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023-12-22 15:16梁仲桂
师道·教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情操爱国主义中华

梁仲桂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诗情画意”惊艳世界,元宵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奏响《茉莉花》……无一不激荡着中华文化的自信昂扬。然而受西方文化影响,现在有些学生满口流行歌曲,网络词汇,甚至写作也用上网络语言。这些现象的泛滥,都在警示着我们一线教育者: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那么,如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一、巧用经典古文,营造浓郁氛围

学校氛围起“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传递信息的独特语言,蕴涵巨大的潜教育因素。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让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风诗韵香飘校园:校道两旁,树立经典诗作;场室内外,沐浴古诗词;横梁上,高悬古人精辟之语……氛围除了无声的氛围,还有有声的氛围。学校利用校园广播通过讲经典故事等形式宣传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的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让学生时时处处都在说中华文化,以说中华文化为校园主潮流。

二、妙用传统节日,感受文化魅力

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人喜欢,孩子更喜欢。所以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我首先启发学生搜集与节日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兴趣。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节日的习俗,例如:春节,观看各民族习俗;正月十五,猜灯谜主题班会;清明节,云上缅怀先烈;端午节,亲子包粽子;重阳节,走进社区敬老院,与老人共度美好时光。活动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哪些要关注的地方,哪些值得回味的事情。于是,每次活动以后,我让孩子们举行一次交流,谈谈节日背后的故事,聊聊参与其中的感受。

三、善用传统艺术,盘活校内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除了渗透传统文化经典,还渗透了中华传统艺术特色。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先让学生先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汉字方阵部分,再以“火”字为例,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初步对中华文字艺术感兴趣,再聊聊自己了解的有关文字的信息。

“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便如无水之鱼,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我借助艺术学校特色,让参与剪纸社团的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与特色技能;让参与合唱社团的学生唱响传统歌曲,谈感受。另外,我在举办故事会、绘画课、手工制作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后,都会举行一次围绕传统艺术为话题的口语交际活动,盘活校内资源,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

四、借用中华时事,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古至今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前赴后继,拼搏进取。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到今日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2020年新冠疫情;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奧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无一不谱写中华儿女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的爱国之歌。于是我紧随时代的步伐,以时事为焦点,开展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交流,从而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

传承命脉,开拓创新,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表达与交流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编号:JMZHGC2022018)的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情操爱国主义中华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