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子,潘进力,王佳佳
腹直肌分离是指腹直肌沿着腹白线处从中间向两边分离,其中两侧的腹直肌边缘最内侧的径向距离称作腹直肌间距[1-2]。由于腹直肌分离可导致腹部的肌肉降低,造成腰背部承受力减弱,引起腰酸背痛等症状,对女性的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3]。超声作为临床常见的对腹直肌分离进行评估的有效方式,但近来从腹直肌生物学特征方面分析腹直肌分离的报道较少[4]。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对产后腹直肌分离进行评估,观察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女性产后腹直肌分离改善提供有效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2 年1—12 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阴道分娩的有腹直肌分离相关症状或临床指测腹直肌间距>2 指者100 名,年龄21 ~43岁,平均(30.6±3.9)岁。纳入标准:(1)均为足月分娩(双胎妊娠的孕周≥36 周,单胎妊娠孕周≥37 周);(2)均为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均在本院进行分娩与产检;(4)可正确完成腹式呼吸;(5)肌张力水平正常。排除标准:(1)伴孕周引产史或非足月分娩史;(2)存在神经缺陷或先天性腹壁肌肉异常;(3)有腹部相关手术史或腹壁疝手术史;(4)四肢或躯干畸形无法完成本研究;(5)研究前3 个月内进服对肌张力有影响的药物。所有对象均选择服从知情同意与自愿原则。本研究经温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方法 产妇在产后42 d 使用美国GE 公司VOLUSON-E10 彩超诊断仪,线阵高频探头,频率为7.5 ~12 MHz。将探头放置产妇腹部,实施腹直肌扫查,分别在静息状态及蜷腹状态下动态确定腹直肌内侧缘,腹白线长轴与探头平面相垂直,分别检测静息状态下,上腹部中点、脐下、脐上、下腹部中点的水平基线为准的各个腹直肌间距。指导产妇膝关节呈屈曲90°,蜷腹状态下(头部主动抬起使得腹肌处于收缩的状态),接着观察各部位的腹直肌间距,并记下数值。检查时适量施加探头用力,降低腹直肌产生反射性收缩,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1.2.2 治疗方法 100 名产妇随机分为4 组各25例,分别采用4 种方法干预。期待疗法:不进行特殊处理,只对产妇施以一般的健康教育,讲述分娩对于腹直肌分离间距带来的影响,分发健康教育相关资料,不实施一对一的指导和督促。自主训练:引导产妇每天在家居家锻炼,包括平板支撑、腹式呼吸、自行站姿收腹等康复动作,连续10 次做1 组,每天完成3 ~4 组。诊断训练情况电话回访产妇,2 ~3 次/周。手法按摩:由专业按摩师进行操作,产妇呈仰卧位,将双手放于产妇腹部的两侧,先沿着中级穴-天枢穴-期门穴的顺序对产妇的腹部予以按摩。按摩10 ~15 min 后,再在其腹部沿着神阙穴-左上腹-右下腹-神阙穴的顺序进行按摩。20 min/次,每天按摩2 次,按摩共10 d。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国产HW-1004 产后综合治疗仪(南京华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具体操作方法:指导产妇呈平卧位,将1 对电极分别于腹部两侧相对应的腹横肌、腹直肌及腹外斜肌处进行粘贴,开启电源。治疗时间:每隔1 天治疗1 次,30 min/次,共治疗5 周。
1.3 临床疗效评估 干预后对4 组的疗效进行评估[5],显效:脐下及脐上的腹直肌间距均低于2 cm;有效:上及下腹部中点、脐上及下明显缩减;无效:产妇在产后腹直肌间距未出现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4 种方式干预前后超声检查指标比较 4 种方式干预前上腹部中点、脐上、脐下、下腹部中点腹直肌间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4 种方式的脐上、上腹部中点、脐下、下腹部中点腹直肌间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后上腹部中点、脐上、脐下及下腹部中点腹直肌间距降低最明显(均P <0.05),见表1。
表1 4 种方式干预前后超声检查指标比较 mm
2.2 4 种方式干预后疗效比较 4 种方式干预后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7,P <0.05),且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妇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P <0.05),见表2。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典型超声表现见图1。
图1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对比图
腹直肌分布在腹中线的两侧,耻骨脊上沿及肌纤维起自耻骨联合,上沿到第5 ~7 肋软骨及胸骨剑突,可有效对腹腔脏器进行保护,保证骨盆与脊柱的平稳性,改善分娩、呼吸及排便等[6]。腹直肌分离常发生于分娩及孕晚期后,患病率超55%。腹部肌肉越弱及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高对腰背部的承受力影响越大,极易造成腰酸背痛等,需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予以治疗[7]。
高频超声有着较特殊的分辨率,可清楚展现皮下脂肪层、肌纤维层、皮肤表皮层、血管、真皮层、皮肤的附属器等,获得皮肤各层厚度及密度[8]。腹直肌为前腹部中重要的肌肉,且所在部位较浅表,高频超声可清晰呈现,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参考。高频超声探头分辨率高,能清楚展现腹直肌和附近病灶的边缘、大小、内部构造和周边组织的联系及形态等[9]。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的脉冲电流,对外周神经元内骨骼肌运动的神经元支配进行刺激,促进其轴突产生动作电位,同时加快至阈值,使得较多的肌纤维在收缩活动中有所参与,进而提升肌肉力量,改善运动能力[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后产妇上及下腹部中点、脐上及下的腹直肌间距显著降低(均P <0.05),且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妇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P <0.05)。这说明高频超声在对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评估中有重要作用,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产妇产后肌力,改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使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协助医师对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状况进行评估,另外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各个部位的腹直肌间距。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