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区域推进研究

2023-12-18 08:47唐山市古冶区教育局教研室宋晓丽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导图课题教研

○ 唐山市古冶区教育局教研室 宋晓丽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区域推进时容易忽略学校个体差异,所以我们采用区域推进、自由结组,形成教研联盟分组研究的办法,多项并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我区小学优化联片教研形式,升级教研联盟模式,打造小学教研联盟“名校引领,联盟共进”的教研新格局,33 所学校根据不同主题形成6 个子课题,协同联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用课题研究提升区域教研质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的需求。我们在总结以往阅读活动和习惯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把“利用多种路径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区域推进实践研究”课题作为重点工作,探究其培养途径与策略,各校组成课题联盟,全区联动,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一、阅读路径实践生成

我们将“利用多种路径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区域推进实践研究”发给各教研联盟,各联盟牵头学校根据已有的校本教研基础,最后确定了“一评二绘三结合”6 个子课题。

一评,即“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多元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绘,即“小学第一学段‘读写绘’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和“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有序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

三结合,即“部编语文教材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案例研究”“部编语文教材第二学段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精思、背诵、博览的阅读习惯”。

二、科学研究联盟共进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课堂常态及课外阅读、指导评价的过程中进行。

6 个教研联盟分别由我区名校牵头,他们带领各联盟学校经历了“立项开题—理念吸纳—课例研究—实践推进—形成策略”整个研究过程。

三、殊途同归形成策略

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总结了一套适合区域实际的多种路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策略。

1.一评。

多元评价,七彩考级,巩固阅读习惯培养。

(1)评价内容多元化。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四方面进行评价:

a.课外阅读数量的评价。

b.课外阅读习惯的评价。

c.课外阅读能力的分层评价。

d.课外阅读积累的展示评价。

(2)评价维度的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课外阅读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评价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3)评价策略多元化。

采用量表评价和星级评价两种方式。量表评价主要是从考试等级、课程评价、活动评价、作品评价、阅读习惯评价这五方面进行。星级评价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考核内容分为9 个级别,1 级为基本级,9 级为最高级。原则上1~6 级分别为一至六年级学生所设。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学生毕业时应达到阅读6 级水平。7~9 级是为高于毕业水平的学生而设的特别级。1~7 级证书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8、9 级证书颜色则为七彩。

2.二绘。

(1)读写绘,低段阅读习惯启蒙。

A.仿照绘本画中的“话”进行学写。

在仿写中,学生去探索作家笔下描绘的世界,运用语言,迁移绘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

B.抓住绘本中的画外“话”进行续写。

许多绘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故事的结尾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

C.联系绘本中的画外“画”进行创编。

如果把画画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在绘本的教学中让学生既画又话,创造自己的绘本。

D.根据绘本中“空白画”进行练写。

许多绘本在画面的设置或语言的叙述上,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召唤着读者去想象,去创造。抓住绘本的空白处、争议之处,或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

(2)思维导图,构建阅读思维体系。

A.课前预习,整体感知——生成思维导图。

a.预习主题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整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预习,找到课文内容的相似点加以归类,重点内容做明显的标记,画出初步理解以及捕捉到的基本信息……这样,后续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b.预习单篇课文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节预习上。关于单篇课文,根据预习提示从写作背景、字、词、句、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方面打开思维,绘制出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对课文的理解。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点选择性展示,而注重在思维导图中进行知识拓展,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及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地预习。

B.课中理解,突破重难点——完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够很明确地看出课文的主要层次,帮助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反应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

a.从中心入手,提取关键词语。

b.选主要事例,直取重点章节。

c.串多个事例,品味思想感情。

d.看双线交叠,理解情感变化。

e.从结构出发,学习说明方法。

C.课后总结,拓展延伸——再创思维导图。

在学习中,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理解,需要再进一步加工,结合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归类、补充和总结、拓展,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思维导图。

学生将当天所学的主要内容、遇到的问题和受到的启发、教师的建议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重构和再创造。这种方法除单篇课文外,在学习完某一单元或某一专题后也可以使用。

每位同学都能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用完整的系统框架展示出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储存学习到的知识点,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未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3.三结合。

(1)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读中感悟。

A.默读。默读指导四法:勾画批注法、跳跃速读法、联想构图法、角色对换法。

B.朗读。朗读五步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正确熟练,养成习惯——读想结合,深化理解——丰富情感,体验情境——掌握方法,有效背诵。

C.批注。批注位置:空白处批注、有感触语段位置批注。批注形式:符号批注、文字批注、纲要批注。批注内容:识记批注、质疑批注、感悟批注、评价批注。批注阶段:课前预习批注、课中启发批注、课后拓展延伸批注。

(2)读写相结合,课堂得法。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指出:“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作文能力、说话能力是在实践当中形成的,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习作单元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以“指向表达”为旨归,设计多种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会表达。我们以“阅读铺路,读中学写”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发掘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A.走进文本,感知写法。

B.多样朗读,感悟写法。

C.挖掘秘妙,探究写法。

D.学法迁移,尝试写法。

E.文责自负,重视修改。

(3)课内课外阅读结合,同类文迁移。

整合拓展资源,实现阅读的内外衔接。

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读有所依,同步阅读相关内容,及时巩固、拓展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点。

寻找有效的切入点,让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如基于课文主题拓展阅读资源、基于课文背景拓展阅读资源、基于课文作者拓展阅读资源、基于课文重难点拓展阅读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扩展阅读,不仅可以利用资源来化解教学的重点、难点,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感受到思维拔节的声音,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困惑与收获同行。“研,然后知不足”,虽然我们的课题已经结题,但教研之路还在继续,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让“多种路径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导图课题教研
烃思维导图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第6章 一次函数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