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韩可儿(1997—),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作为网络原创节目的一种独特形态,网生纪录片革新了传统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在文化风貌上呈现青年亚文化的趋势。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网生纪录片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故事结构等方面更加重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其将传统纪录片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挖掘历史中有趣的故事,赋予历史题材纪录片更加鲜活的面貌。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网生纪录片;叙事;历史题材纪录片
2011年,《大视野》作为一部由搜狐视频自制的原创纪录片正式播出,这是中国网生纪录片的诞生标志。网生纪录片以网络为制播主体,以年轻网民为主要受众,内容偏向碎片化、轻量化、生活化,呈现平民主义和“网络人文主义”特质,叙事上轻快跳跃、切口较小、多元素拼贴、高潮点密集,具有更加明显的“网感”[1]。一方面,网生纪录片是新旧文化的融合,其对传统的话语方式和表达手法进行了创新,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让纪录片在互联网中呈现“新”面貌。另一方面,网生纪录片受众定位从传统的高学历、高阶层、高收入、高年龄的“四高”群体下沉到年轻的“网生代”,“网生代”顾名思义就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受到亚文化的影响。青年亚文化指由年轻人群体创造的、与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文化形态,国产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也始终体现对传统纪录片的继承与创新。
一、古今交融:平民化激起受众同理心
“平民化”指创作者从平民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在作品的创作中融入受众意识,并创作出让受众接受和喜爱的人文纪录片的创作态度和模式[2]。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平民化”不仅体现在叙事视角上,还体现在内容选择、表现手法、创作理念和审美意义上,整体呈现一种与传统纪录片不同的新样态。例如,由腾讯视频出品的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将古今时空结合在一起,实现跨时空的对话,该纪录片一共7集,每集时长在30分钟左右,非常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样是以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史书入手却做到了“鲜”味十足。该纪录片通过讲述秦国家书、士兵佣、百戏佣坑、文官佣、高级军吏佣、秦陵彩绘铜车马等历史文物,为受众呈现了全方位立体的大秦时代图景。该纪录片第一集《秦小兵的逆袭之路》通过现代年轻人如何实现梦想这个热门话题引入,以普通人的视角为我们讲述几千年之前的秦国士兵想要实现梦想、“升职加薪”所须付出的努力。同样是以考古研究成果作为故事切入点的大型史诗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第一集《帝国肇始》通过展示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一批竹简,讲述秦国统一六国之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制度建设,其基于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难免会与受众产生距离感。
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所涉及的历史文物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受众产生共鸣,是因为纪录片的内容选材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泰》通過秦国家书表达士兵的思乡情怀、通过博物馆的士兵佣来展现古代兵器、通过百戏佣坑再现古代名伶、通过文官佣来演绎文字的变化等。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网生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具有平民化、生活化的特点,并且呈现新历史主义的风格特征。新历史主义指通过一些不起眼的元素—轶事趣闻、意外插曲、奇异话题,去打破主要文化代码(社会、政治、文艺、心理等)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的支配地位[3]。《河西走廊》《风云战国之列国》《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帝陵:西汉帝陵》《中国通史》等早期优秀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宏大叙事的视角来展示和讲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其受众具有“四高”等特点,导致普通受众对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接受程度较低。
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更加注重激发受众的情感认同,一个人的感受达到了与他人的感受相匹配的程度,就可以说一个人产生了移情[4]。例如,《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中秦国士兵只有靠打仗积攒军功才能实现自身梦想,《历史那些事》中描述的古代人对猫咪的喜爱与现代猫奴相互呼应,《上线了文物》第二季中讲述古代女子也会使用美妆产品,这些纪录片通过讲述现代人所熟知的事或物,以引起受众的共鸣。《书简阅中国》通过一封封书信表达中国人对“家”的特殊情感。著名学者王岳川曾说过,“任何文本的阐释都是两个时代、两颗心灵的对话和文本意义的重释”[3]。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不再对正史、重大事件和伟大人物进行宏观叙事,反而将叙事视角聚焦在普通人的身上,将现代人的情感与历史相结合,使纪录片的内涵创新化,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二、虚中有实:剧情化增加戏剧效果
情境再现是历史纪录片当中较为成熟的表现手段,许多出土的历史文物无法还原历史事件的全貌。因此,史学家在分析各种文物时也会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谨慎合理的撰写,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弥合完善断链的故事。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的导演弗拉哈迪,便通过情景再现还原了爱斯基摩人使用鱼叉捕捉海象的真实场景。当下,历史纪录片对历史的描述大多还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例如,在人物纪传体剧情式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当中,为使故事更加合理和流畅,导演会对故事情节加以“虚”化,如第二集中的粟特族女商人莎恩,便是导演为了使故事更加合理而设置的人物。《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中主持人变身为秦国士兵,再现战场上使用秦国兵器弩机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秦国兵器的先进之处。美国著名史学理论家海登·怀特在《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当中曾提到,人们对史学写作的区别,并非依据完全真实和彻底虚构之间的对立,而是将它们设想成真实与想象在不同程度上的混合。他认为在史书出现之前,真实发生的事件还没有形成文本,史学家在进行编纂史书时“创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5]。所以,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与史学家一样,根据客观存在的文物与主观上的推测,将客观真实和主观想象结合在一起展现历史的面貌。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通过情景再现以及搬演、扮演的方式重现历史场景,使受众更好地了解历史,同时也意味着历史的再度构造。
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历史专题纪录片《中国通史》,其情景再现大都是作为一种再现古时画面的工具。例如,第一集《中华道路》对已经无法进行再现的场景通过动画等手段进行复原,为受众呈现当时辉煌的历史景观。随着纪录片相关技术的发展,其创作手法也由早期的“资料画面+专家采访+解说词”转变为故事情景再现,并且这种情景再现具有“剧情化”的特点。《敦煌:生而传奇》第一集《烽烟骤起》,通过应用蒙太奇剪辑手法加快影片的节奏,这种技巧极易营造紧张、激烈的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加明显,更好地调动受众的情绪。“剧情化”的情境再现,更加满足网生代受众的审美需求,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在故事中设置的悬念可以激发受众的观看欲望,使纪录片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可以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三、交互发展:拼贴式的叙事结构
在互联网时代,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随着短视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受众在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填充他们的社交剩余时间。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时长在20—40分钟之间,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特点,但是也打破了完整的叙事结构。因此,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应转换角度将结构创新带入影片创作中。例如,《书简阅中国》是由金铁木、戴修扬指导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该片注重挖掘书信背后人物的故事,第一集《小人物 大历史》中就讲述了五个人的故事,黑夫和惊《出门打仗缺钱咋办?急!在线等》、宣《那些年一起守长城的日子》、赵义深《大唐“北漂”的幸福生活》、二娘子《二丫头的奇遇人生》、米薇《那奈德收到请回复》,影片运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将五个不同人物的故事融为一体点明主题,一点点还原当时的时代风貌。
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除了打破叙事结构的完整性,在叙事风格上也千变万化,并具有青年亚文化的特点,这种青年亚文化是在“继承”正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文化形态。例如,由哔哩哔哩平台出品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第二季通过八个独立的故事展现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第二集《戏精的诞生》通过运用微信聊天群的形式,生动地呈现越王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的故事,该纪录片集多种时尚元素于一身,将胡金铨武侠电影、王家卫电影、邵氏电影、卓别林默剧等一系列电影风格和歌舞MV、访谈节目、颁奖仪式等电视节目风格结合在一起,体现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所独有的包容性。这部纪录片基于平台受众集体画像的特点,从年轻人的视角去审视历史,赋予历史更多的青春气息。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题材小、节奏快的特点也恰恰使这种“拼贴”的风格可以快速融入其中。纪录片是具有社会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视听语言,是真实地记录生活,表现人生存状态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2]。在《上线了文物》第二季当中,导演通过三彩女坐俑—穿搭博主Vlog、班超—真人秀节目、灰陶厕所猪圈—新闻采访节目、灭火东井陶井—安全知识宣传影片等以现代生活化的表现形式来讲述古代的那些事儿。在《书简阅中国》第一集中,导演通过运用超级玛丽打怪通关的游戏形式展现秦国士兵是如何晋升官职的,在第二集中,导演用漫画分镜对话框的形式讲述李商隐面对牛党与李党的矛盾冲突,最终坚决地选择与王晏媄在一起的爱情故事。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正是由于革新了传统纪录片严肃叙事的方式,运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手法给历史文本灌入生命活力来推动纪录片创作的革新,才获得受众的喜爱。
四、语意新变:陌生化叙事的实践
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擅长运用陌生化的手法给受众带来新鲜感,“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核心概念之一,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手法单一且离不开解说词,而解说词的运用往往具有空洞感,使纪录片与受众的距离被逐渐拉远。但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解说词更具“网感”,语气亲切幽默,使纪录片内容更具新意。例如,《历史的那些事》第二季第一集,讲述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为“秃头”的问题而苦恼,甚至认为“秃头”是“聪明”的象征。“智商充值”“用户体验”“发际线男孩”“朋克养生”等网络用语也被融入该纪录片的解说词当中。此外,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网感”主要体现在运用许多动漫或者名人的引言,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增加受众的新奇感,像“最漂亮的聘礼就是才干。—巴尔扎克《赛差·皮罗多盛衰记》”“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叔本华”“你变秃了,也变强了。—《一拳超人》”等名言的引用既点明主题,也让影片的意义得到升华。
另外,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片头也极具魅力,《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的片头综艺感十足,高度饱和鲜明的色彩画面、大量的几何图形、富有动感的音乐、二次元的动画呈现、怪诞波普艺术风格等,是该纪录片独特的风格。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创作不能照搬所要描述的对象,而是要对描述的对象进行再次加工和处理。“这一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受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6]。总之,声音的音色、节奏、力度等要素间的相互协作,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的元素,声音与画面之间形成较为完美的相互关系,也使得作品的思想内容被更好地展示出来[7]。
“陌生化”强调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情、理、事,这种表现形式通过表面上并无相关性,但内里存在联系的事物的对立和冲突,给人一种新鲜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这种手法阻碍受众信息接收的连续性,延长接收时间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经过艺术处理,或放大或变形,从常见的事物转变成审美对象,给人们带来对生活的新鲜感受[8]。传统纪录片主要以讲述故事为主,聚焦故事本身,但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第二季采用另类的视角,从“秃顶”“发际线”“朋克养生”等不一样的角度讲述古代人物的故事,给予受众新的体验。这种表现手法具有青年亚文化“抵抗”和“依存”的特点,亚文化不是青年凭空捏造或想象出来的,它借助于已有的物品体系和意义系统,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挪用和对意义的篡改来实现[9]。另外,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听觉方面也有所创新,《上线了文物》第一集在介绍汉代陶俳优佣时运用轻快的背景音乐;《书简阅中国》第三集通过发微博的形式展现白居易与好友元稹弹劾权贵的过程,背景音乐欢快有趣并使用综艺音效加强叙事效果。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这种打破常规而立新意的特点,将普通事物进行变形,强化了受众的感知力而使其获得新鲜的体验感。
五、互动功能:对话下的意义再生
历史纪录片是大量运用历史影片、录像资料、历史照片、图片、文物等真实地再现和评述过去重大历史事件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10]。近年多部优秀的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播出,反响良好,如《历史那些事》《书简阅中国》《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敦煌:生而传奇》《上线了文物》《大唐帝陵》,它们将主流价值年轻化,让历史焕发新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敦煌:生而传奇》一共5集,每集都会通过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讲述敦煌的发展历史,第二集《祸起萧墙》开篇没有任何解说词,通过交叉镜头加长镜头呈现画面,一位身穿黑衣的蒙面女人走进一所院内,仿佛在向神祈求什么事情,突然屋外响起打斗声,神秘女人拔剑而起,到这里画面结束。这不由得激起受众的好奇心,神秘女人究竟是谁?她向神祈求了什么事?屋外发生了什么事?第五集《经阁珍宝》讲述安史之乱时期,大唐丧失对河西走廊和整个西域的控制权,僧团首领洪辩配合张议潮的归义军讨伐吐蕃的故事。该片同样使受众感到好奇,洪辫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何让一个和尚来维系时局?他又为敦煌的发展做了什么贡献?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以这种故事留白的形式将受众拉进故事中,赋予受众无穷的想象空间,同时编剧故意对故事的留白能够激发起受众的好奇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弹幕文化的兴起使年轻人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对影片文本进行二次加工,许多影片也会“故意”留有空白召唤受众参与其中。召唤结构促使受众在阅读中运用想象力,填补意义空白,文本的意义由受众的参与而现实化、具体化[11]。例如,《历史那些故事》便与受众玩起了梗:《从头开始》通过古今中外传奇人物将秃头与智商相提并论的情景再现,让受众直呼“我变秃了,也变强了”;《百变巨咖秀》用小剧场展示雍正皇帝胤禛将自己爱Cosplay的秘密告诉儿子弘历,并要求其不要声张的故事,满屏充斥“不要盖章”的弹幕。幽默与严肃相结合不仅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哈哈大笑,还让受众在欢乐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反观2012年开播的《故宫100》,第2集《至大无外—广场》用一种科普和讲解的方式将古人居住的庭院与故宫当中的太和殿广场联系起来,这种传统历史纪录片惯用的手法,更像导游讲解一般将故事完全展现给受众,忽略了受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召唤结构赋予受众再创造的空间,从本质而言,它造成本文与受众之间的不对称,从而形成交流[12]。如今,受众在观看影片时几乎离不开弹幕的加持,这种对话性的互动让影片更具吸引力。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通过空白和否定激发受众的想象与思考,使他们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知识认知层面,纪录片的召唤结构符合当前纪录片大众化、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也满足年轻人积极参与互动的心理要求。
六、结语
网生纪录片旺盛的创作力给予历史纪录片更多的生命力,年轻化的表达使历史纪录片褪去传统沉重的外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将历史呈现在受众的面前。如何将传统历史纪录片与网生纪录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将传统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融合在一起,是现如今纪录片创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深挖的问题。网生历史题材纪录片正是运用“纪实+”的创作形式不断证明纪录片创作者想要突破自我的决心,不断增强年轻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韩飞.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2019年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传媒,2020(08):38-41.
[2]沈芳逸.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霍夫曼.移情与道德发展 关爱和公正的内涵[M].楊韶刚,万明,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M].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姜燕.论纪录片声音元素的艺术表现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7):64-67.
[8]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94-97.
[9]黄晓武.文化与抵抗: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2003(02):30-39.
[10]李杰.电视学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11]余源培.哲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12]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