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娇琳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是发挥其精神引领价值的基础,亦是维持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在革命战争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留下了数量众多且类型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变迁,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散落和荒废,基于零散化特征,少数民族地区难以发挥出红色文化的价值,故此少数民族地区应当采取恰当手段,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探索有效方法和路径,促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最大化,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自信。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177—03
引言
少数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再次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在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经济层面能产生文旅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在文化层面能引导形成共同的向心力,坚定理想信念,故此对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是高度必要且急迫的。然而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仍然存在利用不充分、利用不均衡等诸多不足,导致其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探寻创新路径,从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发展,提升资源整合的效果,激发新功能,形成新优势,最大化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及价值。
一、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有形红色文化资源
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多产生于革命战争时期,距今已将近百年时间,如像旧居、战场遗址、烈士墓等红色文化资源,尤其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中,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多散落各地,并且多位于偏远的乡村中,部分有形红色文化资源因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出现老化与损坏,甚至出现荒废的现象。若不能将其进行资源整合并创新以及形成完善化的保护体系,则势必会导致有形红色文化资源的浪费和可惜,并且促使保护成本激增,该类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亦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红色记忆难以传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支撑与保障,有利于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有效激活少数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以避免部分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丢失和荒废。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是对其进行高效保护的主要手段,也是后续发挥其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
(二)有利于发挥红色精神引领价值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均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所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亦展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仍具备极强的现实精神引领价值,如鼓励艰苦奋斗、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自信等。零散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很难发挥其在该方面的价值,对于周边民众的影响力都尚有不足,更难以产生对其他地区民众的吸引效果。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则是将零散化的精神引领效果进行了功能优化、整合营销,使其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发挥自己独特的精神引导价值,从而巩固多民族的团结,将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精神延续下来,以期达到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自信,铸牢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有利于创造文化旅游经济效益
若想维持红色文化资源的长期稳定作用输出,则势必需要现实意义的辅助,单纯依靠有关部门拨款来进行保护,也仅是杯水车薪,长此以往,不仅资源环境过于滞后,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修复也会变得消极。利用地区优势,将自然、当地人文、民族风情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亦能为当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进一步带动和创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经济效益,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同时,在经济效益的保障下,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更为主动地对其加强保护。因此,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能够创造丰富的经济价值,并利用该部分价值回馈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上[1]。
二、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存在问题
(一)缺乏深度且合理的挖掘机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已整合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已难以发挥其重要价值,与新时代的文旅需求高度不匹配,单一的复古红色文化很难吸引到游客,并且与少数民族地区周边其他的文旅资源联动过少,综合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进展的不顺利[2]。较多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地点分散,虽处于在新时代背景下,但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机制,深层次的挖掘较少,大多仅停留在表层开发、基础开发的问题上,并且由于挖掘深度的不足,客观上也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重复浪费,加之较多少数民族地区所挖掘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形式上高度类似,不仅未能发挥有效价值,甚至还造成了与同地区其他红色文化资源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导致整合开发利用受到阻碍,加大整合困難,可见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缺乏深度的合理的挖掘机制。
(二)缺乏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协同营销
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应当是由有关部门主导,群众和社会共同作用来维持的,期望通过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最大程度创造出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整合开发利用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仍存在一定问题。对于红色资源的整合价值,大多体现在政治价值层面,较为注重社会效益,未能扩散至其他资源上,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相对单一;群众与社会等其他资源则较为注重经济效益,大多体现在经济价值层面,因此,各方期望差距较大,导致其投身该方面工作中的热情极大程度受限,缺乏各方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协同营销。在缺乏其他资源支持协同的前提下,单纯由部门主导完成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是高度不现实的。因此,探寻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积极整合资源,形成较大规模的整合利用协同营销的红色文化资源组团并扩散地区影响力,满足群众和社会组织等各方效益要求,方能达到整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目的。
(三)缺乏稳定的且充足的资金保障
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资金需求亦过于庞大,以遗址遗物为主的实体红色文化资源经历长时间的岁月侵蚀,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以呈现年久失修的态势,基础配套设施老旧,对其进行保护需要较多资金进行适当的翻修处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本身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过于零散,整合开发利用难度巨大,导致资金缺乏和不均衡,能够调用的资金相对不足,对外引资力度不足,该部分资金来源完全难以满足文化保护、环境改善、整合开发的资金需求,难以对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资金的不充足,很难形成配套的整合开发与保护体系。
三、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创新策略
(一)结合当地现有优势,构建高质量整合体系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当地现有优势匹配程度较低,整体呈现割裂化态势,仅将红色文化资源从“红色”的角度进行解析应用,多选择创建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基本形式。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所呈现出的红色文化资源多表现出千篇一律,同类型竞品过多,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均没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吸引力大大降低,故而导致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并出现了恶性循环。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时,应当以部门为主导,群众、社会等多方参与协同,充分结合当地优势,如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等,在新时代背景下,聚焦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发好红色声音、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记忆的形式为导向,创新整合模式,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民俗文化+人文风情+研学教育+乡村振兴”的整合营销,打好组合拳,应用整合营销的概念来完成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将地方特色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高质量环节,完善红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民俗特色优势,由部门主导,群众和社会多方参与协同,通过红色研学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特色风情体验等形式,将可用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多元化整合,构建起极具民族风情的红色文化旅游区,深挖当地红色文化内涵,巧妙地融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特色旅游体系中,打造好红色旅游特色名片,如在民俗活动中插入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民俗文化、民族景观环境中,深入领会红色精神。保证红色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又不是唯一因素。同时为减少各个旅游环节中的割裂感,可以进一步实现红色文化在各部分的普及,提升参与性与趣味性,将散落在地区各地的有形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衔接,形成一套完善化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体系,游客在此过程中既能享受到民族风情,亦能对所传达的红色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在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模式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特征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营销,助力当地经济振兴,进一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跨区域协同发展,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优化利益分配,助力红色文化资源整合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均是欠发达地区,因此,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过程中,群众和社会等其他资源所能获取到的经济效益过少,所構建起的红色文化整合模式未能创设出更高效益、更好作用。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除红色文化资源不够丰富、地点分散外,亦存在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当地应当明确,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需要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共同支持,方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3]。
故此在制定利益分配措施时,应当让各方资源明确自己可以在给予相应支持后,获取到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效益,自然会产生更高的参与热情,如有关部门可以利用红色文化内涵,树立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品牌形象,有效提高地区价值和地位,大力提升社会效益,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振兴;而群众、社会等其他方面可以利用红色旅游,构建产业链一体化,提高经济效益,助力当地经济振兴。通过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优化,给予各方资源组织参与其中的主观动力,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最大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能整体高度集中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上,而不是因为和自己经济效益关联较少而丧失主动性,不仅能快速实现地区致富,亦能加深当地群众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所具备的现实意义,从而实现主流价值观的传达与红色文化的社会层面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创新多元化融合发展,配齐配套红色文化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才与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劣势是客观存在的,故而在考虑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时,应当将现实意义放在首位,将限量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环节中,至少初步实现良好的经济运转,再完成后续的细节部分,逐步同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工作,与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发展。同时,创新对外引资政策,加强多渠道融资能力,提高资金保障,配齐配套红色文化资源,加速创新整合。人才也是资源整合的必要前提,至少负责大方向应用设计的人才,必须要对红色文化有较为深入且多元的理解,方能保证后续的资源均能投入到正确的方向中,吸纳红色文化高层次人才,进行人才资源整合,为整合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是信息宣传方面的整合,少数民族地区若期望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单独依靠当地群众是无法实现的,亟需做好对地区优势内容的宣传,吸引更多外界相关人士的关注,使其主观上愿意前往此处进行投资或消费,该方面需要充分应用当前的新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名片,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创新多元化融合发展,由部门主导,做好部门层面顶层设计,群众、社会等多方参与协同,将资本、人才、教育、旅游等资源与红色文化进行整合,配齐配套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方式,开发共建、共促、共赢的协同发展模式,促使少数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作用与价值最大化,有效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振兴、经济振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措施逐渐暴露出各类问题,如对于其资源的挖掘较为浅层、未能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群众和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需要少数民族地区重视红色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创新,科学发展规划,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黄霞.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4).
[2]宁波,张正惇,丁然.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以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3]赵心宪.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资源依托与红色文化融合问题——基于武陵山与渝东南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的考察[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