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

2023-12-25 18:16王丽媛李飞飞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低年级渗透

王丽媛 李飞飞

摘要:“双减”背景下,在实施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可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巧设融数学与劳动为一体的实践性作业,进行数学与劳动合二为一的综合评价,润物无声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素养与劳动素养的双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数学教学;渗透

在“双减”背景下,在劳动独立成课的新课改中,“学科融合”成为加强劳动教育、减负增效的主要策略之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劳动,数学与劳动如此密切的联系,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分别通称“新课标”“劳动新课标”)和数学教材进行了以下探索与思考。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打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我们发现无论在问题情境图中,还是在练习题里,都有很多劳动教育素材,这些素材基本融合在每一单元的数学主题学习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好数学教材中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做一个劳动教育的有心人。

(一)利用好情境图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教材没有例题字样,数学学习是以“情境图+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的,而很多情境图就是劳动画面,主题学习很多也以劳动项目命名。例如,小猫钓鱼、背土豆、整理房间、采松果、拔萝卜、收玉米、回收废品、摘苹果、做家务等。

教师该如何利用这些情境图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呢?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中“快乐的家园”这个问题情境图为例,如果我们只这样导入:小朋友们,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这样就仅仅进行了单一的数学教学。如果教师这样导入:这是一幅快乐而美丽的乡村人家图,小朋友们先仔细观察图中有几个人?他们分别都干了什么活?请用带数字的话说一说。当学生一一说出图中有两个人,一个大人在一块地里干活,拔了四个大萝卜,种了四棵花,栽了一棵果树,果树上有三个苹果……一个小朋友带着一条狗兴高采烈地在河边放了五只鸭子……这样,教学就将“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快乐”的启蒙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问题情境中。

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图中的数学文化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的“古人计数”,这节课是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情境图创编一个“古人打猎”的劳动的故事来进行教学: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常用小石头,表示打猎的收获,瞧!图中的古人正用一块块小石头表示他一共捕获了多少只羊,我们像他那样用一根小棒代替一只羊。当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出是11只羊的时候,教师接着把故事叙述下去:日子久了,捕获的羊越来越多,聪明的古人感觉用一块一块石头计数太浪费时间、太麻烦,于是就想出用一块大石头表示一个“十”的办法来计数,这样既省时又简单。那么,我们怎么用手中的小棒表示一个“十”呢?这样,教师在学生弄懂古人在劳动中用石头计数的方法的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学生想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的计数办法。在完成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悄然向学生渗透:数学起源于劳动,数学和劳动让人类更有智慧。

(二)利用好练习题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只要教师有一双捕捉劳动教育素材的眼晴就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很多数学练习题都是以劳动项目呈现的,笔者粗略统计如表1。

从上页表1中可以看出,数学教材练习题中的劳动项目种类繁多,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在这些以劳动项目为载体的练习中简单提示学生“这又是一道有关劳动问题的练习”,就能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中有劳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关于劳动的问题,劳动也能让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数学和劳动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练一练”的第一题,如果教师准备3個瓶子、9枝花,组织学生动手插花,让每个瓶子插的花同样多,从插花的劳动结果中学生就能轻松地填出“每瓶插(3)枝花”的正确答案。

(三)利用好综合与实践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综合与实践是新课标小学数学学科四个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用数学解决劳动中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例如,一年级上册就可以设计如表2中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校本研究设计了上述数学实践活动,无论是整理书包、整理图书、给小动物盖房子、制作数学信息卡、制作作息时间表,还是堆雪人,或者是新年联欢会、食品分类与分享等都是劳动教育活动。进行这些数学实践活动,会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上好这些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将劳动教育与数学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二、巧设融数学与劳动教育为一体的实践性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这不等于不留作业。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劳动类数学实践作业。劳动新课标提出小学低年级劳动主要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五大类。劳动类数学实践作业,就是在劳动中融入数学知识或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作业,我们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精心设计这类作业。

(一)在课前预习的实践作业中植入劳动教育

课前预习作业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常规作业,我们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特点,布置相关的课前预习劳动实践作业。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学习“2的乘法口诀”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就餐时请小朋友给家人一一摆好筷子,看看给一个人摆好是几根筷子,给两个人摆好是几根筷子,给三个人摆好是几根筷子……也可以布置学生摆好鞋架上的鞋子,看看摆好一双鞋是几只,两双鞋是几只,三双鞋是几只……这样布置数学与劳动融合的作业,不但会为学生学好2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而且也将劳动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底。

(二)在课堂练习的实践作业中渗透劳动教育

第一学段数学教材练习题中的劳育元素有很多,教师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很多习题都与劳动相关,不仅可以用来检测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可以其为载体渗透劳动教育。

例如,在完成教材上以拔萝卜、切蛋糕、摘黄瓜、摘苹果、装月饼、煮汤圆等劳动项目命题的数学课堂作业时,就可自然地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而在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用七巧板拼一拼、讲一讲《守株待兔》故事的课堂作业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借《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懂得不劳无获的道理。还有很多看算式编故事的课堂作业,教师都可引导学生编制与劳动相关的故事,以此来渗透劳动教育。另外,在回收废品、植树、垃圾分类等题目的课堂作业中也可以渗透环保意识的启蒙教育,而在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用心设计一类的课堂作业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劳动相结合能创造美,进行工匠精神的启蒙。

(三)在课后拓展的实践作业中融入劳动教育

课后拓展类的数学实践作业是引导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有效载体,教师巧设数学与劳动融合的课后实践作业,可以实现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双促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以“我是时间的小主人”为题,跟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作息时间表,要求作息时间表旁边有个自制的带时针、分针的时钟,作息时间中必须有家务劳动的时间安排。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钟表的认识,还会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养成做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三、进行数学与劳动教育合二为一的综合评价

新课标和劳动新课标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评价建议。其中,新课标除了强调“评价方式要丰富、评价维度要多元、评价主体要多样”,还提出了“第一学段以定性的描述评价为主”的要求。劳动新课标则提出了“导向性、发展性、系统性”的评价原则,还强调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综合两科新课标的以上要求,我们可进行如下的数学与劳动的融合评价。

(一)制定相融合的评价标准

制定相融合的评价标准,是进行融合评价的前提。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都要求进行素养导向的、维度多元的评价。我们可通过制定数学与劳动相融合的评价标准,将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进行以定性的描述评价为主。例如,在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的操作类数学教学中,教师、学生、家长不仅要评价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物化作品的质量好与坏,也要评价制作过程的态度是否认真、方法是否得当,还要评价是否安全使用了剪刀等劳动工具,操作完毕后是否保持了地面与桌面的整洁,这样不仅会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也会促进劳动素养的形成。

(二)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评价方式

第一学段数学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更多的是寓于劳动类数学实践活动中,而这些多在课前或课后进行的实践活动,家长或是参与者和指导者,或是第一见证者。而受时空限制,学生和教师因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在线下进行评价。于是,家长可利用微信小程序上传学生活动视频或物化作品,在微信小程序中进行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主体多样性评价。在学校进行的劳动类數学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上传视频或物化作品到小程序中组织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评价中实现数学素养与劳动素养的双提升。

(三)采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融合评价

“双减”背景下,我们倡导以纵向为主的增值评价,而建立数学成长记录袋是进行数学学习增值评价的重要手段。学生可将见证自己数学学习的练习本、改错本、最得意的制作类与设计类的物化作品、评价单等保存在记录袋中,在自己的今昔对比中收获进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实现包括数学素养和劳动素养等综合素养的拔节生长。

深度融合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富有这座“劳动桥”的上乘“建材”,教师要做一个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有心人,用数学为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架起一座美丽而坚实的“劳动启蒙桥”;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劳动,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劳动,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劳动,用数学的方法创造性劳动。教师要让劳动因数学而有序、轻松、有趣、快乐、美丽……让数学因劳动而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彭英加.近十年我国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研究特点: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J].教书育人,2019(35).

[2]庄惠芬.劳动桥:儿童身心灵合一的践行[J].人民教育,2020(1).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简介:王丽媛,大石桥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李飞飞,大石桥市钢都中心小学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H2023465。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小学低年级渗透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