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2023-12-26 21:04陈婷熊平生黄福卫何瑶瑶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高中地理

陈婷 熊平生 黄福卫 何瑶瑶

【摘 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一环,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是落实劳动教育育人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设计了“红壤酸化改良”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案例,通过设置项目引导、红壤调查、制订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红壤酸化改良劳动实践四个核心任务,驱动学生开展查阅资料、调研访谈、探究分析、小组讨论、方案设计、劳动实践等多样活动,以期有效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 项目式学习 红壤酸化 劳教融合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3275(2023)17-63-04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地理学科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蕴含大量的劳动教育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有助于实现地理学科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要求。[1]地理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但是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以及融合哪些内容仍需进一步探索。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自然和社会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探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项目成果的教学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与地理学科这一基本理念不谋而合。

项目式学习为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提供了一种较可行的方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力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劳动教育是学生在一定的劳动情境中体验劳动过程、进行劳动实践、获得劳动知识技能,最终提高劳动素养的过程。两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项目式学习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并设置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项目任务,真正让学生收获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因此,在项目式学习中融合劳动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一、项目主题的确定与分析

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之一,对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红壤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降水的不均匀分配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土壤酸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现象,影响着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活动主要针对高一学生群体,高中课程紧张,较少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劳动能力较弱。在项目式学习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土壤”一节,对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养护、土壤改良有着感性的认识,但是缺乏土壤改良的实践意识。

本项目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确定项目学习主题——“红壤酸化改良”,并设置四个子项目:项目引导、红壤调查、制订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红壤酸化改良劳动实践。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制订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并亲历红壤酸化改良的劳动实践,真正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劳动技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该项目可以较好架构起地理教学和劳动教育融合的桥梁,有效地实现地理学科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目标引领着项目学习过程,项目教学目标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劳动素养为核心,才能为教学实施指引方向,为真正实现“劳教融合”打下基础。本文以每个子项目的项目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

(一)项目引导

教师要先向学生介绍项目背景,即土壤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我国土壤资源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土壤退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土壤酸化等土壤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我国农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介绍清楚背景信息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红壤受酸化影响的区域面积,劳动人民进行红壤酸化治理的相关纪录片,以及红壤酸化前后,农作物生长长势和农作物产量的对比图。接着提出问题:分析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土壤对人类的作用、红壤酸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红壤酸化改良措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基于教材和网络收集有关土壤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分享,并通过观看纪录片和浏览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视频、图片,提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项目背景,引发学生思考项目意义,促使学生真正投入项目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视频展现了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红壤调查

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展开红壤调查活动。本环节的任务为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酸性红壤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包括调查时间、观察地点、天气、调查地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类型、调查人、观察到的红壤特征等,以及对思考问题“酸性红壤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及其原因”的见解。

在调查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进行野外红壤调查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内容:①开展红壤观察需准备的用具;②红壤观察方法;③红壤观察和调查的内容。学生明确此项目环节的任务后,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观察地,一是要引导学生分析红壤调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并做好记录;二是要指导学生使用劳动工具,获取红壤土样,采取一定的红壤观察手段,获取红壤理化性质;三是要组织学生设计采访提纲,询问相关人员酸性红壤对农业和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则需要利用挖土工具,采取不同区域的红壤土样,观察红壤理化性质,做好记录,并设计采访提纲,完成红壤调查任务。

【设计意图】在该子项目中,学生通过自己采取土样进行观察,获取红壤相应的理化性质等有关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采访,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红壤酸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正确看待人与土地的关系,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调查观察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有效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认识劳动环境特征;学生撰写红壤调查报告,一方面有助于检测学生的调查结果,另一面督促学生要认真调查。

(三)制订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

学生进行红壤调查后,教师进一步讲解红壤理化性质,总结红壤普遍酸化的原因,阐述红壤酸化对农作物和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问题:红壤改良的具体措施有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基于野外红壤调查的结果、网络资料展开探讨分析,小组间分享交流各自观点。教师根据红壤酸化改良措施讨论结果,设计五个项目课题组:①石灰改良组;②有机肥改良组;③生物碳改良组;④化肥改良组;⑤绿肥改良组。并设计每个课题的任务清单(如表1所示),要求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课题,根据任务清单制订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计划书包括任务单所有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市场调研、收集网络资源等方式,撰写改良计划书。

【设计意图】教师设置不同项目课题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施肥、种植的具体劳动操作,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认知;另一方面,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制订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的成果,是项目意义的体现,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劳动结果,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四)红壤酸化改良劳动实践

各组学生准备好红壤酸化改良的劳动工具(锄头、镰刀、洒水壶等)并学习使用事项,购买或自己准备相应的红壤酸化改良所需的物质材料,进行红壤酸化改良的劳动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到红壤酸化改良地,首先组织学生清理地块上的垃圾、石头、杂草等杂物。其次引导石灰改良组的学生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确定石灰的用量,思考石灰用量过大产生的不利影响;引导有机肥改良组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枯枝落叶等有机肥材料,并思考枯枝落叶堆放在土壤表层的作用;引导生物碳改良组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材料,选择合适安全的焚烧环境;引导化肥改良组的学生确定化肥的用量、化肥和水合适的比例;引导绿肥改良组的学生把控好播种间隔时间,并结合生物学知识思考原因。各组学生基于教师指导并按照红壤改良计划书进行劳动实践。

【设计意图】劳动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项目学习的意义。学生通过平整土地、清理杂物,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并学会施肥、种植、翻土、浇水等日常的劳动操作,在提高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地理实践力。

四、评价体系构建

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评价应围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展开,本项目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结果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并让每个学生对自己项目式学习的活动过程、成果进行自评,另外还开展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如表2所示),促使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改善自我,学会团结协作,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五、总结和反思

本文以“红壤酸化改良”为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劳动素养,该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置系列动手动脑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探究分析、小组合作、收集资源,完成红壤调查报告、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并按照红壤酸化改良计划书进行红壤酸化改良的劳动实践。通过本項目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对红壤理化性质、红壤酸化成因和影响、改良措施、改良原理等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该项目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进行红壤酸化改良的劳动实践,锻炼了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最终达到项目式学习的目的。最后,设计红壤酸化改良项目评价量表,用于检测学生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并检验学生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朱春凤,叶滢.地理核心素养与劳动素养融合培养的探索:以“小辣椒大故事”为例[J].地理教育,2022(7):56-59.

陈婷 /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从事学科教学(地理)研究(衡阳 421002);熊平生 /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从事地理学研究(衡阳 421002);黄福卫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学科教学(地理)研究(长沙 410012);何瑶瑶 /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从事学科教学(地理)研究(衡阳 421002);*通讯作者,E-mail:xps19721010@163.com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一流本科建设项目“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湘教通〔2021〕28号,序号90);2021年衡阳市教育规划课题“新课标下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XDJ2021120)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高中地理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