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校园艺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3-12-22 15:16杨妙贤
师道·教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随班园艺融合

杨妙贤

为了推动教育改革朝着满足多元化学习需要、面向所有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不少国家大力推广融合教育,颁布、执行以融合为导向的特殊教育立法及政策。融合教育是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融合园艺课程是以学生亲自然的天性为导向,为他们提供轻松、安全的自然环境,以园艺活动为媒介,通过园艺技能的学习、照顾植物、成员分享,增加肢体活动、获得成就感和人际互动经验。开展适切的园艺活动有助于满足随班就读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特殊需求。同时融合园艺课程还具备弹性和灵活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作调整,以适应课程实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园艺融合课程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途径和资源,以帮助学生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或实现相同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保证教育的品质与公平。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普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学生要有基本良好的人文素质,特殊教育培养的人也同样要有基本良好的人文素质,但很多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缓慢,自控力差,缺乏自尊感。因此,课程要从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出发,充分考虑身心缺陷给他们带来的学习障碍,尊重他们在普校中的现状,制定适切的融合课程目标,把他们的特殊需求放在首位。通过课程的有效干预,帮助他们与其他学生良好互动,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普特融合原则

随班就讀学生和普通学生使用的园艺教材内容一致。在教学之前,充分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合理调整教材,使其符合他们学习的标准,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让随班就读学生和普通学生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共同参与园艺课程,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真正实现普特融合。

(三)灵活性原则

课程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教学主体本身变化而调整,在设置时就要考虑留有余地,注重生成性目标,也就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时刻变化又具有创造性的,老师既要把握好课程目标,又要灵活巧妙地使用课程。

(四)适用性原则

邓猛认为,融合课程既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共同课程,又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具有弹性的课程。园艺融合课程作为一门拓展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形成主体意识、提高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并以此确保包括随班就读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能习得较全面、基本的园艺意义与劳动技能,使其潜在的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园艺教学内容呈现,让学生学习与他人互相表达和分享,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随班就读学生创造融合共荣的学习机会,从而获得一定的园艺知识和园艺技能,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课程构建与实施

(一)课程构建的模式

园艺融合课程的构建本着“多元参与,满足差异”的指导思想,丰富多彩的课程既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又具有适当的挑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因此要在课程实施前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分组,制定个性化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精准教学。融合园艺课程是师生在共同的教育中自然生成的动态课程,它跨越了校内和校外两个区域,其中校内课程包括室内和室外两种活动,室外实践活动由易到难,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让所有学生都能自主选择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各类体验活动,发展多元智能,尤其是言语、空间、肢体-动觉、人际和自然观察等重要能力。融合教育应注重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共同为学习者创造融合的环境。为很好地发挥家长参与的影响力,我们更应该关注家长共同体的建设。开发家校融合的亲子园艺课程,成为家长有效参与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形式

通过三个不同形式的园艺融合课程——室内共读共赏活动、天台种植互助活动和多彩生活亲子活动,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亲子交流、师生交流,从而达到融合的目标。

(三)课程的实施方案

园艺融合课程是以目标为向导的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知、社交、情感三个层面为主要干预目标,达到融合教育的效果。课程开始前先对参与课程的10名学生(4名随班就读学生,6名普通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名学生(1名随班就读学生,2名普通学生)有亲手种植植物的经验。大部分学生喜欢的园艺植物是瓜果蔬菜、常见花卉,大家喜欢的园艺活动是种植瓜果、插花和户外采摘。

根据10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课程组采用集体备课研讨的方式,确定校外亲子课程分别在第3周和第6周周末进行。每次校内课程包含室内共读共赏活动、天台种植互助活动,其中种植活动优选初级和中级课程,使用学校天台小菜园,开展为期7周共14次的园艺活动。每次活动分为热身活动、课程讲授示范、体验操作、讨论分享。

1.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目的是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随班就读学生。同时引起活动的兴趣。热身活动可以是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观看科普视频,也可以是热身小游戏,或是回顾活动相关内容。

2.课程讲授示范。学生开始进入学习的状态,便可带他们了解课程内容,引导他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并观察示范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多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多透过微笑和亲切的语调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耐心讲解以保障他们的学习效果。

3.体验操作。这个环节是学生的直接体验,也是每次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强调从经验中学习新的园艺知识和技能,如播种、修剪、浇灌和施肥,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加肢体活动,获得个人效能感,与其他组员一起劳作互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讨论分享。组员在体验结束时将自己的经验感受讲述出来,有些是成功的经验,有些是充满疑惑的感受,大家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这个环节鼓励每一个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也学会聆听他人,以习得更好的社交能力。

三、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三个不同形式的课程同时启动,“室内共读共赏-天台种植互助-校外亲子生活”交互作用,促进家校合作、师生交流、生生互助、亲子陪伴。以植物为媒介,以活动为契机,从植物成长的回馈中获得自我肯定和成就感,增进彼此的沟通,强化社交技巧,增强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

1.75%的随班就读学生在一个学期中能完成科普共读的6册图书,并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阅读任务。口头分享时能认真聆听别人说话,同时敢于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插花和干花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用心完成一份充满爱的礼物,感受双手劳动的成就感。

2.在天臺种植互助活动中,每位随班就读学生在老师和普通学生的帮助下完成初级和中级种植课程,通过触摸土壤、栽植、播种、照护、欣赏花卉、花艺体验等一系列人与自然的本能互动,收获果蔬和花朵,品尝到劳动果实的味道,他们的内心得到较大的满足和快乐。普通学生在园艺活动中乐意帮助随班就读同学,能主动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和成果,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是老师不可或缺的小助手。

3.家长积极参与校外亲子活动,尤其是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利用周末和假期与孩子同行共伴,亲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走进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让教育既回归生活又融入生命,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通过园艺融合课程的实践体验,普通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帮助特殊学生。另一方面,随班就读学生走出了班级,走进了校园,走进真实的生活世界,他们学习园艺技能,学会聆听分享,懂得互助合作,掌握生活的技能,劳动、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自我认知、情感成长和社交关系三个方面取到显著的进步。

(二)反思

融合课程立足于教-学-评的思想转变,培育悦纳差异的校园文化,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快乐地自主学习、牵手互助,满足每个人不同的成长需求,从而实现所有学生共同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课程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困惑,因此我们需要站在融合教育的角度上,不断学习融合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共同创造融合文化,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思考,不断优化课程。

1.园艺融合课程建设需要一个长期规划。实践是形成课程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调整,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和绿色元素,使课程始终保持动态,成为一个“活”的课程,有生命力的课程。这对于老师的专业成长、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2.园艺融合课程需要强有力的正向支持。园艺融合课程需要理想的融合教育情境,让所有学生都感到有价值、安全、有归属感,自己的需求会被慎重考虑,并通过学校提供的各项支持和措施得到有效满足,他们从而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程学习,发展更多积极的适当行为,真正实现融合课程的育人目标。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随班园艺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融合》
园艺系
园艺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