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 角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3-12-19 15:44连纪伟吴云天刘中迪谢海亮陈亮游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正脊活动度手法

连纪伟,吴云天,刘中迪,谢海亮,陈亮,游旅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推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属于临床多发的脊柱畸形疾病,主要在青春期发病[1-2]。AIS 患者在发病早期,其脊柱尚未发生结构性变化, 全身亦无明显不适症状,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椎体、椎间盘将缩窄,由此将会引起腰背疼痛等症状[3-4]。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瘫痪,对其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造成众多影响,不利于患者的生长发育,故需行积极的治疗[5]。运动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常见手段,但有部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 难以忍受训练时所带来的疼痛。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是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的三维空间理论,将传统旋转、推压等手法融为一体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手段。现阶段临床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AIS 患者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6 例AIS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运动疗法的具体效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6 例AIS 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4版《实用骨科学》[6]内AIS 相关诊断;(2)生命体征平稳;(3)认知清晰,可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者;(2)伴有生长发育障碍者;(3)下肢、足部存在明显畸形;(4)既往接受过脊柱侧弯有关治疗;(5)肝肾器官功能衰竭者;(6)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7)存在严重感染者;(8)伴有血液系统病症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 例,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AIS 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1 两组AIS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1)平衡训练:以平衡板等工具进行骨盆躯干控制、躯干下肢协调锻炼,控制各组训练维持时间为20~30 s,反复进行3~5 次。 (2)姿势控制:进行舞蹈内的扒杆动作,5~10 min/次。 (3)脊柱两侧肌力强化训练:运用右侧跨栏、俯卧提沙袋等方式强化两侧肌力。(4)本体感觉促进:家属帮助患者挤压发生病变的关节,5~15 min/次。 控制整体训练时间为1 h/d,持续治疗4 周。观察组加以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1)颈椎定位扳法:指导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右后方, 以左手拇指抵住出现右偏的棘突,另用其他指头拖住枕后部,右手则扶住左下颌;两手向上将头部轻微提起,并以轻柔缓慢的动作右旋至最大程度,在患者处在放松状态时,迅速转动其头部至正中,同时期推压患者棘突左侧,当有“咯”声时,微微活动头颈2~3 次。 (2)胸椎旋扳法:患者取俯卧位,上肢自然垂于机体两边, 操作者以掌根抵住偏歪胸椎棘突,并朝健侧推动,运用另一侧手掌转动健侧肩部使得其偏向歪侧,双手协作,当有“咯咯”声时,提示手法成功。 (3)腰椎定点旋转扳法:患者取坐位,助手站于患者前方,用双腿夹住左侧下肢,两手用劲压住左下肢根部,操作者站于患者侧后方,以左拇指朝左边轻微推偏歪棘突,右手向反方向扣住患者颈项部,轻微朝下用力,保证患者腰部略微前倾,直到操作者感到指下棘突欲动时,平稳住此前倾角度,右手略微使劲使得患侧颈项朝健侧缓慢旋转直到脊柱扭转弹性极限位,如若出现阻力,则以右手持续朝健侧旋转,然后突发用劲,当出现“咔嗒”声则表明成功。(4)骶髂关节复位手法: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站立在其左侧,右手将膝上部托住, 以左掌根对其左骶髂关节进行按压,起初以缓慢的速度旋转左下肢, 持续进行5~7 次,在向上抬举左下肢时,以左手按压左骶髂关节,两手向相反的方向用劲。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Cobb 角<5°,脊柱生理弯曲正常。 有效:Cobb 角减少≥5°,脊柱弯曲畸形有所缓解。无效:Cobb 角减少≤5°, 脊柱弯曲畸形未发生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Cobb 角:治疗前、治疗4 周后,拍摄X 线片,检测两组Cobb 角变化。(3)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4 周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估,量表共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重。 (4)腰椎关节活动度:治疗前、治疗4周后,以量角器测量两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 (5)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评估,量表共4 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Cobb 角、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Cobb 角、VAS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Cobb 角均小于治疗前,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AIS 患者Cobb 角、疼痛程度对比(±s)

表2 两组AIS 患者Cobb 角、疼痛程度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组别16.89±2.34 16.97±2.21 0.172 0.864 12.36±1.83a 8.41±1.32a 12.128 0.000 4.72±0.84 4.81±0.75 0.554 0.581 1.89±0.36a 1.26±0.27a 9.700 0.000 Cobb 角(°)治疗前治疗4 周后VAS 评分(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

2.3 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IS 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对比[(±s),°]

表3 两组AIS 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组别76.63±4.58 76.89±4.30 0.287 0.775 82.35±6.37a 89.28±8.26a 4.603 0.000 15.28±2.29 15.41±2.18 0.285 0.776 19.83±3.40a 23.97±4.05a 5.424 0.000前屈治疗前治疗4 周后后伸治疗前治疗4 周后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 两组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 周后, 两组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AIS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4 两组AIS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组别57.31±2.58 57.48±2.34 0.338 0.736 66.83±3.42a 75.97±4.25a 11.608 0.000 60.48±2.26 60.59±2.15 0.244 0.808 67.59±2.97a 78.46±3.41a 16.654 0.000 58.93±2.42 59.20±2.25 0.566 0.573 68.74±3.26a 79.42±3.98a 14.382 0.000 62.35±3.41 62.48±3.20 0.193 0.848 69.73±4.20a 76.84±4.98a 7.561 0.000躯体功能治疗前治疗4 周后心理功能治疗前治疗4 周后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4 周后物质生活状态治疗前治疗4 周后

3 讨 论

AIS 为多发的骨关节系统疾病,是青少年期较为常见的结构性脊柱畸形[9-10]。AIS 随着年龄的增加症状会逐渐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心脏功能,病情更甚者还会出现脊髓压迫与瘫痪,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1]。 因此,对AIS 患者行积极的治疗十分重要。

针对此类患者,既往临床多采用运动疗法,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训练,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AIS 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加之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对运动疗法的耐受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运动疗法的单用效果欠佳。因此,为增强治疗效果,临床往往考虑进行联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且治疗后的Cobb 角更小,VAS评分更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更大,GQOLI-74 内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这提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运动疗法能够降低AIS 患者的Cobb 角, 缓解疼痛,提高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认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是将中医正骨、推拿及西医解剖学等相互联合,以调节脊柱三维力学形态、重构脊柱三维稳定为目标治疗方式。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将旋转、斜扳等手法融合,实现脊椎体三维同步运动,继而将脊柱三维平衡重构,促使Cobb 角减小,最终减轻患者疼痛[12]。 同时,三维平衡正脊手法中的旋转手法把手放在患侧偏歪关节隆起下方,在旋转时纠正患椎移位情况,确保解剖处恢复;拔伸手法可增宽脊椎间隙,恢复脊柱生物力线;斜扳法亦可增宽脊椎间隙,确保患椎处在失稳状况,利于松解脊柱侧弯部位及周围组织粘连,缓解上下椎骨间软组织的异常情况,恢复椎骨正位,进一步的缓解患者疼痛,提升其腰椎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可协同增效,从不同层面发挥治疗效果,由此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但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 故临床之后还需扩充样本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由此全面的了解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AIS 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在AIS 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Cobb 角,缓解疼痛,提升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正脊活动度手法
人字形屋顶上的艺术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正脊调曲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