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摘 要】教师基于项目化学习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关联,以“Make a booklet to introduce our school”項目为例,从项目确立、目标设定、任务设计等方面分析教学策略,旨在以有效的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得到了大力推崇,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在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此存在畏难心理,也有一些疑惑:小学生英语语言储备少,语言能力弱,能够完成项目化学习吗?项目如何确立?学习进程如何设计?为回应这些问题,笔者尝试以下做法:建立项目化学习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之间的关联,帮助教师理解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教学价值;设计案例呈现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样态,帮助教师提升设计与实施能力,促进学教方式的变革。
一、项目化学习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关联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描述了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以及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笔者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理念,探索项目化学习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之间的关联。
(一)设计真实项目,体现学科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实践性特征,强调学科实践,倡导教师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为内容,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项目化学习体现了这种理念,即在真实情境中确立项目,提出驱动性问题,设计挑战性任务与真实成果。完成项目就是开展一种学科实践活动,该过程就是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设计项目内容,体现主题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理念,倡导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培养学生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项目是主题学习的一个载体。教师通过设计项目产品,将零散的知识有逻辑地联结起来,达成“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产品,提高围绕主题进行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三)设计项目进程,体现进阶学习
《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项目化学习提出的“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与该理念十分契合。教师可设计进阶任务,引导学生立足真实情境和驱动性问题,个性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呈现学习成果。这种强调渐次建构的项目化学习体现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四)设计项目评价,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项目评价遵循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原则。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基于项目任务与进程,设计指向参与度、完成度等维度的评价标准;基于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融合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评价标准,让评价标准成为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资源,使评价过程成为学习和互动反思的过程。
二、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课例展示与评析
英语项目化学习是指以英语学科大概念为引领,根据单元话题、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确定驱动性问题,让学生经历任务阐述、支架搭建、交流改进与成果展示四大步骤,学习语言知识,搜索获取信息,寻找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调用听、说、读、写、看等多种学习技能,从而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Make a booklet to introduce our school”项目为例,阐述小学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策略。
(一)链接教材内容与真实情境,确立项目主题
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国家课程提供的教材资源,提取教学话题,核心知识、能力与概念等,链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如学习经历、生活实际、热点话题等,确立项目主题。由此,项目化学习有机融入教材体系,并在适度整合、拓展、提升的基础上,成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Make a booklet to introduce our school”项目链接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 My School,可作为拓展类学习内容。本单元的话题是“学校”,学生主要学习library、gym等表示学校场所的核心词汇和“This is ...”等介绍学校场所的核心句型。教师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原则,即“项目要有真实性,要解决一个挑战性的问题,项目化学习成果要公开展示”等,展开思考: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会用英语介绍学校场所?该以怎样的成果进行展示?接着联想到以下情境:本校与美国的Feaster Charter School是友好学校,该校的学生想了解我们学校,该如何向他们介绍?于是确立了项目“Make a booklet to introduce our school”。
(二)统整项目内容与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
项目化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和重点知识的学习。教师需结合项目内容,设定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目标。在项目“Make a booklet to introduce our school”中,教师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三个阶段设定了相应目标。
一是入项阶段:学生能基于驱动性问题“如何向友好学校的同学介绍本校”,提出“介绍什么”“如何介绍”两个子问题。
二是项目过程:通过观看视频、自主探究,能听说读写playground、classroom等词汇;通过制作手册封面、内页和尾页三个进阶任务,了解手册制作的方法;能用核心语言“This is ...” “Its ...” “We can ...”等准确、详细地介绍学校的功能场所。
三是出项阶段:在“内页漂流”活动中,能借助评价量表评论、改进小组制作的内页;在制作与欣赏手册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学校,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教师结合项目情境、进阶任务,设定融合做事与语言学习的具体目标,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三)顺应项目进程与语言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项目的关键。笔者设计了体现项目化学习进程和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学习任务链,引导学生在系列关联活动中感知学习逻辑,学会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发表见解、表达思想、开展交流。在项目“Make a booklet to introduce our school”中,教师根据校园介绍手册制作流程,设计了学与教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如图1)。
1.创设真实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
真实性是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特征。在入项阶段,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易理解的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项目的生活性,体会英语在真实生活中的运用。
课堂伊始,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美国Feaster Charter School友好学校。接着,教师提出问题:The students at Feaster Charter School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our school. Can you help them? 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them?学生纷纷发表个人看法。如:We can tell them something about our teachers/the school festivals/the activities/the places of our school/the food. 教师以一句“I think we can tell them about the places of our school at first.”将话题聚焦到“介绍学校场所”,引导学生小组讨论:How can we tell them about the places? 教师立足单元教学需求,从学生的建议中选定方法——“制作手册”,并提出驱动性问题:How to make a booklet to introduce our school?由此明确任务:做一本校园场所介绍手册。
在入项环节,教师创设了接近现实生活的语用场景,即“向美国友好学校的学生介绍校园”。在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明确教学要求,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学科性,凸显了项目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融合。
2.设计进阶任务,重构知识与能力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不仅包含“做”(技能),还包含“学”(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设计进阶任务,引领学生历经“做”任务和“学”语言的过程,从而重构知识与能力。
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后,播放视频“What is a booklet?”,让学生了解booklet的用途与制作方法,而后引出三个子任务,即制作封面、内页和封底。其中,前两个子任务在该阶段进行,最后一个子任务在下一个阶段进行。
任务一:Make the front cover。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封面,提取主要信息,即题目、图片、作者。接着,组织学生讨论:Whats the title for our booklet? Which picture can we choose? 学生根據提示“About the topic”和“Be attractive”展开讨论,选出最佳题目和图片,完成封面的制作。
任务二:Make the contents。本任务由“What places to introduce?”“How to introduce?”“Introduce one place.”三个环节组成,是主要学习过程。
Step 1: What places to introduce?
学生看学校平面图,用语言“I want to introduce... ”发表个人看法,激活语言储备。接着,观看有关学校场所的视频,合作学习更多的词汇,如tree house、crazy farm、feeling house、art centre等。词汇的扩充既达到了语言拓展的目的,也让学生明白:除介绍学校的基础场所外,还可以介绍学校的特色场所。
Step 2: How to introduce?
这是学科知识与能力重构的关键环节,教师以classroom、art centre和playground为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准确、详细地介绍某一场所。
教师出示classroom的照片,提问:How to introduce our classroom?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如:This is our classroom. We can read books here. Its on the third floor.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it. Its big and clean. 教师同步板书。接着,教师以问题“Are they in the right order?”引导学生辨析,调整句子顺序,学会有逻辑地介绍某一场所,并以问题“What is it? Where is it? Whats it like? Whats in it? What can you do in it?”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展开介绍。
教师出示art centre的照片与相关语篇(如图2),提出挑战性任务:Can you make it better? 学生在评析、改进中优化语篇,学会有特色地介绍某一场所(如图3)。
学生观看playground的照片,根据阅读提示(Mention five aspects in the right order. Show the special activities),小组合作介绍操场,进一步学会运用相关语言,有逻辑、有特色地介绍某一场所。教师检测学生能否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
Step 3: Introduce one place.
教师提供校园不同场所的照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场所,合作完成一张内页的制作,包含说与写的任务。同时,学生用checklist(如表1)开展自我核对与修正。
任务二中的三个环节既遵循手册制作的逻辑顺序,也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从感知与积累走向习得与建构,再走向自由表达。学习逻辑与做事逻辑有机融合,发挥了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科知识再构、做事能力提升的功能。
3.开展组间交流,修正项目产品
“评论与修正”是项目化学习的原则之一。小组合作制作一张内页后,开展“Lets share”活动:按顺时针方向传递作品,欣赏并用上文中的checklist展开评价,必要时进行适当的修正与补充。这个活动促使学生在交流、评价、改进中进一步内化语言。
任务三:Make the back cover。完成内页制作后,学生合作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并集思广益,再次基于“About the topic”和“Be attractive”,完成封底的制作。最后,教师将封面、内页、封底装订成一本bookle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搭建展示平台,延伸项目价值
如何将课堂中完成的项目产品运用于真实生活?欣赏完booklet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By what means can we show the booklet to them?学生给出了Make a video等建议,教师顺势引出课后任务:Choose one way to show the booklet to them。这一任务让项目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实运用,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启发与思考
学科项目化学习应具有项目化学习的普遍特征,也应具有学科特性、学段特征。上述课例中,教师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理念与语言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心智特征,设计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启发和思考。
(一)关注项目的真实性与逻辑性,体现内容的价值
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项目化学习进行设计与实施。首先,要关注真实性,包括项目的真实性与学习的真实性。其次,要关注逻辑性,设计的任务链要符合做事的逻辑和学科学习的逻辑,让学生在真实、有逻辑的学习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上述课例中,“向美国友好学校的学生介绍校园”的情境是真实的,“课内制作手册”与“课后个性展示”的任务也是真实的。且课内外的打通让学生完整经历了项目产生、完成和运用的过程,更好地体验了项目的生活价值。
(二)关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凸显学科的属性
学科的项目化学习需要考虑学科的特殊属性。在确立项目主题时,教师要把语言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放在主体位置考虑,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交流、研究相关主题,让他们在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本课例中,教师围绕“如何准确、详细地介绍校园场所”这一任务,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介绍tree house、crazy farm等实践活动。这是学生内化语言、提升能力的过程。可以说,学科项目化学习是项目与学科密切关联的表现。
(三)关注支架的搭建与使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评论与修正”“学生和教师在项目中进行反思”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可以使用支架、评价标准等促进学生进行反思、评论与修正。上述课例中,教师以五个问题“What is it? Where is it? Whats it like? Whats in it? What can you do in it?”引领学生学会详细地介绍场所;在制作内页环节,以checklist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准确、规范地书写;在Lets share环节,再次以问题与checklist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评论与修正。可见,教师不仅将问题和checklist视为评价的工具,更将它们视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支架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提升学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学习方式,其教学理念、操作路径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学教方式,促进了课堂变革。但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仍处在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与案例不多。如何基于学科属性、学生语言能力和心智特征,设计主题明确、难度适宜、容量适切,且具有生活性、真实性、挑战性的小学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探索。
参考文献:
[1]范从娟.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主题确立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6):16-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车建琴.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11):55-60.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状元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