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纳
香菇,又名冬菇、香信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用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栽培香菇的地区,种植时间可追溯至800年前。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菌种技术的突破,香菇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种植区域从南方地区不断扩展至中北部地区,种植方式也从椴木种植发展到袋料种植。香菇作为一种经济效益较高、受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的经济作物,以其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成为广大农民的种植选择。好的香菇伞面浅褐色,伞丝部分打开或完全没有打开,菇面干涩、不黏不滑有弹性,菌盖厚实,菇味香浓。香菇的种植技术与香菇的质量密切相关,香菇质量又直接决定香菇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通过介绍香菇种植的技术要点,帮助广大种植户提高种植香菇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香菇产量和质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一、品种选择与料袋制作
(一)菌种选择
菌种的好坏直接决定香菇的质量,例如菌丝的长势、分枝的浓密、菌种对温度的要求、菌种的抗病性等都可以作为区分菌种好坏的依据。菇农应根据现实条件选择适合的菌种,并将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高温。
(二)料袋制作
香菇的主要配料有棉籽壳、木屑、麦麸、豆粕、玉米芯、尿素、葡萄糖等,考虑到生产成本和香菇生长所需营养,在配料时应将所有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在一起,同时加入少量水分,水分以55%为宜。配比不当,菌种未起堆发酵,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均会受到影响。拌料时,先將袋的一端封闭紧实,然后从袋的另一端把拌料放进去,装料要实。
(三)料袋灭菌
料袋制作好之后要进行灭菌处理,温度在100℃左右,至少要12 h。灭菌后等料袋温度降到75℃时,迅速放到冷却室中,防止细菌和病虫害滋生。
二、接种与转色
(一)接种
保持菌种在接种前后的无污染状态十分重要。接种前,菇农要做好接种工具、接种环境以及接种人员自身的杀菌消毒工作。接种不宜在中午进行,此时光照充足、气温较大,不利于菌种生长。搅拌菌袋的扎口处,把菌种点到里面之后再把袋口封好。其间要保持培育室内处于昏暗的状态,温度也要控制在23℃左右。
(二)菌丝培养
香菇从接种到菌丝生理成熟约60 d。在接种后15 d,菇农可以用牙签在接种的穴位上扎孔。每隔15d就要扎一次,这样可以让香菇孢子能够在扎的孔中生长出来。
(三)转色
在出菇过程中,转色是最关键的一步,菇农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出现转色不匀、变色现象。转色过程中,菇农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 85%~90%,待菌丝逐渐分泌色素且出现一定程度倒伏时,菇农应该把膜揭起,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通风。在通风换气时,菇农还要注意喷水保湿。当香菇的外表由棕色变成光滑的树皮状,则说明转色成功。
三、出菇期管理
(一)温差刺激
转色完成后,要采取4~6 d温差刺激,温差控制在10℃。这样,菇蕾就会形成并逐渐膨大 。
(二)湿度控制
出菇阶段,菇体发育的相对湿度控制在 85%~95%,这对提高香菇品质,增加菌盖厚度有重要意义。
(三)保证通风
子实体生长阶段对于空气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菇农要在做好温湿度控制的同时增加通风量,保证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水分和新鲜空气。
四 、采收
优质菇通常是在菌膜未破、菌伞还未彻底打开时采收。采收时注意不要将菇脚残留在菌筒上霉烂,更不要碰伤幼菇。为保证香菇品质,采收前不能喷水。
五、转潮期管理
一般情况下,采完一茬菇后,养菌时间为20 d。此期间应加强通风并停止喷水3~5 d,之后转入出菇管理阶段,经30 d又可采收第二茬菇。 在一个菌棒的生产周期中一般可以生产6~7茬菇。
六、病虫害防治
侵害香菇的杂菌中,木霉、链孢霉、毛霉等较为常见。此外,还有黑斑病、褐斑病等,可选择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及时清除被杂菌污染的菌袋。虫害主要有菌虱、跳虫、红蜘蛛等,可选择高效低毒药物喷杀。
七、总结
香菇种植受地域、气候和生产技术条件影响较小,广大农民可以通过掌握香菇种植技术,在香菇生产全过程做好管理,规范操作,便能够依靠种植香菇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建设。
(责任编辑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