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研究

2023-12-25 19:54张程辉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学习评价策略,让课堂教学实现增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解决问题;课堂学习评价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课堂学习评价不等同于“教育评价”,“课堂”着重限定了评价的情境,课堂学习评价指的是在日常教学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悄然发生变化。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笔者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学习评价策略,让课堂教学实现增值。

一、教材分析:思考课例研究意义

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之一。运算能力主要指的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计算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运算的对象和意义产生清晰的认识,从而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问题所求的具体运算,选择合理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能促进学生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使其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解决问题(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教材突出了对“最多”与“至少”的理解,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教材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白用除法计算的道理,以及需要租6条船的道理。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目标:评价任务设计思路

教师先要明确新课标要求的学生学习应达到什么程度。具体包括:学段目标,即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内容要求,即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能了解各部分的含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学业要求,即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原理,并能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培养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然后,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具体包括: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经历从生活到数学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其产生热爱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

最后,教师要明确设置什么样的评价任务来掌握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具体包括:能说出“最多”与“至少”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所表示的意思;能理解什么时候需要用到“进一法”;能理解余数在问题情境中所表示的含义。

评价任务的确定还要依据教师对学情的真实把握,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收集有关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关系的信息。为此,笔者设计了课前测试题,对本校某年级的50名学生进行课前测试。

1.学校食堂买来了32个萝卜,每筐装8个,可以装几筐?

2.有28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小船坐4人,需要几条小船?

基于“解决问题(有余数的除法)”一课“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情况,可设计课堂学习观察评价量表(见表1),将课前测试题中的题目分为3个维度,并对前测水平进行分析(見表2、下页表3和表4)。

从前测数据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第1题有84%的学生列式正确,计算也正确;有6%的学生列式正确,但是计算出现了错误;有10%的学生列式、计算都出现了错误。第2题有86%的学生列式正确,计算也正确;有14%的学生,列式、计算都出现了错误。由此可见,对于题意的理解和除法的计算,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还不错,少数潜能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是相对欠缺。

三、课中思考:基于前测,关注过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对“解决问题(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提出了教学建议:可以借助大量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最多”“至少”的含义。可以采用画图、符号等策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教师教学用书》的指导,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及前测所得结果,笔者对本课教学提出以下三点思考:一是增加学生生活情境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教室里最多有5个人是什么意思?”“‘教室里至少有5个人是什么意思?”“10个人,4个人一组,至少要分几组?”二是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画图表示为○○○○  ○○○○  ○○○○  ○○○○  ○○○○  ○    ○,共5+1=6条船;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符号表示:4,4,4,4,4,2,共5+1=6条船。三是用竖式计算教学,从竖式各部分的含义来诠释6条船的道理。竖式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结合具体情境运用竖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各部分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能清楚地表示为何需要6条船,同时提高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基于上述思考,教师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两个例题,意在通过整除的练习,既能达到复习相关旧知的目的,也为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在探究新知环节,针对教材上的例5,引导学生在“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在小组内通过竖式计算,利用情境,让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更具直观性,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明白为何要使用“进一法”。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快乐。教师在巩固练习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小题,并使他们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舍,情况不同,处理的方法就不一样。

四、课后反思: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凸显增值评价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在本课学习后,笔者同样对本校某年级的50名学生进行课后测试,并对后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1. 有28箱苹果,李叔叔每次最多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苹果?

2. 3个老师和23个学生去坐碰碰车,每辆碰碰车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辆碰碰车?

后测结果分析见表5至表8。

对比前测和后测情况统计表,基于数与代数“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课堂学习观察评价量表,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了除法竖式的计算,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题目能力和计算能力。可见,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总之,教师应基于课堂学习评价,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前测和后测的增值数据使课堂学习评价的效果“可视化”,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婉茹,孔凡哲.小学数学教师评价能力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22(6).

[2]胡军,栗小妮,李建华.數学高阶思维培养中的“学生提问”策略[J]. 数学通报,2021(9).

[3]潘香君.指向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评价[J]. 小学数学教育,2022(17).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简介:张程辉,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核心素养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