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小学数学复习可见
——基于学习可视化视角

2023-12-18 06:42杨文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导图可视化思维

杨文梅 刘 颖

(1.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三明 353300;2.福州市湖滨小学,福建 福州 350025)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表达思维逻辑流程的图形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以更加清晰有逻辑的知识梳理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数学知识脉络,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 让学生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是指把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如思考方法、思考路径等,运用图示等技术呈现出来,让思维清晰可见的过程。将思维可视化,可以清晰地展现思维过程,帮助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信息处理和加工的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或者是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关注学生这一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对于较抽象或者难以理解内容借助相关技术,将抽象的思维清晰地展现出来,思维导图就是手段之一。

小学数学复习课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从中心主题出发,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延伸,最终形成严密的思维网络体系;也可以利用流程图,通过思维逻辑组织,将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展现出来;又或者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利用概念中的关键词形成概念图等。这些方法都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 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展开单元复习。例如,在某一阶段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一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汇总,为学生构建详细具体的知识点网络图,在复习课上更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思维导图是思维的可视化表现,借助不同的文字、图片、颜色、层级等,使学生有更清晰的思维逻辑,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关系。

(二) 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理和讲解,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减轻学习负担。思维导图的呈现,能够给予学生相应的视觉刺激,这也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吻合,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三) 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思维导图中借助知识架构和逻辑梳理,能够真正使知识由点到面的展开。[2]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 整合梳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有利于整理数学知识,整合碎片化的知识点,形成有序知识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时,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例如,将教材中的目录作为大框架,引入思维导图,借助教材框架的梳理,使知识逻辑更加清晰,使复习任务更加直观。[3]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利用数形图,按1、2、3……的不同层级,由师生合力梳理、整合和补充知识架构,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框架图

(二) 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积极性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情境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复习课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组织学生开展思维导图的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制作,尤其在复习内容较为庞杂、挑战性较大的情况下,小组合作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生思维碰撞。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到的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知识,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整理。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示范,利用多媒体PPT,以小动物沿不同形状的草坪跑步为情境切入,由此引出周长的相关概念。在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制作完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上,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示范;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学生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贯通,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增强思维品质。[4]

(三) 整理错题,发挥思维导图的深入分析效果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错题资源。在日常的练习或是期中、期末的考试中,学生由于知识点没有吃透,或做题不仔细等原因导致出错。在复习课上引入思维导图,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错题本进行整理,并将错题分析、纠错纠正等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清晰地展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示范。同时,这种以错题为资源的思维导图创设方法,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分层教学。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错题类型和自己的学习基础进行自我总结,再交由教师进行评价判断,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总结、梳理和点评。例如,在一年级《10 以内加减法》及第一单元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简化核心知识,建构知网网络,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如图2)

图2 《10以内加减法》知识整理

(四) 理解公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公式的理解与记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公式的熟练掌握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小学生在记忆时常常记忆速度较快,但同时遗忘速度也较快,加之缺乏学习经验,在记忆公式时常常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容易造成脑内公式的错乱,虽然能够短期内记住公式,但长期会降低记忆效果。如果对公式对具体知识记忆不到位,必然影响其解题答题的准确性、正确率,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理解数学公式时事半功倍。例如,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以公式复习课为主题安排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在学习公式时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画出来。通过动手加动脑的形式,多感官合作理解,并将公式与公式之间进行对比,在对比整合分析梳理中,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数学,进一步节省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一) 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技巧和方法

在复习课教学上,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关注、用好、用活思维导图,尤其是在思维导图的形式和构造上要有所取舍,不能流于形式主义、走过场。例如,在讲解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分数的加减乘除等相关知识,共同构建分数计算类思维导图,并通过知识整合及思维导图层级的合理设置,将分数计算作为第1 层级,将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作为第2 层级,然后根据其中的详细内容进行填充。借助关键词、图形、箭头等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图,使学生能够在头脑里构建起分数计算的完整知识体系。

(二) 激发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能够使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事半功倍。由于复习课本身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主要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而小学生更容易被新内容新知识所吸引,因此在复习课上,学生对旧知识往往失去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复习课本身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内容庞杂,在复习巩固环节,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不足、兴趣低下,会极大降低复习课效率。引入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中简短的关键词、有趣的图片以及清晰的知识结构,能够加深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对此,教师需要挖掘思维导图中趣味的元素,借助不同的字体、颜色、图案、图形以及连接方式,带领学生构建知识思维框架图,使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优势。同时,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上,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能够大胆地表达,并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点评等环节,实现集思广益和能力提升。例如,《多边形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的导图制作思路进行分享,然后汇总点评。由教师总结各自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带领学生快速突破复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回顾和知识总结。

(三) 促进师生交流,构建和谐课堂

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复习课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做好师生对话与互动交流,要突出学生自主绘图的积极性、能动性。教师不能完全主导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而要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自主绘图,必要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例如,在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读教材,结合教材中关于图形的相关章节,结合教材中的目录构建相应的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再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细化总结。在对图形进行梳理时,要重点突出周长和面积两大主题,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通过整合梳理,结合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不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使学生在记忆时更加高效快捷。在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后,可以进行彼此分享交流,再由教师点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提升复习课教学效果。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升思维水平,降低学习难度,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要做好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技巧的传授与讲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绘制思维导图,能够熟悉掌握和应用思维导图,真正激发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还要做好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导图可视化思维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