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2017-01-20 12:07余波
青年时代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课堂教学

余波

摘 要:本文通过探索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途径,够保证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它在时空里充分保障了学生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增强职业特殊身体素质,提高教学综合效益,从而为公共基础体育课程建设服务。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课堂教学;课外锻炼

一、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束缚了学生获取相应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的能力。体育教育是高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高职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必要的运动能力的身体锻炼。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殊性, 不知道高职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设置课程,学生对学习课程兴趣产生消极情绪。

二是体育教学学时严重不足。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教艺〔2002〕13号)指出,高职院校体育开课学时应达到144学时,但由于专业课对基础课课时的压缩而达不到规定学时,未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健身知识与体育锻炼,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品质的全面发展。

三是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脱节。缺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锻炼相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的混乱状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实施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平台。

二、探索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是实现体育多元化的教育功能的需要

体育课程时数少、独立的体育课、独立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根本原因。只有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以课外体育补充、拓展课堂体育,才能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的多元化教育功能,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功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是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职业为本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适应现代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是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参与,其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其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及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整合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满足学生学习、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解决学生针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岗位的需要问题,使体育课程具有实用性、可持续性,是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体系核心内容。

三是解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等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机械性练习,学生被迫接受学习。现在的教学方法如探索式教学法、分层式教学, 情景式学习,网络平台交流等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在愉悦中学习和锻炼。学生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获得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即对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合理运用到课堂中去,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

四是改变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实现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为提高课内教学质量和课外锻炼效果有保证。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要搞出特色、形成亮点, 应把课外体育纳入体育教学的范畴, 形成以课堂为基础,普及选项课,以课外活动为补充、拓展与延伸, 以竞赛活动、业余训练为提高的互动发展过程,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技术和技能并重。学生在课内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课外是对课内学习内容的巩固、衍生和发展, 也使学生身心、个性和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这将是发展高职体育特色的路子,有较大创新,有一定引领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课堂教学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