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训主导“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2-26 01:32沈震钱红军高松贤
运动精品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运动队社团

沈震 钱红军 高松贤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江阴 214400)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 年提出了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即“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要在学校里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在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一直坚持“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达到“四位一体”的目标,让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正处于最佳时期,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更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能够加快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实现。作为培养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场所的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地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要进一步的深化,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终身体育教育得以贯彻实施。本研究试图建构一个有着理论依据、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并且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相符、能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四位一体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课程,尤其是针对案例院校“足球、龙狮、健身气功”项目竞训成果较为突出的特点,探讨出以竞训主导“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实践方案,即将课内教学、体育社团、社会体育实践、竞技训练融合四位一体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内教学、课外锻炼、校内外体育实践及运动与竞赛纳入体育教学系统中[3],按适当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中,并且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既重结果评价又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这将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全面的素质人才培养,都有着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竞训主导“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查阅CNKI和各种学报期刊及互联网相关资料,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梳理出对本课题研究有价值数据资料,力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研究寻求逻辑性的理论支撑,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提供帮助。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与相关专家学者,了解高职体育发展的思路与见解,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

逻辑分析法:将资料整理、归纳、分析、论证,应用理论结合案例分析得出结论。

个案分析法: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发展基本情况及现状进行个案分析,使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更为具体直观,实现途径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数理统计法:采用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和整理,掌握切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实践法:通过全程参与案例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建设实施过程,获得第一手详实客观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践现状

2.1.1 课程结构

结合案例院校“足球、龙狮、健身气功”竞技训练水平较高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以“竞技训练”反哺促进“社体实践”“体育社团”及“课堂教学”教学,以“课内外一体化”为基础,“竞训模式”为主导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

图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结构图

2.1.2 实施形式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落实专业知识目标和运动技能目标为主,以课堂形式进行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践课要求掌握并能实践应用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及基本比赛规则和裁判法[4],理论课环节要求掌握运动项目基本运动原理、基本科学健身健康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体育文化等。同时,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创设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索、体验的学,培养社会和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品质以外,养成自主锻炼和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2)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以落实运动参与目标和身心素质目标为主,以参加课外体育社团的形式进行,内容是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练习、拓展活动的展演、社团运动竞赛、创新游戏等,倡导学生创新活动,发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投入到运动中去,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校体育社团由校学生会体育部学生成立管理小组,负责社团的活动安排和活动组织,并在每次活动期间安排2 名值班人员,负责社团管理和纪律管理。

(3)社体实践

社体实践以落实社会适应目标为主,以参与校内外竞赛组织、裁判、志愿者等社体实践形式进行。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必备品质和素养。学校及体育部门应跟社会各界多接触交流,争取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体育实践,增加就业机会。

(4)竞技训练

竞技训练则强调全面体育素养,以校内各级运动队竞训,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形式进行,课余运动队包括校级、系级、班级等运动队。学校运动队建设是提高学校体育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体育情怀、激发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热爱,逐步形成及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有效手段。目前案例学校各竞技训练队由教师担任主教练,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督导及思想教育[5],聘请校外高水平教练作为运动队的外聘教练。同时,运动队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管理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工作。

2.1.3 实施条件

(1)学生情况

本校学生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地区,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体育社团、社体实践及竞训等方面观察,大多喜好体育运动,并且有着各自喜好的运动项目,有着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尤其是有一批足球、龙狮及健身气功特长生,因此为开展此三项运动项目提供了必要基础。

(2)教师情况

本校体育部教师共16 人,都有各自擅长的专项,其中足球专项教师4 名、龙狮专项教师3 名、健身气功专项教师5 名,师资条件完备。

(3)场地设施情况

目前学校场地设施齐全,没有标准田径场1 个、大小室内馆共4 个、标准足球场1 个、小型足球场多个,场地设施完全满足条件。

2.1.4 评价体系

构建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实现以“课内外一体化”为基础[3],“竞训模式”为主导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关注教学结果,而且是对学生参与体育社团、运动训练、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有助于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习惯性,进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5]。

(1)教师评价

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首先,教师从教应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教案、课后小结等资料,运动队教练员和社团主管教师在指导训练和社团活动时,也应有完整的训练或指导计划、进度、教案和总结。其次,在运动队外出比赛、校外社体实践时,主管教师要整理保存好相关资料用于归档总结。最后,体育部门和校级督导部门每学期会通过推门听课、随堂检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2)学生评价

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面,学生上课出勤率和学习态度情况、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课内外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体育社团评价方面,主要是由社团负责教师和学生负责人共同对社团活动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学生对社团参与度等综合评判;社会体育实践情况方面,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情况、参加校内外竞赛组织裁判及志愿者等情况、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等态度表现等综合进行评价;竞技训练情况方面,课余训练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参加校内外运动队训练出勤情况、平时训练时的积极性和纪律性、在赛场上的表现和取得竞赛成绩情况等,主要由教练员进行综合评价。

2.1.5 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体育部《竞训主导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项目相当重视,将其列入特色课程建设工作议程,并定期做好实施的组织、检查、评估工作。

(2)团队保障

依据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项目情况成立专业化团队,团队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竞训及社团指导经验和能力。

(3)激励保障

实施方案的建设实施成绩与团队教师年度考核、先进考核等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4)经费保障

学校及部门划出部分专项资金专用于该项目,加大对于该项目的软硬件的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1.6 实践成效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科研、体育社团、社会体育实践和竞训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较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同类院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获得了“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高校)”等系列荣誉和奖项,具体见表1、表2、表3。

表1 足球项目主要成绩

表2 舞龙舞狮项目主要成绩

表3 健身气功项目主要成绩

2.2 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2.2.1 学校层面支持力度有限,需拓宽筹资渠道虽然学校在体育场馆硬件设施投入方面,专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校运动队训练比赛、体育社团日常活动经费等方面都较为支持,但学校主要支持力度还是偏向各系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资金投入还是略显欠缺。应拓宽筹资渠道,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企业赞助冠名、社会活动服务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来增加经费投入。

2.2.2 加强校企合作和社会交流,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地区高职院校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要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地区企事业单位的交流联系。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与师生资源,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体育竞赛的组织交流,让企业了解学校学生,也让学生了解企业。企事业单位通过体育交流发现所需要的体育特长的员工,储备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努力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去。

2.2.3 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打造一批品牌运动项目

目前,案例学校的足球、舞龙舞狮、健身气功项目已经成为知名项目,在当地社会上已有一定知名度,在省内高职院校行业内也是名牌项目。应充分挖掘其他体育项目潜力,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充分调研地方社会发展及企业体育文化需求,评估校内其他运动项目软硬件条件,争取打造一批品牌运动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校内体育文化发展服务。

3 结论

通过以“课内外一体化”为基础,“竞训模式”为主导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打破传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弊端,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全面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和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综合素养,创新了高职体育课程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运动队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K-BOT拼插社团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