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琴
(前郭县达里巴乡中学,吉林 松原 138000)
2022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再一次强调了思政课的地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是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亿万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在这样的属性定义之下,总结前期思政课实践取得的成绩,发现当下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合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政课重要的任务与使命。
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是指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将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及同一学段思政课和其他课程进行衔接整合的行为。具体来说,包括了小学、中学与大学三个学段,它们之间要有序衔接、依次递进、螺旋上升,直至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可见,意识形态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与鲜明的阶段性,要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同时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实施教育,因而成为意识形态萌发、形成与巩固的重要阵地。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并将其贯穿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所有学段,就会把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核心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使他们认同并从小树立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因此,必须把思政教育前移,从基础学段就予以践行,补齐思政教育的缺口。[1]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后,各个学段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2019 年3 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自此,学校教育找到了立德树人的落脚点,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融入课程内容中,让立德树人成为一个长期连续的系统工程,在大中小学形成统筹渐进的格局。这与教育过程转化、内化、深化的规律是高度一致的,它让学校的思政课既能获得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完成普适性的推进,又能分层因材施教,体现各个学段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规律,也使松散的教育系统得到了整合,为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本质特征贡献了客观基础。
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各自为政的条块化状态。每一个学段均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标,不重视学段之间的过渡与衔接。这些问题反映到学生的学习中,就会使他们觉得课程乏善可陈,直接抑制了学习的兴趣。而一体化建设突破了思政课各守畛域、缺乏交流合作的困境,让各个学段之间不会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偏差,在内生需求被不断满足之后,一线教育工作者就获得了“实践—研究” 一体化的素材,各个学段之间也能相互助力,做好课程的衔接与整合工作,使学科的内涵、特色与科学水平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2]
思政课是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进行课程建设的,为此,我们必须明确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确保课程建设始终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真正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这些重要的论断已经在历史实践中不断被证实,形成了极为成熟的理论思想。思政课要将其列为理论指导,可以直接从中汲取养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根部打好基础。
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直接课程,其践行效果关系到接班人的培养质量,进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都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他们才能主动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因此,思政教育纵向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放松,确保道路的正确性与持久性,确保思政课培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
《意见》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是把立德树人、党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高度提炼的结果。教学内容不再囿于课本,而是把优质的课程资源、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数字化资源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覆盖与纳入,高度应和了《意见》 总体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部分,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同时也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内涵上获得丰富与更新。思政课程纵向一体化建设必须遵循个体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学段衔接上,以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征为依据。同时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授课的方式,丰富授课的手段,把改革的生机注入思政课程建设中。
《意见》 指出,到2025 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这就意味着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工作必须细化到各个要素,这些要素再进一步构建发展路径,完成从微至著的过程,揭示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
随着思政课程地位的逐渐提高,建立一个能够涵盖各个学段、统一学段标准、做好衔接过渡的独立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意见》 提出深化教学管理创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的要求后,许多具体的事务都要进一步梳理和落实。为此,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从宏观上统领协调各个学校(学段) 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从微观上针对当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机构横可以联络同学段学校,纵可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做好各个学段的贯通。在管理机构统一后,顶层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必选内容会根据各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统筹。独立机构的设立,让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有章可循,并在内部完成自我调节,在外部取得统一的标准,提升思政课程持续的感染力。
构建学科框架是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包括了目标的一体化、内容的一体化、形式的一体化与教育评价的一体化。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总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各学段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分层,让立德树人循序渐进地实现。如: 小学阶段以知识目标为主,中学阶段以情感目标为主,大学阶段以思想意识形态目标为主。其次,在内容上,先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把不同学段交叉重复的内容做出划分,然后根据《意见》 中的规定,把各个学段都没有涉及的内容补齐补足。[5]再次,在形式的确立上,要以学生的认知特征为基础。如: 中小学可以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利用好“开学第一课” “入团日” “入队日” 等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展开仪式教育,让德育活动载体得到活化;大学则可以依靠社会实践基地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法治教育等,这种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形式,让思政教育的内容一以贯之。最后,在评价层面,一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应用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校园内外的表现,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评价。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能否实现的最主观因素。在《意见》 中单独设立了一个章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阐述,又在其他章节对师资队伍的优化多有涉及。结合《意见》 与思政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至少可以在三方面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一是对教师的顶层价值观进行培训。教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深入学习。二是对教师的思政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要求教师必须科学熟练地掌握思政课程体系、目标、内容等,并对所教学段上下衔接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专业的学习。三是跨学科知识的培训。考虑到思想政治课涉及多个学科,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为了实现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培训,让教师队伍真正得到优化,可以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通过对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倾斜,让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不同学段的教师还要经常进行交流,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教育的“全视野”。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开设“大中小学同上一堂课” 的创新型课堂,让教师得到充分观察的机会,从实践中孕育真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6]
中小学在一个人的教育历程中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割裂的链条,因此,学校在制作课程表时就要有一种大局观。首先,要把思政课放在课程体系的中心位置,越是在基础学段,越不能让“主科” 随意占用思政课的课时。课时量跟上后,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就会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再去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这个路径顺序才是正确的,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才能从心底重视思政课。其次,要善于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把微课、慕课、空中课堂等引入常态化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进一步呼应了独立机构在内容设定上标准一致的要求。在教育部牵头建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上,教师也可以完成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线上答疑等一系列工作,还能够为学生下载一些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学、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无形中完成了德育的创新。最后,学校领导也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课的重要性。不仅要在物质条件上给予支持,还可以通过校报校刊把思政课从“副科” 的地位扭转过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处处有思政、时时可思政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与其相伴相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激活他们的使命担当意识。
综上所述,新时代思政课程纵向一体化建设是由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强化了思政课程在育人上的属性与地位。尤其是在《意见》 出台后,落实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从顶层设计到框架建立,再到教学师资的建设与教学细节的落实,使得思政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实现了科学路径循序渐进的良好态势。因此,坚持思政课纵向一体化建设的各项原则,完善当下的思政课教学,新时代的思政课必然可以担负起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