米以上,有的高达上万米,其运动强度可以和一场足球比赛相提并论[14]。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还要做出及时的判断,不时前进或后退、左移或右转跃起、急停或猛扣等等。所以这就要求网球运动要有较好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下肢关节稳定、协调、平衡能力的培养。
3.1.1 经过16 周的训练,实验组的学生左、右下肢的伸够距离均值以及综合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绳梯热身训练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网球运动下肢损伤的风险。
3.1.2 绳梯训练方案通过强化关节和小肌肉群的运动能力提高机体的本体感受器,有效地增强脚步移动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增强了机体灵活性和控制重心的能力及增强运动员下肢相关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扩大了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了因肌肉紧张或者关节僵硬而引起的运动损伤。
3.1.3 绳梯训练增强了核心肌群和躯干力量从而加强了身体的稳定性,在移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球的击球稳定性和击球力量的传递,有效地降低了运动损伤风险的发生。
3.2.1 在进行绳梯训练时,一定要确保场地平整、附近没有障碍物,并且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能力水平的绳梯难度,务必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术,避免受伤。
3.2.2 将绳梯热身训练方案融入到网球选修课中,结合其他好的热身训练方法根据个人的体能水平和训练目标进行训练,使机体在进入强度较大的正式运动前尽快克服身体的惰性,更好地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3.2.3 常规的绳梯训练内容大多数都是针对下肢训练的,因此建议可以开发一些针对上肢的绳梯训练方案,进一步丰富绳梯组合训练方法体系使训练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