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教育的动机与现实价值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2023-12-16 05:37张海平刘云霞
职教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专升本范畴编码

□张海平 刘云霞

一、研究背景

高职学生专升本教育是指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通过一定形式的选拔考试或者面试,继续进入普通本科高校接受两年制的本科阶段学习,从而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该项政策起源于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该决定在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这一小节中明确提出,高职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随后全国范围内专升本的比例保持增长态势,根据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2022 年全国专科生毕业人数为471.57 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89.93 万人(普通本科86.62 万人,职业本科3.31 万人),全国专升本比例为18.2%。

在专升本教育比例扩大的同时,相关宏观政策也不断变化发展。2020 年9 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3]2021 年10 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具体举措中进一步提出“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4]2022 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5]从上述国家重要文件不难发现,高职学生专升本教育政策旨在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进职普融通。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高职学校在专升本选拔、课程衔接和人才一体化培养中的话语权很少,而且学生备考阶段严重挤压实习实训的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一些“订单班”“卓越班”“定向班”逐渐成为“专升本考试班”,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职业教育改革形成一定的阻力。

那么,专升本教育是否能够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是否能够在职普融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参与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数量日益庞大,专升本教育不再是所谓的“边缘教育”,这些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他们的利益诉求理应得到回应。根据目前的专升本教育研究文献来看,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少,中国知网直接相关的论文数量在30 篇左右,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高职学生专升本教育存在的现状分析、问题探索和对策建议等[6],深入的模式研究和理论研究尚处于比较浅层次的探索阶段。本研究围绕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动机和专升本教育的现实价值结构,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高职学生专升本教育的升学动机和现实价值理论框架,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模式历经20 余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庞大的高等教育学习群体。然而,教育界对该阶段学习群体的研究长期处于忽视状态,缺乏成熟的理论框架。随着参与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数量日益庞大,专升本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比如说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动机如何? 专升本教育是否能够满足高职学生的期待? 本研究选取毕业两年内专升本的学生作为样本,通过深度访谈获得样本专升本学习阶段的学习体验和就业感受,选用扎根理论对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动机和专升本教育的现实价值展开探索性的研究。

美国的两位社会学家Glaser 和Strauss1967 年在其专著《扎根理论之发现:质性研究的策略》中首次提出扎根理论一词。尽管Glaser 和Strauss 后来对扎根理论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分歧,并终止了他们的专业合作,但这种通过比较分析实证数据生成理论的方法迅速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范式。到目前为止,扎根理论形成了三个流派:自然涌现派、互动涌现派和参与建构派[7]。它们都强调从资料中生成理论,都采用连续比较法、编码、备忘录和理论抽样等方法和程序。在国内,运用最多的是采用Strauss 和Corbin 为代表的互动涌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要求,便于研究者开展相关人文社科研究。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团队借鉴他们的理论编码步骤,改造了Strauss 和Corbin 的三级编码程序,形成了更加符合本土研究情境的编码程序、方法和技术。

本研究也采用国内常见的三级编码方法,借助Nvivo11 Plus 软件,分三个步骤对访谈文本材料进行了编码和比较分析,即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对筛选出的所有文本进行逐字逐句以及逐个事件的编码,从而识别一些主题并将其归类,并形成初步范畴,同时在编码过程中采用了矩阵编码,进一步探索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学校类型在抽象概念中的差异性。在轴心编码阶段,将开放编码阶段提取的概念和范畴进行反复比较和分析,进一步开展归纳工作,然后提取出更为高级的主范畴;在选择式编码阶段,进一步对主范畴有机关联,并确定核心范畴和“故事线”,开展理论饱和度检验,最终构建出理论模型。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涉及本次研究的深度访谈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2023 年6 月和2023 年8 月),核心调查主题为“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动机是什么”以及“专升本教育的价值是否能满足学生期待”,谈话提纲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专升本对象毕业于广东省内19 所普通本科院校,共计44 人,其专科阶段就读于广东省内7 所高职学校。本研究访谈的方式为一对一,主要通过网络聊天、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等途径完成。在受访样本中男生为25 人,女生为19人,本科毕业年限为0—2 年,组织模式有联合培养、本部单独编班和本部混合编班三种。具体统计信息如表1 所示。

表1 访谈样本描述性统计(N=44)

三、数据编码与分析

编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要编码阶段,随机选择35 份访谈记录进行数据编码和比较分析;第二阶段为理论验证阶段,将剩下的9 份访谈记录用于检验理论饱和度。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需要识别所有研究材料文本中出现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的事件,并进行归纳分类,是概念识别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的编码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利用Nvivo11 Plus 软件对35 份访谈文本资料初步分析,并生成案例。通过对文本材料仔细地阅读,形成初步的参考点和事件,然后进行初步命名。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询词频功能形成了词云图,如图1 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比较关心的有就业、学习、本科学历和技术技能等。

图1 访谈材料词云图

二是归纳相似节点,并从归纳中理解概念的类别和属性,从而确定其维度构成,并根据理解进行编码。在此阶段,我们一共归纳出32 个概念(节点),如表2 所示。

表2 开放性编码形成概念与范畴

三是进一步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32 个概念(节点)中提取9 个比较高级的范畴。例如,把“缺乏实践”“荒废技能”“水平低下”“时间紧迫”“提升有限”“师范技能”“应用能力”都归纳为“有限提升技能”范畴。

(二)概念差异性探索

为进一步探索“技能提升有限”概念在“家庭经济状况”和“专业衔接”属性中的差异性,对“有限提升技能”范畴中“提升有限”节点和“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专业衔接”两个属性进行矩阵编码,结果如表3 所示,其中预期值是案例的分布比例,现实值是案例编码比例。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困难)同学和专业衔接相近(相同)的同学来说,他们对本科阶段技能提升有更高的追求,而专升本教育针对高层次技术技能的培养尚有待加强。

表3 家庭经济状况、专业衔接属性与提升有限节点矩阵编码

同理,对“跨越就业门槛”范畴中“跨越门槛”“拓展就业”“作用有限”节点和“学校类型”属性进行矩阵编码,结果如表4 所示,其中预期值是案例的分布比例,现实值是案例编码比例。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一般民办、一般公办和重点公办在跨越就业门槛上差异较小,而一般民办本科院校的专升本教育对于就业的作用有限。

表4 学校类型与跨越门槛、拓展就业和作用有限节点矩阵编码

(三)主轴编码

轴心编码是将开放编码所归纳出的范畴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提取主范畴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开放式编码阶段形成的9 个范畴进一步分析比较,把9 个范畴分为升学动机和现实价值两类,提炼出4 个主范畴,如表5 所示。

表5 主轴编码分析

(四)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并确定“核心属性”,进而处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并梳理出一条“故事线”,将碎片化的概念有机关联,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理论价值的综合体系。

选择式编码的具体步骤包含: ①明确资料的故事线;②对主要范畴、次要范畴及其属性和维度进行描述;③对初步建立的范畴进行检验,对概念类属进一步补充完善;④挑选出核心范畴;⑤在核心范畴和次要范畴之间建立联系[8]。

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及系统分析,本研究通过反复比较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并多次回溯原始事件记录,确定“专升本教育与学生期待存在差异”是选择式编码的核心范畴,围绕这一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由于传统学历观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他们“被迫”转向专升本教育;专升本教育在跨越学历门槛以及拓展就业上有积极的作用,却在最重要的技术技能提升上停滞不前。以此“故事线” 为逻辑推演,本研究将主范畴、基本范畴和概念整合在一起,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所有范畴和概念的联系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升本动机与现实价值理论框架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指对数据中的概念性指标不断地进行比较,直到指标不再进一步产生理论规范或细化。通常我们很难确定一个范畴/概念在理论上何时会达到饱和,这一范畴/概念有可能在一个比较组中饱和,在随后对他组进行抽样检验时,同样可能无法确定该范畴/概念的任何其他属性或者维度。为充分保证扎根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通过4 个步骤来充分检验理论饱和度:一是根据扎根理论发现者之一Glaser[9]指出的将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所形成的概念或范畴间隐含的相互关系进行概念化处理。二是通过比较现有相关文献,将初步构建的理论及概念与已有的文献和概念进行不断比较,通过反复比较后发现,并没有再出现新的概念维度。三是使用相同方法对留下的9 份访谈记录进行编码,通过与之前的编码进行比较分析和反复核对,结果发现这些访谈资料在充分分析后结果均与先前的关系属性和概念维度相符合。四是请教职业教育领域内多位权威专家,他们充分肯定了本研究的编码结果和理论框架模型。综上,本研究认为初步建立的选择式编码在理论模型上是饱和的。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与样本反复沟通的基础上,通过编码和比较分析,并结合多位教育专家的意见,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较好地建构了高职学生专升本教育的内在动机和现实价值理论框架,主要观点如下。

1.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教育的动机可以分为提升职业技能、跨越学历门槛和跟随他人发展三类,这三类之间相互联系,提升职业技能和跟随他人发展的共同因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适配度有待提高,而学历门槛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2.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教育的价值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深化理论知识,有限提升技能;二是扩展交往圈层,共享各类资源;三是提升学历,有助扩大就业选择权。这三个维度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学历是基础功能,扩展圈层是发展功能,技术技能提升是关键功能。

3.专升本教育价值与学生期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专升本教育在跨越学历门槛以及拓展就业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却在最关键的技术技能提升上停滞不前。

4.专升本教育在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和推进职普融通中的作用有待提高,高职学生参与专升本教育需要综合考量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家庭经济条件和专业就业情况等因素。

(二)对策建议

从国内的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看,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阶段学习这种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关键在于理顺这种融通模式,真正做到无缝衔接,推动青年学生多元化发展。

1.政府层面:统筹规划,推动本科层次教育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为32 所,预计2025 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将不低于10%。根据本研究组对所在学校2023 届毕业班开展的抽样调查,有近五成的同学有专升本的意愿,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开的数据同样显示专科学生升本的意愿比较强烈,2022 年省内专升本报考人数达15.98 万人。显而易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尚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升学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应在顶层设计层面推动本科层次教育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高质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以产业岗位需求为逻辑起点,对标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规格,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职业本科学校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同时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二是改革现有的专升本考试模式。在机制上打破普通本科院校为主导的考试模式,增加高职院校的话语权,在考试内容上突出职业技能的考核,在考试时间安排上尽量避免干扰高职教学安排,在考试方式上采用分类考试的办法,针对不同的报考群体,采用多元的选拔方式。三是加强普通本科院校专升本教育质量监控。从访谈材料中可以看出,民办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且学费偏贵。而公办的高水平大学招生名额非常少,不利于发挥专升本教育在普职融通中的积极作用,在主观印象上给职业教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行业重点企业,采用合作专项培养模式招收成绩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职毕业生,从而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转换通道。

2.社会层面:营造氛围,扩展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由昔日的“卖方市场”过渡至“买方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加剧了学历歧视,不仅违背了就业公平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人岗错配。智联招聘联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多家教研机构形成的2023 年度《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白皮书》显示,大专学历在不同学历毕业生职位量分布中的占比仅为17.17%,在招聘岗位方面,企业对大专生需求岗位偏基础,集中在技术支持、销售顾问、客服和行政专业等。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录过程中,学历的要求也基本上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不难看出,高职学生选择专升本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于就业市场的学历门槛和弱势地位,这一点也集中体现在本研究的访谈材料之中。然而,高职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他们的就业与发展理应受到重视。社会各界应打破“唯学历论”的固有思维,坚持职业行动能力导向,注重实践,让高职学生凭借自身的一技之长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同时,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提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充分激发就业热情,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的良好风尚,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局面,消除偏见和歧视。

3.学校层面:无缝衔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访谈材料来看,当前专升本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历衔接,本科阶段的学习与高职专科阶段的学习在内容上存在二元割裂,专科阶段突出技术技能培养,本科阶段按照学科型人才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在本科学校学习比较吃力,毕业后理论掌握得不如全日制4 年学生,自身的技能面临生疏退化。因此,提升专升本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体系的衔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坚持类型教育的定位,提升专业与课程内涵建设质量,扎实做好校企协同育人。只有培养的高职人才质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能够做到毕业即就业,到岗即上手,才能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广大的高职学生亦能安心就业,在技术岗位上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个人发展愿景,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成才多元化。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我国人口总量、年龄结构的变化都将深刻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高职学生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重要生源。普通本科院校需主动对接高职院校,精心布局适合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点专业,熟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层次设计、双师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和帮助学生就业上主动作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大改革力度,比如校企联合培养、高职本科联合办学和设立职业技术学院等,切实提升专升本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4.学生层面:结合自身,实现个人跨越式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并非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越多越好,也并非所有的专业都需要本科层次的学历作为支撑,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收集的访谈资料也充分证明这一点,在同学们回顾两年来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和就业经历中,职业生涯规划涉及的最多。高职学生应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理性选择是否参与专升本教育。一般来说,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主要有目标、知己、知彼和行动。目标就是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和产业领域,知己则为认真评估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家庭条件等,知彼就是要了解对应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位优势、学费支出和资源共享情况,行动意味着一旦做出抉择,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能摇摆不定。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基本建构了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教育的动机和现实价值理论框架,并从4 个层面提出优化专升本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访谈的样本仅限于广东省内,由于每个省份专升本教育的差异性,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访谈资料的质量和访谈的效果。其次,大部分样本都为曾经任教过的学生,他们在谈及专升本教育价值时可能会碍于情面,对某些制约因素会有所保留。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推进。例如,通过大样本对其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开发,并进一步检验其信度和效度,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弥补研究不足。

猜你喜欢
专升本范畴编码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