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劳动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何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开发学校资源、设计劳动课程、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初中劳动课程的意义及当前部分初中劳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组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升劳动课程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劳动课;项目式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校本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14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丽珍(1976 —),女,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城关中学。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则指出,劳动课程应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课程标准》还说明了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为目标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大概念教学”,也称“大观念教学”,是在单元整体教学层面上,以理解大概念为核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及其实施体系。在大概念视角下开展项目化劳动教育,可以确保劳动课程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完成相关的劳动任务,形成劳动观念,掌握更多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逐步具备劳动精神。
一、初中劳动课程的意义
初中劳动课程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劳动课程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加强学生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其次,劳动课程以实践为主,学生可以在劳动课程中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切实掌握劳动技巧,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智力和创造力;最后,在劳动课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劳动的乐趣,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与意义,并逐渐能够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形成劳动精神[1]。
二、当前初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劳动课程受到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初中劳动课程的优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客观来说,当前部分初中劳动课程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无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
一些教师在设计初中劳动课程的内容时,没有明确的教学思路,选取的劳动内容不够有实践性,比如围绕摄影、绘画等内容开展劳动教学,既无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也很难让学生从中学到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表面上看,这些课程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机会,但实际上学生无法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这样的教育内容与课程目标不统一。
还有一些教师在设计劳动课程内容时,不注重加强学生与社会实际的联系,选取的劳动内容仅限于穿衣、洗鞋、整理床铺和衣物等日常生活劳动内容,没有带领学生完成相对复杂的劳动任务,如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或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等服务性劳动。
(二)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不够
要让学生愿意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师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围绕学生的劳动表现和劳动成果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此外,教师还要避免组织缺乏实践机会、过度泛化的考察探究活动,这样的活动无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劳动的乐趣。
(三)学生的劳动时间不足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中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应不少于3小时。在实际生活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没有设计充足的劳动内容,也没有提醒学生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完成足够量的劳动,导致学生的劳动时间不足。
(四)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劳动教育资源
一些初中学校由于资金、资源不足,没有建设劳动教育基地,也没有配备充足的劳动实践教具,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时受到很大限制。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劳动教师,导致这些学校的劳动课程质量迟迟无法显著提升。
不可否认,当前部分学校的初中劳动课程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教师需要努力克服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结合上述分析,笔者以为,这些教师可以尝试依据大概念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特色和地方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探究更高质、高效的教学方式,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初中劳动课程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日常生活劳动
1.清洁与卫生
初中劳动课程应面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进行劳动实践,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与生活的有机联系[2]。因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劳动教学变得更丰富、有趣。教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需求制订班级美化方案,引導学生完成清洁与卫生劳动。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好拖把、扫帚、簸箕、刷子等工具,让学生组成劳动小组,轮流完成扫地、拖地任务。对初中生来说扫地和拖地是非常简单的任务,但这样的合作劳动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形成关注卫生情况的习惯,并逐渐爱上劳动。又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改造课桌、讲台、学习园地,把教室布置得井井有条、整洁干净,在这样的教室美化劳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到动手实践的乐趣,也可以获得教室变得更加舒适、美观的便利,从而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烹饪与营养
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初中生学习烹饪技巧,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有些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无法让学生在学校烹饪,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完成烹饪任务,并录制视频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为了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劳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家庭人数和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设计食谱,然后与学生讨论完成食谱中的美食的技巧,再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制作一道菜给家人。制作一道菜的劳动量并不大,但是这样的劳动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饭的不容易,意识到自己在平时应该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在当下,学生的家里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家用器具,对初中学生而言,掌握一些使用与维护家用器具的知识和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设计劳动课程时,也可以选取维护家用器具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维护家用器具的知识,掌握实用的劳动技巧。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拆卸、清洗、安装电风扇的劳动课程,并在此课程中介绍电风扇工作的原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生活常识。为了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积极参与劳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劳动小组,比赛完成拆卸、清洗、安装电风扇的任务。这样的劳动课程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身,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劳动课程的实用性。
(二)生产劳动
1.农业生产劳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教师可以将种植任务细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种植基地划分为蔬菜区、花卉区、药品区等,然后带领学生在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的作物,比如带领学生在蔬菜区种花生、在花卉区种向日葵、在药品区种板蓝根等。在带领学生种植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挖坑、播种、浇水、拔草,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真切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2.工业生产劳动
教师还可以挖掘学校周边的工业生产劳动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和学校附近的工厂、劳动基地沟通,让学生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参观,观看工人们的实践操作,甚至是进行劳动实践。教师也可以与附近的劳动模范人物和先进工作者联系,鼓励他们来到学校与学生交流劳动经验和感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有更深的理解,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情感。
(三)服务性劳动
1.现代服务业劳动
劳动教育的目标应当是让学生“动”起来,在劳动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3]。初中劳动教师还应当在劳动课程中安排一部分现代服務业劳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愿意为他人服务。教师可以与附近的社区或者快递点联系,让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社区服务或者快递配送服务,让学生了解现代服务业劳动对于创造便利、美好的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的态度。
2.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为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教师还应当在劳动课程中补充一部分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4]。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介绍旅游线路的旅游攻略。完成这一任务时,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再据此制作旅游攻略。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师还可以与附近的博物馆、纪念馆联系,让学生到这些地方担任讲解员。要担任讲解员,学生需要先了解这些博物馆或者纪念馆的发展历史和展示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沟通和交流技巧。在担任讲解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介绍相关知识,还需要与参观者沟通和交流,向参观者提供帮助。通过完成这些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形成感恩他人付出的劳动情感。
结语
要优化初中劳动课程,教师需要正视自己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学习新教学理念。在基于大概念视角开展项目化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当设计内容更加丰富的劳动任务,让学生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完成劳动任务,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通过积极的引导与评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鹏.定制课程理念下的劳技项目学习[J].教育,2018(44):49.
[3]陆燕.小学劳技“微项目”课程中的创意教学初探:以《纸藤编织》为例[J].生活教育,2018
(1):100-102.
[4]何海军.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下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20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