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靖国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岗课赛证”融通主要指“岗课对接”和“赛证衔接”,最终实现“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全面融通,实现职业教育的德育、智育融合。职业教育课程应以真实工作岗位为主导,将竞赛、证书视为桥梁,将其“有品、有质”的育人要素有序且合理地输送到“课”中,促使岗课对接,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在行动导向课程中的培养,并侧重过程性考核。
随着IT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海图(ECDIS)在很多船上已经普及,船舶驾驶员可以方便地在电子海图上进行船舶定位、航线设计、标绘等作业,而传统的航线设计课程内容仍然以纸质海图、纸质图书资料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与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需求已经产生脱节,所以需要对航线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进步的岗位需求。
无限航区驾驶员需要在全球水域航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复杂情况。而目前的课程教学过程基本以教师理论讲授、教师实操示范、学生实操演练几个环节为主,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也是有限的几个典型案例,学生学到的是固定的知识,对未来应对不同航行情境不利。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能够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处理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
目前,课程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主要依靠在线题库来检测;技能考核——主要依靠教师主观判断来确定学生对特定航线的实操是否达标;学生课堂参与度考核——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上述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不够全面和科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航海意识、职业素养的考核,需要依据工作岗位创设更为贴合实际的工作任务,同时引入企业导师考核,模拟器自动评价等多元考核方式,实行更为合理和科学的考核评价。
“岗课赛证”的“岗”是工作岗位,“课”是课程体系,“赛”是职业技能大赛,“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这四个部分中,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与载体。课程成果必须可呈现,比如取得了国家海事局颁发的无限航区5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副适任证书,获得了全国航海类高职院校航线设计技能大赛奖励证书等,这些都是体现课程质量的“硬通货”。
从构成上讲,“岗课赛证”可分为独立的“岗课”和“赛证”,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从功能上讲,“岗课赛证”融通的起点是“岗”,落脚点是“课”,“赛证”是跨于“岗课”间的桥梁。航海技术专业是国际化专业,航线设计课程是海船船员适任评估项目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海图改正和航迹绘算,抽选海图及图书资料,查阅及改正航海图书资料,绘画航线和编制航线表等训练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满足国家海事局颁布的《海船船员适任评估纲要》中对海图作业和航线设计的要求。作为航海类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课,要求航线设计课程必须与船舶驾驶员岗位对接。航线设计课程设计参考了《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国际公约》《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21版)、《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重要文件,以“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为基础,对航线设计重新设计、改革,构建航线设计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岗课赛证”融通下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达到“岗课赛证”融通的目标,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分析。学情分析方法采取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定量搜集数据,采用学生访谈、小组讨论等进行定性研究判断。以工作岗位内容为导向,从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特点三个层面精准分析学情。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前修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航海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对不同航行局面下航线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理解和应用不足;能够利用航海模拟器进行航迹绘算、雷达定位的基本操作,但对航线设计认知不充分,与培养“优秀驾驶员”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个人动手能力较强,但思维能力不强。
船舶驾驶员应具备不畏艰难、敢于奋斗、勤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航海精神,以此为目标,从学情分析出发,梳理教学内容,确定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不同航行局面下航线设计的知识,掌握航线设计的理论和操作方法,能够设计安全、经济的航线;能够通过航行情境中难度递进的任务,掌握航线设计岗位工作技能;通过任务实践,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胆大心细的职业素养。
以岗位真实工作内容为驱动,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实现“全天候、全环境、全水域、全局面”的航线设计及实践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线上和线下、校内和企业“双导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融入安全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海洋强国战略等思政元素,将育人与教学两条线融会贯通,实现德育、智育双融合。以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懂原理、会操作、能应用的航运人才为最终目标,构建立体化课堂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流程图
评价体系需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量化、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推进增值性评价,关注课程结束、项目结束后,学生个体、班级整体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航海意识、职业素养方面的纵向提升,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航线设计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1.依据岗位构建项目化、系统化课程内容
构建项目化课程,需要教师深入航业调研,了解航业前沿知识、航业最新动态、最新标准,确保课程知识的前沿性。比如,随着现代船上电子海图的普及,纸质海图已经逐步被淘汰,所以在航线设计课程重构时,必须要加入电子海图的航线设计内容,并且通过实践检验设计的航线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结合船舶驾驶员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以“海上丝绸之路”探访之旅为主线,并延伸至“冰上丝绸之路”,重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项目,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航线设计课程体系
2.建设在线课程
为了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进行学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验,除了进行传统的线下课程模块化建设以外,需要进一步依据课程设计思路,同步建设“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航线设计在线课程。按照项目任务制作对应的教案和PPt课件、录制视频、编辑模拟试题,搜集适当案例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指引,最终形成一套“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电子教案、课件及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料。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航线设计课程项目框架,将这些成体系的教学资料上传至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最终建设成航线设计在线课程。
3.课程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完成航线设计在线课程建设后,需要按照前面介绍的课堂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投入使用,以检验课程建设效果。教师在课前通过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单”,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学生以教学目标为指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对学习内容建立感性认识,激发起学习兴趣;通过完成适任证书相关题目,测试课前学习效果,建立学习信心。授课过程包含“启-授-练-秀”四个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法和虚拟仿真法相结合,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理实一体的能力;营造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应变能力,从而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校企双导师设计课后拓学活动,进一步巩固课前、课中所学,拓展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成立航线设计社团,从同年级的平行班里,吸纳优秀学生进入航线设计社团,指导教师以及企业导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社团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双重指导,让学生在海图实训室、航海模拟器上面反复练习,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除了练习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设计,还要举一反三,对全球重要的航线进行航线设计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对抗,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对作品进行评分,对各个小组设计的航线进行详细检查,从岗位出发对航线进行修改,最终完美对接实际工作岗位。当社团里的优秀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内选拔赛,挑选出优秀的小组,代表学院参加全国航海类高职院校“航线设计”技能大赛,并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国航海类高职院校航线设计技能大赛”包括教师赛和学生赛,教师队以身垂范,精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以赛促教。教师队和学生队分别根据大赛要求进行备赛,最终按时参赛,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通过选拔学生参加各级航线设计比赛,按照学生个体的能力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效地实现了因材施教、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
航线设计课程对应国家海事局统考中的航线设计评估项目,学生在学习了航线设计课程后最终要通过国家海事局的统考才能获得无限航区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二副证书。在进行了课程重构、课程建设、技能大赛备赛、参赛等各个环节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能力通过国家海事局的航线设计科目的评估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船舶驾驶员。学生通过航线设计课程的评估考试,是航线设计课程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最终要求,对学生参加航海类高职院校航线设计技能大赛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技能大赛和考取证书二者相统一,相互促进。学生能够顺利考取适任证书是检验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指标,根据本届学生考取证书的情况,航线设计适任评估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反映出航线设计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建设实施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课程教学任务分层递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提升,“学会”目标有效达成。项目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参加小组比赛,从而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会学”目标有效达成。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满足感,“乐学”目标有效达成。根据对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调查,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航次任务,去设计一条安全、经济的航线,与企业导师沟通显示,学生设计的航线能基本符合实际船上工作需要,学生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学习目标有效达成。
依据航线设计课程综合评价模式,对航线设计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流程授课,校企紧密合作,全面订单培养,双导师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落实。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体验真实工作场景,学习实践真实岗位工作内容。通过双导师评价、学生小组间互评、航海模拟器评价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过程评价以及课程结束后的增值评价,结果均显示,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均得到提升。
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设计和建设是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探索,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设计和建设方法,课程实施后实现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岗课赛证”有效融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后续课程的开放使用过程中应该持续更新和完善。在将航线设计课程设计和建设模式推广至其他教学科目时,应根据科目具体的特点,找到适合具体课程的“岗课赛证”课程设计、建设方法和途径。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不断进步和丰富,“岗课赛证”融通的方法和模式也会不断发展,“岗课赛证”融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