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作用

2023-12-18 16:53周游
幸福家庭 2023年19期
关键词:民主型教养隐性

周游

害羞是指遇到陌生人时表现出的胆小和退缩行为。对于一些极为害羞的幼儿来说,他们会产生沮丧、愤怒、焦虑情绪,对社交产生放弃的想法,造成负面的自我认知。当與害羞有关的不适情绪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时,会引发幼儿的内隐性问题行为或者抑郁情绪。

有学者提出,当父亲倾向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与安慰,母亲倾向对孩子采用惩罚严厉性教养方式时,会强化幼儿的害羞行为,对害羞有正向预测作用;与此相反,如果父母以平等、柔和的态度对待幼儿,则会减少幼儿害羞行为的出现,对害羞有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害羞行为有着显著的联系。本文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笔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选取N市某公办幼儿园4~5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6名、女孩24名。笔者采用了问卷法,将问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内隐性问题行为”,从社交退缩、分裂样、注意力不集中、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情绪症状、亲社会行为七个方面设置十五道问题,并设置了“不符合”“有点符合”“完全符合”三个选项,“完全符合”越多,表示在该行为上的表现越突出。

第二部分为“害羞”,从韩丕国、武云鹏、高峰强编制的“学前儿童害羞量表”中选择部分题目进行考查,设置“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能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五个选项,“完全符合”越多,表示害羞的程度越高。

第三部分为“父母教养方式”,选取杨丽珠教授设计的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父母教养方式具体指的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或倾向。笔者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及不一致型五个维度,它是父母个人素质的体现。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害羞、内隐性问题

行为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幼儿害羞和内隐性问题行为的关系分析结果(表1)可以发现,幼儿害羞行为总分与社交退缩、分裂样、同伴交往问题、情绪症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公众主动型害羞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1);异质主动型害羞与情绪症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质主动型害羞与社交退缩、分裂样、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和情绪症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公众被动型害羞与社交退缩、同伴交往问题和情绪症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异质被动型害羞与社会退缩、分裂样、同伴交往问题和情绪症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质被动型害羞与社会退缩、分裂样、同伴交往问题、情绪症状存在显著差异(P<0.01)。由此可见,幼儿害羞和内隐性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关联,过度害羞会导致产生一系列身体及精神问题,使得幼儿呈现出对外界环境的焦虑、不安、退缩、抑郁等情绪,进而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根据幼儿内隐性问题行为

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结果(表2)可以发现,社交退缩与民主型教养方式、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P<0.01);分裂样与民主型教养方式、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P<0.01);注意力不集中、品行问题与以上五种教养方式都相关(P<0.01),但程度不同;同伴交往问题与民主型教养方式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P<0.01);情绪症状与民主型教养方式、溺爱型教养方式、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P<0.01);亲社会行为与溺爱型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P<0.01)。因此,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内隐性问题行为存在一定相关性。

从对幼儿害羞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结果(表3)分析中可以发现,幼儿害羞行为总分和父母的五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越能接受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幼儿,害羞程度越小,但幼儿在公众表演时依然会表现出害羞情绪。同时,幼儿面对和陌生人交往的环境偶尔会表现出害羞情绪。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公众主动型害羞、公众被动型害羞、同质主动型害羞、同质被动型害羞、异质被动型害羞、异质主动型害羞维度、都存在着显著相关(P<0.01),这说明父母越肯定孩子,孩子越不容易害羞。溺爱型教养方式与同质被动害羞存在相关(P<0.01),说明父母对孩子越溺爱,幼儿在与熟悉的人主动交往时也会产生害羞情绪。专制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与同质主动型害羞、同质被动型害羞、公众被动型害羞、异质被动型害羞存在显著相关(P<0.01),说明父母对孩子越严厉,孩子越容易产生害羞情绪。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同质主动型害羞、公众被动型害羞、异质被动型害羞、同质被动型害羞维度都存在着显著相关(P<0.01),说明父母越放任孩子,孩子越容易出现害羞行为。由此可见,当父母选择民主型教养方式时,幼儿不容易表现出害羞情绪;而当父母选择溺爱型、不一致型、专制型、放任型教养方式时,孩子表现出害羞的可能性较大。

(二)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害羞、内隐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作用

将内隐性问题行为放入因变量,害羞放入自变量,放任型教养方式放入中介变量,中介检验效果表明,放任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将内隐性问题行为放入因变量,害羞放入自变量,专制型教养方式放入中介变量,中介检验效果表明,专制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对害羞和同伴交往问题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害羞和情绪症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专制型教养方式在害羞和内隐性问题行为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且是部分中介作用,并不是唯一的中介变量。

将内隐性问题行为放入因变量,害羞放入自变量,不一致型教养方式放入中介變量,中介检验效果表明,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对害羞和分裂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对其他内隐性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但在害羞与分裂样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将内隐性问题行为放入因变量,害羞放入自变量,民主型教养方式放入中介变量,中介检验效果表明,民主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起到一定中介作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在害羞和社交退缩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害羞和分裂样、害羞与情绪症状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将内隐性问题行为放入因变量,害羞放入自变量,溺爱型教养方式放入中介变量,中介检验效果表明,溺爱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起到一定中介作用,溺爱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同伴交往问题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害羞情绪症状、害羞亲社会行为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溺爱型父母教育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三、结论

笔者通过对50名幼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4~5岁幼儿害羞的心理现象普遍存在,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害羞的表现有着显著关联。第二,4~5岁幼儿害羞行为、内隐性问题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第三,父母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其中放任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专制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对害羞和同伴交往问题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害羞和情绪症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中对害羞和分裂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在害羞与社交退缩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害羞与分裂样、害羞与情绪症状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害羞与内隐性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结语

害羞是4~5岁幼儿经常面对的心理现象,过度害羞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更会导致幼儿出现一系列身体状况和心理问题,使得幼儿表现出焦虑、不安、退缩、抑郁等情绪,进而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父母应多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培养幼儿稳定且积极的情绪,并要时刻注意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父母要为幼儿创设一种温情、和睦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保护幼儿,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面对已经出现害羞或内隐性问题行为的幼儿,父母应及时重视,通过鼓励幼儿参与交往,带领幼儿一起到公共场合等方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帮助幼儿减少害羞与害羞导致的内隐性问题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民主型教养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教养方程式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向师性"在授课中的作用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