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2023-12-26 09:17姜小凤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学情双减作业

■ 姜小凤(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

应试教育不符合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学生的艰难生存现状,教学研究人员纷纷提出:应减轻学生的压力,采用科学的方式促进其成长。“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成为无数学生的福音,新的政策明确要求减少作业量,为学生减轻学习方面的负担,让他们获得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双减”政策的实施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解放出来。

一、了解“双减”政策

为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和家长往往从孩子的小学阶段开始,就狠抓教育质量、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们从小学开始,就被迫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但在强大的压力下,学生的心理可能朝着负面方向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群众观念的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课业压力对学生成长的负面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教育界的人士提出: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采用科学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在2021年7月,“双减”政策诞生,随着政策的全面推广,学生们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更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成长,该举措进一步开发了学生们的潜能,这也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主流走向。“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1.为国育才,确定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民众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具体如何培养”是很多教师都面临的问题。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相关部门曾经提出: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筑梦者。这一批“筑梦者”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文化知识,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道德品质,只有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学生未来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遵循“为国育才”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营造环境,彰显课堂情趣

小学生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在温馨而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良好的环境能让学生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环境的营造特别重要。授课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应该致力于创造让学生倍感亲近的授课环境,在获得直观的体验之后,再引导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感悟,在充满氛围感的课堂上学生更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简而言之,良好的环境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程体验。

3.鼓励反思,培养思辨能力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佳方式就是反思,懂得反思的学生才有可能取得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反思所学知识的时机,例如,在课堂上设定固定的时间,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某个观点,开展辩论辨析的活动,让其在辩论的过程中学会思辨,完成知识迁移任务,恰当的举措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让教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正面引导,塑造美丽灵魂

语文教材之中不乏具有启迪意义的故事、意味深长的话语,语文课文中的某些片段,具有强烈的德育色彩。“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可适当减少基础知识训练环节,多穿插经典案例,将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的同时,也让充满故事情境的课堂更为生动,教师可以趁机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

1.培养爱国精神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带有爱国色彩的篇章。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若干年后,国家的命运要交给他们,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他们高度认可自己的国家、人民教师借助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爱国篇章,对学生进行熏陶、影响,他们能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如此一来,中华民族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2.塑造价值观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培养是非观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应积极利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文,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其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学会明辨是非。

借助价值观的塑造,教师可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加关心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接受经典国学教育、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素养。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出台后,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方式需及时做出调整,方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要。语文教师需努力结合政策要求及本班级的学情,做到帮助学生减轻负担、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1.转变教学思路,优化课堂结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给学生半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学生是否能在课程教学中有所收获,关键取决于他们的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略。在“减负增效”的目标之下,教师需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思路、结合学情优化课堂结构。例如,在实践行动中标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合理设计课文相关的重难点部分,另外还需坚持做到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地逐层教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精准备课,按照预设计划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收获成果、提升信心。

为更好地呈现古诗教学环节,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努力优化课堂结构、展现学生风采。预习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借助于网络渠道,搜集与所学古诗相关的图片,并查询资料初步了解诗意,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教师会随机抽选学生结合图片背诵古诗,简单描述诗句的意思,阐述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给予他们展现个人风采的机会,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他们。此举措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预习中学生会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了解,而教师也能够轻松收获预期的教学成果,思路的转变让师生双方均成为教学中的受益者。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需顺应政策及学情的要求相应做出调整,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方能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双减”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就需积极转变个人的教学思路,结合本班级的具体学情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课堂、探究语文课程。

2.善于分析学情,尊重个别差异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但学生的心理负担是什么?具体如何做才能真正减轻他们的负担?正所谓:“一千个读者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学习任务时,态度会有差异,要确保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细致分析学情,拒绝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其布置类型不同的、可促进能力提升的任务,科学的教育举措让师生双方均能受益。

为了在《人物描写一组》的单元教学中,利用课文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准掌握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教师决定先从学情分析做起。在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更容易提升语文课程的质量,经过细致的分析之后,教师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对学生们做出了不同的要求:能力有限的学困生,可模仿课文中的某些语句描写身边的同学、朋友,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即可;有一定能力但有较大上升空间的中等生,在模仿课文的基础上用上好词佳句,用一个完整的段落进行人物描述;能力较为突出的优等生,需要用一篇习作来描写某一位人物。

因学习基础、个人天赋的不同,全班几十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能力有差别。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别化教学,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感受到一股专属于语文学习的温暖。有“温度”的教学让学生更信赖、认可自己的教师,因此,他们能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将热情毫无保留地投入于日常学习活动中。

3.满足个性发展,打造民主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之下,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因此,教师也难以收获预期的教学成果。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可变性,同年龄段的儿童个性存在差异,“双减”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争取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跟随教师的思维一道前进。科学的手法才能确保减负增效的目标得以实现。

《自相矛盾》是一篇值得讨论的课文,学生可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语言交流中,教师积极打造了民主型课堂,在固定的学习小组之中,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也能大胆发言,那些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在充满浓郁学习氛围的课堂上,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而教师可以积极深入各个小组,搜集大家的意见,并趁机给予方法指导,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开展语文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每个人都在语文课中有所收获,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教师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方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可逐渐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得以激发,再加上教师提供的展现个人才能的平台,可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推动“减负增效”目标的实现。

4.侧重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但部分教师目光短浅、在教学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盲目将“作业”视为提升学生成绩唯一手段,希望以大量布置课堂、课外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然而无数实践证明:此举措收效甚微,容易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减少作业数量转而侧重关注作业的质量,通过严把质量关的方式减轻学生的负担,真正做到聚焦重点,提升效率。

新课《景阳冈》结束之后,教师并未按照之前的惯例,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配套练习题目。而是主动改变做法,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武松相关的片段,然后从自己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以文字进行记录。由于作业精炼且难度适宜,学生都能做到主动、认真地完成,从作业反馈中教师明显感到,学生的字迹更为工整,大部分人的卷面非常整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对武松的性格分析都很到位。教师亲身体验到了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好处,因此掌握了作业设计的大致方向,为课程“增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种类繁多、冗杂的作业让学生不厌其烦,忽略学情盲目以“量”提“质”的做法往往得不偿失。当下的“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不得大量为学生布置作业,教师应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将关注点放在“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方面,布置短小精悍的、足以提升学生能力的作业,提高教学成效。

5.组织反馈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减轻学生在心理与身体方面的双重负担,还需关注在减负的同时不能“减质”,严格把控质量关才不会导致语文教学效率呈现断崖式下跌。为此,教师可从现有的学情出发,每周固定安排一节课,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学生参与到本周的学习成果反馈活动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经验分享,以及教师在活动最后给出的综合性点评,帮助莘莘学子巩固学习成果,而教师亦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了检验“古诗学习”的成果,教师选定了最适宜的时间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起初由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总结自己最近获得的一些成果,分享对古诗学习的体验,初步交流后,选择代表面向全班做陈述,教师负责做出总结性的点评,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一些古诗学习的意见或建议,师生共同讨论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任务。在反馈过程中,优等生带动了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中等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也直观看到了自己的教学是否发挥了功效,方便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做准备。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了定期反馈的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习中的反馈就像一面清晰的镜子,它能反映出学生最真实的问题。“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反馈”当作一种重要的成果检验形式,鼓励、支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通过他们的语言交流发现问题,教师再及时做出指导,可帮助学生规避误区、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总之,“双减”政策的出台,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重视减轻负担的同时,教师还需运用科学的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扮演好学习中的主角。教师需重新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积极借助现有的资源,为全班学生打造出精彩纷呈、轻松活泼的优质语文课。

猜你喜欢
学情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