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好家长忧 答好育儿卷

2023-12-18 16:53孙铭
幸福家庭 2023年19期
关键词:缺勤育儿共育

孙铭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出台后,各种教育主体的角色定位悄然发生了变化。伴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引领,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同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其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它是助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故缺勤的现状使家园共育间接成为常态,这让教育模式转换所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更加突出。“双减”背景下,家长的责任心需要做“加法”,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及教育技能也需要做“加法”。家长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还要接受育儿之限,套上“共育”之箍。为此,笔者所在幼儿园从育儿实际问题出发,以视频、班级圈和公众号等网络资源为载体,生成“携爱相约,共享成长”云端微课程。通过实践探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对因故缺勤的幼儿的家园共育互动策略:先共情再共育,汇总甄别原因;先共议再共理,研析优化支架;先共识再共践,循序推进互动;先共悟再共勉,审思收获启迪。

一、先共情再共育,汇总甄别原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彼此建立信任。而建立互信的前提是家园双方以心换心,即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时需要家长支持,家长践行育儿职责时也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帮助。双方通过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凝聚共育,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增强家园共育实效。

笔者调查发现,当幼儿因故缺勤时,大多由家中老人托管。这部分托管幼儿在祖辈的宠溺下,脾气骄横、不愿听取建议、不遵守和父母的约定,导致家长在工作岗位上虽身未动,但心不在焉。更有部分二胎家长表示,受第一个孩子延时托管等学习干扰,他们的关注重心略有偏移,导致对第二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缺乏重视。

要有效建立家与园之间的信任,应从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切入。笔者所在幼儿园经由教研组探讨,列出如下建议(表1),以期唤醒家长对自身教育者身份的认识,踊跃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

二、先共议再共理,研析优化支架

静心审思家长的担忧和焦虑,笔者心生感慨的同时不禁思考:因故缺勤的幼儿是留在自己家还是在爷爷奶奶家?二孩父母什么时候有余力陪伴第二个孩子?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给予家庭有效的支持?除了给予支持,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拥有丰富且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可利用的資源有哪些?

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结合班级实际,从数据采集、引导轮替、资源获取、交流合作和自评互评等方面出发,运用信息技术,并借助园内线上教研集中审议,汇聚集体智慧拓展家园共育思路,在盘活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和梳理,设计“携爱相约,共享成长”云端微课程,初步预设活动的框架和项目安排。

三、先共识再共践,循序推进互动

家园共育强调共育,育儿成为家与园的共同事业与责任,即家长与教师共同的事业与责任,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统一育儿共识和育儿“战线”,共同努力,共同担责。《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这表明家、园是一种合作关系。家园合作共践的核心在于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在于分工。分工以后,家、园才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形成有效合作。笔者认为,通过分析家、园之间如何有效分工、如何推进合作、确定各自育儿的边界、保持互动实效,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惦念之情云倾诉

站在互相理解的角度,笔者从未强制要求家长在钉钉班级群里每日打卡,而是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展现班级幼儿之前活动过的场地,以画中画的表现方式加入幼儿的语音,在群内含蓄表达集体的思念之情,通过直观的画面引起家长和因故缺勤的幼儿的共鸣。受到触动后,因故缺勤的幼儿会分享近日的生活见闻,关心多日未见的同伴、教师和幼儿园。比如,有的幼儿分享了父母去上班后,因故缺勤的他在家做了哪些事情。有的幼儿好奇地问道:“不知道同伴们在做些什么?老师们呢?她们有没有想我呢?”有的幼儿询问:“一周没进幼儿园了,院墙里的茶花全开了吗?桃树、樱花树又有什么新变化了呢?”为更好地协助家长回答幼儿的问题,笔者所在班级开展了“倾心相诉,视频连心”的云端茶话会活动,让因故缺勤的幼儿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见面,在实时的视频画面中观看“对方的生活”,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笔者和幼儿在自然交流中畅所欲言,有展示、有解读、有倾诉、有叮嘱。活动结束后,笔者还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班级群分享反馈,吸引了更多因故缺勤的幼儿家庭的参与。

(二)生活计划云分享

在和幼儿视频畅聊的过程中,仍会有幼儿坚持不懈地追问:“你们在家都会玩些什么呢?”于是,笔者利用班级午餐播报的形式,延用平时游戏计划的记录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生成了“居家生活我做主”活动,让因故缺勤的幼儿自主预设在家的生活计划,通过自评和家长的互评反馈,总结自己一天的生活。同时,笔者建议家长利用自己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陪伴因故缺勤的幼儿在家录制生活计划的解说视频,并上传钉钉班级群分享。

教师和家长虽在不同时段参与幼儿的计划和活动分享,但回看活动,可以发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通常而言,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较多,很少有机会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活动细节及操作情况。在家园互动的影响下,以幼儿为纽带,教师与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契机,进而将园内教育转向家庭支持,真正让家长成为幼儿教育的合作者。

(三)电子盲盒云过渡

因故缺勤的幼儿最终要复课返园,请假天数较短的幼儿返园后能够较快适应,请假天数较长的幼儿虽然最初表现很开心,但会产生分离焦虑。面对家长的新增困扰,笔者给予他们宽慰的同时,随即开始思考:应通过什么样的活动让幼儿产生快乐情绪。受公众号的启发,笔者掌握了互動秀米程序的基本制作方法,以互动点击作为媒介,舒缓因故缺勤的幼儿的分离焦虑。“用什么作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参与程序互动的兴趣呢?互动环节该如何设置,才能让因故缺勤的幼儿平复情绪并对复课后的幼儿园生活萌发向往和期待呢?”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想到了电子盲盒的游戏,以期借助游戏互动唤醒因故缺勤的幼儿对幼儿园的回忆。

从幼儿视角出发,笔者依托园内熟悉的人、事、物,围绕“最思念的地方是哪里?最重要的日子是哪天?最想念的味道是什么?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最喜欢的TA会是谁?”五个问题设计盲盒,让幼儿自主选择,边玩边猜自己抽中的盲盒里藏着什么,积极响应游戏中提出的“自制创意盲盒,加倍分享快乐”入园倡议。为帮助因故缺勤天数较长的幼儿缓解焦虑,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线下集体生活,笔者充分思考了环境氛围营造、活动内容择定和家园双向沟通等内容,并利用互动秀米程序“美好集‘盒,遇见小确幸”盲盒游戏,帮助幼儿缓解情绪,拉近了师幼、幼幼间的距离。

四、先共悟再共勉,审思收获启迪

因故缺勤的幼儿的居家微课程“携爱相约,共享成长”因家长育儿的困惑需求引发,由教师搭建支架,拓展幼儿兴趣,保持沟通合作而生成。在实践中,幼儿在有效的家园共育引导下,多元释放情感的表达。生活计划分享、自制创意盲盒等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设计操作中获得多感官体验,提高动手能力,丰富自身的经验。

家长在主动参与中不仅发现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技能的强化和情感的升华,还体会到生活化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实施意义,强化自身的教育角色意识,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

回顾这次微课程实施中的家园共育,笔者通过相互尊重、正向鼓励、多元支持、榜样示范、氛围营造等适宜的支持性策略,鼓励家长主动参与,保持家园共育良性互动。在互动中,笔者优化整合资源,携手家长凝聚共育意识,协力构建亲密合作的家园教育共同体,稳步发展幼儿自信、自律、善思、乐行的学习品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溧阳市清安幼儿园)

猜你喜欢
缺勤育儿共育
产科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师缺勤现象述评与启示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偷偷摸摸育儿
什么类型的员工更易缺勤?
——从企业员工档案的角度分析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新会计准则下带薪缺勤问题的相关探讨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