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 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3-12-19 15:44于新宝赵树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跗骨活动度入路

于新宝,赵树东

(长春骨伤医院创伤科,吉林 长春 130000)

跟骨骨折属于足部常见骨折类型,多数患者可伴有关节内损伤。 由于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较差,骨折部位解剖相对较为复杂, 如治疗不当可影响患者预后,增加多种并发症发生风险[1-2]。 当前临床处理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难度较大,因其难以通过手法复位达到较好的愈合效果,所以切开复位是当前临床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主流选择。L 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可充分暴露术野,在直视下进行复位,但该术式术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手术入路及微创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微创手术切口入路在减少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跗骨窦切口入路因其具有微创且不同于L 形切口的钢板内固定方式,逐渐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得到重视,该入路方式具有微创的特点,还可在直视下进行距下关节面复位,进而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 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钢板内固定术指征,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同意本研究;单侧骨折。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开放性跟骨骨折;既往有跟骨骨折史。 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2~64 岁,平均年龄(42.11±4.63)岁;骨折Sanders 分型Ⅳ型12 例,Ⅲ型16 例,Ⅱ型12 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2 例,高处坠落18 例。 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1~64 岁,平均年龄(42.09±4.60)岁;骨折Sanders 分型Ⅳ型12 例,Ⅲ型17 例,Ⅱ型11 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3 例,高处坠落17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外侧L 形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于跟骨结节上方2 cm、外踝尖后1 cm 处做一纵向切口,向下到达外踝下方2.5 cm 处,随后改变切口为水平,两切口呈120°,至第5 跖骨基底近侧1 cm 处,切开皮肤,显露骨折部位、跟距关节和跟骰关节,直视下进行移位骨块的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确认骨折对位对线,选择合适的钢板预弯后,将钢板置入跟骨外侧壁,用螺钉固定骨块,逐层缝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前进行微型钢板塑形;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于外踝尖下1 cm 处作弧形切口,长4~6 cm,切开皮肤,向下牵开腓骨长短肌腱鞘, 向前上方牵开趾短伸肌腱,对跗骨窦内软组织进行清理, 显露跗骨窦及距下关节面;将跟骨外侧壁骨折块翻开,直视下撬起关节面移位骨块,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衡;于跟骨结节下置入1 枚斯氏针行跟骨牵引,以恢复跟骨高度、矫正畸形,克氏针临时固定, 透视下对骨折对位对线进行确认,于跟骨外侧跟距关节边缘放置微型钢板,应用排钉技术依次置入锁定螺钉,拔除克氏针,逐层缝合。

两组均持续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足部功能: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采用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评价足部功能。其中AOFAS 包含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等方面,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踝关节功能越好;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包含疼痛、功能、活动度、外观,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足部功能越好。 (2)跟骨活动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ohler 角及Gissane 角。 采用X 线测量患者跟骨角度,作跟骨结节上缘至跟距后关节上缘连线,再作跟骰关节上缘与跟距后关节面的切线,两线的交角为Bohler角,跟距前、后关节面之间的夹角为Gissane 角。 (3)并发症:包含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足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OFAS、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比较[(±s),分]

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组别46.48±4.33 46.50±3.95 0.022 0.983 85.86±5.60 89.73±6.14 2.945 0.004 44.25±1.55 44.37±1.62 0.339 0.736 82.89±4.17 87.26±5.06 4.215 0.000 AOFAS治疗前治疗后Maryland 足部功能治疗前治疗后

2.2 两组跟骨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Bohler 角、Gissane 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跟骨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跟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跟骨骨折患者跟骨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跟骨骨折患者跟骨活动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组别7.38±1.24 7.41±1.30 0.106 0.916 28.26±3.60*29.11±4.02*0.996 0.322 97.36±5.60 96.98±5.72 0.300 0.765 129.38±6.75*130.36±7.05*0.635 0.527 Bohler 角治疗前治疗后Gissane 角治疗前治疗后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跟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跟骨骨折多由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所致,致伤暴力较大,通常会引起明显的关节内损伤。 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足跟部剧烈疼痛、压痛及肿胀等症状,可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出现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恢复时间较长,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残疾的发生[7-8]。

切开复位内固定作为临床常见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方式,L 形切口入路属于常见的入路方式, 其可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为骨折复位、内固定提供坚实基础, 但L 形切口入路的方式术后切口软组织剥离广泛,损伤较大,术后易引起切口感染、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情况,且术后皮瓣坏死风险较高,严重时甚至需进行二次手术,临床应用受限[9-10]。寻找更佳的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足部功能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提示针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较好,可促进其足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经跗骨窦入路是一种微创手术入路方式, 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固定较为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本研究将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应用于跟骨骨折患者中,相较于常规L 形切口入路,该入路方法创伤较小,可在充分暴露骨后关节面、骰关节面的基础上,在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手术操作便捷性较高。同时,该入路方式仅需剥离上下皮瓣宽度约1.5 cm,能够避免大范围跟骨外侧皮瓣剥离,减少术后皮肤坏死风险,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且切口区域的血运丰富,游离腓骨肌腱时可尽量避免对肌腱与神经血管造成损害,进一步减小对皮瓣局部血供的影响[11-12]。 跗骨窦入路还可在直视下撬起塌陷关节面骨块,并精准复位,确保距下关节面恢复的平整性;应用隧道技术进行跟骨微型锁定钢板的放置,不仅可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还可降低关节面塌陷、跟骨高度丢失发生率,促进足部功能恢复;应用排钉技术对微型钢板进行固定,可保障距下关节面的稳定性,为患者术后早期踝关节功能训练奠定基础,促进断端愈合,还可降低螺钉断裂风险,避免不良预后的发生。 Bohler 角、Gissane 角是判定跟骨骨折情况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跟骨活动度相近,治疗后跟骨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P<0.05),提示跗骨窦切口可与外侧L 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中获得相近的骨折康复效果,进一步说明跗骨窦切口入路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 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跗骨窦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更利于促进足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跗骨活动度入路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低场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