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探究

2023-12-18 02:19曹丽丽
教育界·A 2023年32期

【摘要】文章立足于阅读与鉴赏的关系,探究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其中,自主阅读思维模式侧重于小说知识体系构建,强调联系文本外的阅读知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并在阅读中融合使用以上知识,批注鉴赏要点。自主鉴赏思维模式强调思辨小说文本考查题型与阅读内容之间的关系,在阅读中思考鉴赏要点,在鉴赏答题中精准、全面回扣文本内容。

【关键词】小说文本;自主阅读思维模式;自主鉴赏思维模式

作者简介:曹丽丽(1977 —),女,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小说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阅读更加注重“一核四翼”的考查。综合阅读能力与综合鉴赏能力成为高考小说的主要考查要点,所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小说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1]。小说阅读教学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说了学生就明白,然而学生一旦自己上了考场,往往只是套用标准模板来进行小说的阅读与鉴赏。那么,脱离了教师的小说阅读鉴赏引导,学生在考场上如何构建并运用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说文本阅读与鉴赏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结合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小说阅读篇目及考查题目设置要求,分析学生在训练时给出的答案,发现学生在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过程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只会粗读文本,也只愿粗读文本,只抓小说梗概,不懂精读方法;(2)只理解小说语句段落的表面含义,缺乏对文字深层次的理解,阅读与鉴赏缺乏深度;(3)不理解题目考查什么,套答现象严重,存在答题片面或偏题现象;(4)没有结合文本答题,文本只读自己懂的,题目只答自己记住的术语。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放手,真正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让他们有能力独自面对高考小说文本阅读与鉴赏的考查,有效提升小说文本阅读与鉴赏能力,从而更好、更有信心地应对高考。

二、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阅读与鉴赏的关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的深度挖掘与运用。小说阅读与鉴赏力求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中所蕴含的语文素养,品鉴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与情怀。结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小说文本阅读与鉴赏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并且应该能够自主完成[2]。

基于以上分析,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注重理清阅读与鉴赏二者的关系。探究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首先要清楚小说考查的是什么,应该读出什么。结合对历年高考小说真题的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旧高考体制下小说传统题目的考查,还是新高考下新题目的设置,其实都离不开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手法、语言六方面,答案要点都离不开小说内容归纳概括、行文脉络梳理。因此,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的自主阅读与鉴赏是互见的,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题目要点,答题时要回扣文本相应内容。

三、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阅读思维模式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阅读思维模式侧重小说文体意识培养,强调构建小说文体下精准、完备的知识体系,并且在阅读时能够进一步自主融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传统阅读方法,联系阅读知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将浏览与精读相结合,侧重批注。

(一)构建知识思维导图,完善小说知识体系

小说三要素是小说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时将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教学篇目中,加之教材小说篇目不集中的特点,学生很难清晰构建小说三要素知识系统。在新高考环境下,有些教师忽视小说三要素等传统知识教学,拼命灌输给学生新理论、新名词,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小说鉴赏知识都不能全面掌握。新高考环境下的小说教学并非斩断旧教学内容,恰恰相反,教师要传授小说三要素等基本理论,并不断扩展、细化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构建小说自主阅读和鉴赏的知识体系[3]。

鉴赏的前提是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是精准鉴赏至关重要的前提。传统粗读、浏览阅读方式的倡导,加之阅读时间碎片化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只能够归纳概括小说文本大致内容,并且只会套用术语答题,存在“一千篇文章阅读,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僵化式阅读情况。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阅读思维模式强调小说知识体系的完备构建,在阅读中细化小说三要素知识点。以小说人物为例,小说人物知识点包括人物形象归纳概括、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人物的作用三大方面。在人物形象归纳概括上,又有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与外在形象上的不同。这些知识看似基础,而学生薄弱的地方恰恰就是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学生如果连最起码的人物知识要点都不清楚,更无法精准区分小说文本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小说知识要点系统,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让知识鲜明、立体。这样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时,能在头脑中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小说知识体系,快速梳理小说文本阅读要点,为文本鉴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构建小说文体知识思维导图是学生自主阅读与鉴赏的重要前提。

以2022年新课标I卷语文小说文本《江上》为例。第1、2自然段通过环境描写,交代伍子胥逃离楚国后暂时脱离危险,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江边。第3自然段通过侧面描写,交代吴国国情。下文描写伍子胥闻剑思友情、矢志复仇、赠剑渔夫、持剑自语,这也是小说的主要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渔夫对他的影响。伍子胥、季札、漁夫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人物作用是学生自主阅读时的鉴赏要点。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阅读知识思维导图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备的过程,如小说情节知识体系,结合最近几年高考,教师们相继补充叙事的知识点:叙事人称、叙事角度、叙事节奏、叙事腔调、叙事语言等。高考中外国文学作品的考查,让教师们开始关注“摇摆式结构”“延迟结构”等新知。在一年又一年高考真题的考查训练过程中,教师不断在小说鉴赏中使用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面对下一阶段的小说阅读考查。

(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明晰作品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文学阅读与鉴赏的重要前提,作家、作品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作家在时代中成长,其文学创作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体验、价值观念,作家往往通过文学作品,运用现实或虚构手法表现生活。学生通过文學作品的解读能够读出历史风貌、作家情怀、价值态度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鉴赏作品[4]。

时代不同,作家不同,尽管主题相同,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以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为例,同为革命文学,《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思考,如果不详细区分革命时代、革命对象、斗争方法、情感主旨的不同,学生很容易以“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这一套用语言解读鉴赏文本。同理,白居易的失意苦闷不同于柳永的不得志;苏轼谪居黄州与杜甫寄寓夔州的情怀又截然不同。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主张,能够为群文阅读、比较阅读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语文教师要给学生讲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作家流派,这也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要求与体现。

(三)代入小说知识体系,重视内容归纳梳理

弱化文本精读、没有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暗示信息是学生鉴赏文本主要的问题[5]。作为承载表意功能的文字,其背后的信息无比丰富,它需要读者调动文字解读能力、个人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方能挖掘出来。依然以2022年新课标I卷语文小说文本《江上》为例。对于第一段“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一句,学生需要调出关于伍子胥背负父兄被杀的血海深仇艰难出逃楚国,过宋投郑,辗转奔吴的故事,了解伍子胥前有江水阻拦,后有追兵不懈围剿的危险处境,才能理解“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一句:过江,便可奔吴,便可报仇雪恨。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掌握小说文本自主阅读模式需要学生学会批注。这一批注不是简单的字音词意的批注,而是代入小说知识点、归纳梳理小说内容、分析语句鉴赏要点的标注,是学生答题的前提。以2023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小说《给儿子》为例,阅读题目《给儿子》时,学生借助初中文学名著《傅雷家书》、高中《说“木叶”》的阅读体验,批注文体为对话体,写作对象为作者的儿子,叙事视角为第二人称叙述。学生提炼文本开头“总会”二字,批注“表现了儿子现在的稚嫩及时间的流逝,引发读者对成长的思考,代入成长体验”。这里的批注是对从小说题目开始,一直到行文结尾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的关注,这也是针对学生鉴赏答案不全面的主要解决方法。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的自主阅读思维模式看似烦琐,其实有章法可寻,简而言之即构建知识体系、联系作者背景、挖掘语句暗含信息。

四、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鉴赏思维模式

小说文本自主鉴赏思维模式为探究高考小说鉴赏类题目的设置规律,分析鉴赏题目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关系,归纳题目类型,并批注题目类型及答题要点。简而言之,构建题型及解题技法思维导图,在自主阅读时批注预设鉴赏题目及答题要点[6]。

以2023年新课标I卷小说文本《给儿子》为例。简答题第9题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撰写文学短评,学生阅读题目时需要构建文学短评创作知识思维导图,明确答题知识要点。文学短评在创作时需要设立正确、鲜明的观点,并能合理选择材料证明观点,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观点不交叉、有层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阅读时,围绕所选关键词,概括文本内容,批注哪些为观点语句,哪些为论证语句,从而精准答题。比如,学生选择第一组关键词作答,在阅读小说文本时,明确文学评论答题要求,围绕“未来、回忆、成长”三个关键词梳理小说内容,归纳概括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父亲回忆自己的过去、父亲期望儿子懂得成长三个答题要点。同时,在批注过程中,学生会引入小说艺术手法要点,关注文本的叙述方式是未来与回忆交织叠加,从而自主完成答案组织。

结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学生在阅读文本前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依规矩,成方圆”,这是探究高考评价体系下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思维模式的重要意义。语文小说文本自主阅读与鉴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简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木林.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深度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1(9):28-29.

[2]邹全胜.落实文本细读策略,提升小说阅读效率:以小说《祝福》阅读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22(19):82-83,86.

[3]吴骧.高考语文小说鉴赏“分析小说结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J].语文教学之友,2016(3):36-38.

[4]肖锦川.小说主题鉴赏类试题解题例析[J].新高考(语文备考),2017(11):42-45.

[5]吴骧.高考语文小说鉴赏分析人物形象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J].学语文,2018(4):55-57.

[6]林玉成.谈小说阅读的自主学习策略:以《祝福》为例[J].中学语文,2018(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