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3-12-19 09:54罗见闻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3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媒介融合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湘南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媒体平台在新闻传媒实训教学的应用与实践;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媒视阈下传媒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全真实践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0-0906);2019年度湘南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校融媒体平台重大主题宣传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XJ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见闻(1986—),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副教授。

[摘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闻实践课程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在全面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闻实践课程应紧扣项目驱动、贯彻产教融合,围绕技术应用和实践创新,稳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新闻实践课程通过引入项目驱动教学破解学用分离困局,结合新闻实务设计技术实训项目和融合实训项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协同共创,强化专业技术应用,确保学生在项目实训中学以致用、学有所获。高校以产教融合思想賦能新闻实践课程教学,通过双导师制引入行业视角,借助企业订单搭建职场环境,依托科创项目提高成果产出,助推实践成果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媒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教学改革;项目驱动;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新闻媒体承担重大责任,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被赋予新的使命[1]。当下,媒介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技术持续更新,为适应媒介传播形势,各类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课时设置,以短视频新闻、融合新闻生产为代表的强应用、重实效的实践课程进入课堂。然而,新闻实践课程教学缺乏规范性、体系性,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因人而异,学生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技术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新闻实践课程教学的困局:学用分离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不匹配

根据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应以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为基本目标。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围绕专业实践课程展开技术应用和实践创新训练。因此,新闻实践课程应通过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的新闻采、写、编、评、摄、制等专业基础能力,融合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能力,新媒体运营等核心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各类媒体新闻的生产制作和传播。

新闻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接理论与技术,最终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新闻业务中去,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响应课程目标的情况。以短视频新闻课程为例,其内容设置与电视节目制作课程高度相似,主要围绕策划、摄制、剪辑、包装等环节展开,制作流程沿用传统电视台栏目组的形式,已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该课程授课方式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操作训练”这种单向输出模式,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双向互动,限制了师生共创、教学相长的空间。此外,新闻实践课程将教学内容进行拆解教学,但又未设置相应的训练环节,导致学生对新闻生产流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知。

(二)技能训练与行业发展相脱节

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2]媒介融合是以新兴科学技术为底座,在内容、渠道、终端三个方面的深度融合。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与媒介行业发展态势保持同步,因此教师需要将对当下媒介深度融合的理解,贯彻到新闻实践课程的设计中去。

传统新闻实践课程对技术的训练,主要集中在内容生产环节,对发布渠道、媒介终端少有涉猎。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屏传播以强互动、精准推送聚合了大批移动端受众,并通过UGC模式使受众由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因此,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还要从传播者、接收者的角度来综合审视媒介融合的技术需求。以跨屏传播中备受欢迎的短视频新闻为例,其在生产层面需要满足受众信息密集、丰富多元的新闻需求;在传播层面需要满足受众迅捷传播、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在接收层面要满足受众转发共享、实时互动的社交需求。因此,短视频新闻的制作需要综合考虑生产、传播和接收三方面,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时代潮流。新闻实践课程中的技术训练要紧跟行业动向,确保技术应用与行业需求对标。

二、新闻实践课程教学的破局:项目驱动

(一)项目驱动教学契合新闻实践课程目标

因时制宜培养高质量适应时代和市场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调整新闻实践课程教学方式、更新新闻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使其适应传媒场景化、动态化、实时化趋势,是新闻实践课程教学的破局点。英国教育学专家麦克·扬认为:“专业知识体系是由不同的专门化知识形式以及它们与实践领域(专业知识必须实际操作的地方)的关系组成的。”[3]在新文科背景下,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高校需要强化其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应用,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基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提出的项目驱动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实施实际项目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新闻实践课程中,项目驱动教学的自主探究适用于技术分解训练,小组合作适用于融合生产训练。项目驱动教学可以将真实新闻项目设为任务情境,围绕技术应用和实践创新,强化学生采、写、编、评、摄、制技能的训练和融合生产传播训练,落实新闻实践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项目驱动教学强化实践技术应用

新闻实践课程以媒介经营与管理为主线串联短视频新闻、新媒体受众分析、融合新闻制作、数据新闻与可视化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均可采用项目驱动教学作为教学引擎,将理论内容与技术训练融汇到项目当中,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4]。以短视频新闻课程为例,项目驱动教学由实训项目库、视频工坊、融媒体实训平台共同构建,教师通过原理讲解和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短视频新闻制作技能和融合生产传播模式。项目驱动教学在开课之初发布实训项目库,其中包含指定内容的技术实训项目和开放多元的融合实训项目。结合短视频新闻制作流程,短视频新闻课程划分出选题探讨、影像摄制、快速剪辑、实时发布四大技术训练项目,教师在每一个单项训练项目中采用“看—品—践—悟”四维联动形成项目内驱力,从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训练中保持手眼并用、思维活跃。例如,在影像摄制技术实训项目中,教师以“看”现状导入课程,通过展现各类新闻摄制现场,让学生了解常规新闻场域抢占先机、突发事件现场灵活应对、灾难现场遵循媒介伦理等行业技能,引导学生从“看”现状到“品”深意。通过“看”现状和“品”深意达成认知目标后,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会结合不同新闻场域提升个人的技能,如主动破解超低机位、延时拍摄、水面摄像等技术难题。教师在项目汇报中,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感悟,通过集中分享的方式,实现技术培养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的塑造。

项目驱动教学不仅体现在单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而且应用于多个项目之间。在实训项目库中,四大技术训练项目环环相扣,覆盖短视频新闻制作的全过程,是融合实训项目开展的基础。学生在技术实训项目中采用单兵作战模式,在融合实训项目中则通过组建视频工坊,共同制作短视频新闻作品以及完成结课考核。这意味着技术实训项目中不达标的学生可能在融合实训项目中无组可建,因此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技术实训项目中。融合实训项目鼓励各视频工坊自拟题目、自选角度,通过头脑风暴、数据分析等方式产出创意,经由小组讨论生成策划文本。视频工坊确定选题后,按照工作进度表,完成素材采集、剪辑制作和视听包装,短视频新闻作品审核通过后可发布在融媒体实训平台和校园新闻媒体上。高校根据数据反馈将优质作品选为实训项目库优秀案例,同时进行产品化改良并推送给相关企业。项目驱动教学贯穿新闻实践课程全过程,注重讨论、分享和反思,通过优质案例分析、项目实操任务分解、项目产品化改良,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项目的驱动下,学生自发探究专业技能,并通过视频工坊实现融合技能的提升。

三、新闻实践课程教学的立局:产教融合

(一)产教融合赋能新闻实践课程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产教融合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机制,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打通学科、产业、人才之间的壁垒,提高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效能,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的“新生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化产教融合需要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新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立足产教融合的理念,通过校企共建融媒体实训平台,让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实践训练和成果检验。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高校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的新闻传播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新闻行业的发展需求。产教融合将教育与实际用工需求有机结合,有助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全面发展[5]。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打破教学与生产的壁垒,为学生提供兼具技术性、应用性且与行业接轨的前沿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操作技能、行业思维。融媒体实训平台是对接教学与生产,提供仿真职场环境,开展多媒体内容生产制作培训和实践的在线平台。在融媒体实训平台中,高校邀请大型媒介公司、主流媒体机构、科研院所等参与新闻实践的教学,通过产教融合为新闻实践课程教学赋能。

(二)产教融合助推实践创新落地

产教融合通过双导师制(Dual Mentorship)切入行业视角。双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和培训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学生同时接受来自两位导师的指导和支持,以实现更全面、多维度和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这一模式强调将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导师的实际工作经验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高校在新闻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行双导师制,需要从合作企业中选聘行业导师,要求行业导师与任课教师共同开发设计技术实训项目,并承担融合实训项目的指导工作。任课教师负责讲授新闻制作原理、核心概念以及方法和技巧;行业导师则负责引导学生将技术应用于实际职业工作中,培养其职场技能和专业素养。以短视频新闻课程为例,行业导师指导各视频工坊开展融合实训,按照媒体机构的技术标准、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持续推动项目进程,在项目完成之后依据行业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双导师制强调跨领域知识融合与实际应用导向的学习,能够弥合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领域之间的鸿沟,促进知识的轉化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借助企业订单激发创新动能。新闻实践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媒介生产、传播、运营技能的新闻传播人才,响应企业需求、达到职业标准既是产教融合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新闻实践课程教学中,企业参与不能局限于行业导师,其将企业订单投放到实践教学中也是加快产教融合进程的有效途径[6]。行业导师将企业订单整合为实训项目,由各视频工坊在融媒体实训平台中完成,行业导师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完成后由任课教师、行业导师和企业代表共同考核。企业订单模式一方面让学生提前认识职场环境并建立起职业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产品化、效益化为实践创新赋能增效。第一,承接企业订单并在融媒体实训平台完成生产的实训模式,打破了教学场域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职场压力环境和全真生产训练。第二,企业订单作为真实媒体业务,最终被投放到市场接受社会检验,对学生而言是身份转为媒体人的首次亮相,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

產教融合依托科创项目提高成果产出。企业订单中生发的创意、破解的难题可以衍生出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又可以反哺新闻实践课程教学和产业应用。产教融合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助力实践成果的平稳落地。科创项目是联通教学与生产的桥梁,为实践创新输出持续动力。目前,很多高校引进的融媒体实训平台都接入了媒介发布模块和云桌面多端口,可同步开展实训教学、开放实验和媒介生产,并对实训项目、科创项目、企业订单进行一体化管理。在短视频新闻课程中,短视频新闻制作涉及的舆情大数据监控、互动体验开发和媒介IP打造等方面都可以通过科创项目的形式深入探究,并依托充分的实践训练进行验证和完善,最终成果可在企业运营中产生收益。产教融合通过双导师制、企业订单和科创项目,使教学、科研和产业三方

联动,赋予实训项目更多创造空间,从而推进实践创新,助力实训作品成果化、产品化的多重转化。

四、结语

在媒介深度融合、技术持续更新的当下,新闻实践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新闻实践课程应大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现代新闻生产流程、传播技术的理解与认知。新闻实践课程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将产教融合思想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任课教师和行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作品、产出科研成果、优化媒介产品,确保实践创新落地有形。新闻传播专业应着力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激发学生技术融合创新潜能,使学生以能立业、以用博长、以创出新,用融合之姿迎接新形势下的媒介挑战。

[参考文献]

[1]黎帅.新文科背景下特色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改革的讨论[J].铜仁学院学报,2023(02):87-92.

[2]蔡雯.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J].新闻战线,2005(08):84-86.

[3]扬,穆勒.课程与知识的专门化:教育社会学研究[M].许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龚捷,陈明.基于项目引领与动态测评的“融合新闻学”课程实践教学创新[J].新课程研究,2023(12):10-12.

[5]洪杰文,汤恋.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06):5-19.

[6]马智宇.基于OBE理念的《融媒体新闻采编》思政教学研究[J].今传媒,2023(08):143-146.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媒介融合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