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子陪伴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2023-12-19 06:34陈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

陈勤

【導 语】

区域产业结构带来了学生家长工作性质和学生流动背景,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亲人陪伴的现象突出。针对学生由于缺乏陪伴产生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这一现状,学校尝试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将落脚点聚焦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上,精心设计“爱的拾光相册”润心课程,通过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烘焙、亲子电影等一系列课程性活动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促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摘 要】针对学生家庭特点,学校以“爱的‘拾光相册”润心课程项目为例,从日常陪伴亲密家、和谐互动校园家和感恩服务社区家三大板块精心设计各类亲子活动,从每日陪伴主题到周陪伴主题再到月陪伴主题开展陪伴活动,从家庭活动到校园活动再延伸到社区活动,旨在增进亲子间沟通交流,融洽亲子关系,提高亲子陪伴质量。

【关键词】家校社 亲子陪伴 亲子关系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阶段,是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和对立的阶段,因此亲子陪伴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天和小学作为吴江经济开发区这一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地的新建学校,“迁徙型”“中转型”“筑巢型”“落地型”等类型的新吴江人居多,区域产业结构带来学生家长工作性质和学生流动背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亲人陪伴的现象突出,学生由于缺乏陪伴产生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面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学校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以亲子陪伴为着力点,从2022年3月启动“爱的‘拾光相册”润心课程项目,到构建“亲密家”“校园家”“社区家”三大亲子陪伴活动系列,尝试进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一、日常陪伴“亲密家”

亲子共处最美好之处,并不在于父母特意腾出时间来精心策划一场家庭旅游或活动,而是尽心地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关怀与照顾。润心课程项目之一就是从日常生活出发,重视日常陪伴,传递给每个家庭“每时每刻都是与孩子相处的陪伴时光,都是可以创造良好亲子关系”的理念,从而为家长消除“为陪伴而陪伴”的苦恼,顺其自然地陪伴孩子,提高陪伴的质量和效率。

(一)珍爱“日时光”,在细节中陪伴

学校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置“日时光陪伴活动”:“劳动时光”“运动时光”“晚餐时光”“阅读时光”“谈心时光”……这些都是每个家庭日常的活动,抓住这些最普通最平常的时刻,让家长在陪伴中给孩子传授劳动技能,提高孩子身体素质,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在共同传承家庭美德中传递亲情,从而创设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劳动时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家长选择特定的劳动技能,如通过“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每日进行家庭劳动技能的指导和陪伴,让孩子记录其中的过程和感受,不仅能让孩子学到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体会到亲子合作劳动的乐趣,感受到家长身上勤劳的品质,进而传承良好的家风。“运动时光”,家长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周边的运动设施,选择适合“每日运动”的项目:跑步、跳绳、打球、骑行等。“阅读时光”,家长根据学校教师推荐的书目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目,每日开展亲子共读、亲子伴读。“晚餐时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家长聊聊一天工作的收获或艰辛,孩子说说学校里的趣事,帮爸爸妈妈夹菜,收拾掉落在桌上的饭粒等,让家庭饭桌更有“温度”,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与爸爸妈妈“共做晚餐”。“谈心时光”,说说我的心事、聊聊我的烦恼、分享我的快乐、夸夸你的进步等,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吐露心声。

(二)欢乐“周时光”,在理解中陪伴

周末是家庭活动最多的时候,如何利用好周末以提升亲子关系?学校将“周时光”定位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设置“每周主题式亲子陪伴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亲子合作、亲子创作、亲子观影等活动中,在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增进彼此的情感,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发展。

如当家庭有重要决定、计划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一些矛盾时,可以采用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解决。家长此时要充分发挥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让他们履行家庭一分子的职责,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家庭地位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创作”可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创作主题,亲子一起寻找素材、整理资料,进行一次共同创作:手工创作、艺术创作等。家长可以结合“周末兴趣班”让孩子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发展兴趣,利用班级群、朋友圈等平台跟自己的朋友分享创作乐趣。“参观游览”可利用周末开展一次“参观游览”活动:古镇游、网红景点打卡等。家长也可在周末约上亲朋好友,开展一次互动式户外活动,重要的是让孩子一起参与到做游览攻略的过程中来,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三)共度“月时光”,在仪式中陪伴

学校根据人们喜欢“过节”的习俗,设置“月时光亲子陪伴活动”,通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体悟我国传统家庭美德。在“家庭成员的生日”“爸妈结婚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让学生加倍感受家庭亲情与温暖,在仪式感中打造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

如在“传统节日”里,根据各地习俗和家庭特点一起制作节日美食、一起传承传统节日习俗,既有意义又能建立更多的亲情链接;每个家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如“家庭成员生日”“爸妈结婚纪念日”等,家长给孩子一个仪式感比较强的生日,相信孩子一定会珍藏这份美好的回忆;“创意节日”像“第一次学会做饭”“第一次独自乘公交车”……赋予平凡的日子以非凡的意义;“其他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时简单的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亲子一起感受亲情。相信,节日的仪式感能让孩子获得幸福与快乐,能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心态和树立自信心,学会感恩和尊重,学会爱的表达。

二、和谐互动“校园家”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走进学校,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学校活动也随之而来。深入开展家校活动,进一步提升家校合育能力,为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好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一)家长学堂传播家育理念

学校成立了家长学堂,以“大菜单”为授课内容,针对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聚焦亲子沟通共性问题,设置了不同内容且层层递进的家长学堂授课内容,每学期定时开展两次以上家长学校培训。如二年级的“给孩子适宜的爱”、四年级的“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好好说话开始”、六年级的“情绪管理,不做焦虑的家长”等系列,在育人理念和方法上给予家长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为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主题活动提升亲子陪伴质量

学校每学年会开展不同的亲子互动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具体的亲子合作、亲子创作等活動中,培养亲子感情,促进交流沟通,提升亲子陪伴质量。如二年级的“欢乐和谐”主题活动,主要开展“亲子运动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完成相关活动内容,培养亲子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四年级的“成长感恩”主题活动,结合四年级“十岁成长仪式”,开展“感恩故事会”“亲子情景剧”等活动,提供亲子表演的舞台,分享亲子陪伴的故事和经验;六年级的“理解欣赏”主题活动,结合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特点开展“才艺展示”“畅想未来”“毕业季家庭套装设计”等活动。

(三)亲子影院开启心灵旅程

“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是有莫大的影响的”。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犹如看一本好书,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那是一场心与心交融的心灵旅程。学校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校精选了《地球上的星星》《天生一对》《海底总动员》《奇迹男孩》《走路上学》《海蒂和爷爷》《贝利叶一家》《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小鞋子》等影片,利用周末时间、寒暑假时间为学生及其家人提供互动的场地、心灵交流的媒介,并通过“电影海报设计”“亲子影评”“影院岗位服务”等微课程,让学生和家长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增进彼此的了解,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

三、感恩服务“社区家”

社区是家庭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实践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校主动深入社区,社区也积极走进学校,与学校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素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从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创设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亲子志愿服务

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学校利用校门口不远就是地铁站这一地理优势,与地铁站结为共建单位,将每月的15日确定为“地铁志愿服务日”。在平时上学的日子,地铁志愿活动由党员教师、团员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如果逢15日是周末或者在寒暑假期间,那么“地铁志愿”活动就化身成了“亲子志愿服务”活动,由学校发布志愿者招募,家长自愿报名,在指定的时间参与地铁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家长用自身榜样的力量为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小就热心公益劳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品质。这样的“身教”远远甚于“言传”,每每这样的活动一发布,报名名额很快就被“秒满”。除了固定时间的“地铁志愿服务”,学校和社区还会结合一些主题活动日、纪念日或节日联合开展其他形式的“志愿服务”,如“环卫志愿服务”“宣讲志愿服务”等,既为社区服务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又在这样的公益服务中提高了沟通能力,增进了亲子感情。

(二)亲子社会实践

家门口的实践活动、社区里的实践活动等,这类活动也非常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针对家庭群体普遍工作忙碌的现象,学校联合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不用走远路、不用花很长时间就可以参与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后备厢集市义卖活动”,由社区发起,学校组织招募,学生和家长一起准备义卖物品,在规定的时间开着自家车,在社区周边开展义卖,所得款项交由社区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义卖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增进互动的同时重塑了家风,让家庭温暖不断传递。“非遗体验活动”由社区筹备,学校组织招募,学生和家长参与地方非遗项目的参观和体验,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增进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节日美食活动”“消防站参观活动”等都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社区丰富的资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让亲子陪伴在质量上有了新的飞跃。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
我好想逃离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留守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