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彬“官中书舍人”考

2023-12-16 15:46徐境怿
新美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舍人中书

徐境怿

吴彬作为晚明一位性格独立、画风特立的画家,有关他的研究,自20 世纪70 年代由高居翰、苏立文发其端,继而引起海峡两岸学者的关注,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都以研究吴彬画风为主,未对其生平史迹有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其中针对吴彬缘何“官中书舍人,授工部主事”一问,因善画、善书,还是善应制文, 一直没有定论。

查检历代官职制度,“中书舍人”一职自南朝宋初设立。1参见[清]纪昀,《历代职官表》卷四《内阁下》,清武英殿刻本。至明代,这一职务略有变化,《明史·职官志》载:“洪武七年,初设直省舍人,秩从八品,隶中书省……建文中,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升正七品,入文翰馆,隶翰林院……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2[清]张廷玉等纂,《明史》卷七四志第五十职官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叶八。归纳起来,明代中书舍人分三类:中书科中书舍人、两殿中书舍人(文华殿、武英殿)与两房中书舍人(诰敕房、制敕房),其主要职能就是掌办制敕、诏书、册表、碑额、题奏之类的工作。一般都由善书者或擅长应制文者担任。任者多举人、进士出身,也有大臣子孙荫授。相较而言,对中书科与两房舍人要求最高,多由科举正途获选。两殿舍人次之,可由“杂流”出身者担任。明代后期,纲常废弛,舍人制度失去控制,亦不太为人重视,仅为装点门面而已。

有关吴彬的记载,大多记其因为善画而荐中书舍人。如成书于1631 年的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中记载:

吴彬字文仲,闽人。万历时,官中书舍人。善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皆对真景描写,故小势最为出奇,一时观者无不惊诧。能大士像,亦能人物。3[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卷四,第128 页。

此时吴彬或许还在世,朱氏所记尽管简单,应出入不大。不过,由于这一史料后半段是对吴彬画风的评价,故而造成后来者对吴彬生平的误判。最为典型的是姜绍书的《无声诗史》4成书于康熙五十一年(1711)。:

吴彬字文中,莆田人,流寓金陵。万历间,以能画荐授中书舍人。5[清]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清康熙五十九年李光映观妙斋刻本,叶十四。

之后,《明诗纪事》《明画录》《闽中书画录》《福建通志》《历代画史汇传》《图绘宝鉴续纂》等,均沿袭此例。只有在《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七与《莆田县志》中提及“万历中召见”且“官中书舍人”,6参见[清]廖必琦修、[清]宋若霖纂,《(乾隆)莆田县志》卷三,清光绪五年补刊本民国十五年重印本。至于因为什么而被召见,语焉不详。《秘殿珠林续编》卷四“乾清宫藏四”和《秘殿珠林三编》不但没记吴彬“官中书舍人”,还误记为“嘉靖时召见,授工部主事”。古人著书之疏漏如此,能不无憾乎!

那么吴彬究竟有没任职中书舍人呢?检吴彬友朋诗文可证此系事实。举例如下:

一、何乔远《镜山全集》卷十五中收录一诗,题为《枝隐歌追次王元美为中书吴彬赋》。7[明]何乔远,《镜山全集》卷十五,张家庄、陈节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478 页。

二、郑之玄《克薪堂诗文集》卷六中录诗《枝隐菴诗赠吴中翰文中》。8参见[明]郑之玄,《克薪堂诗文集》卷六,日本京都大学尊经阁文库。

三、姜绍书《无声诗史》中载:“友石(米万钟)绘事楷模北宋以前,施为巧赡,位置渊深,不作残山剩水观。盖与中翰吴彬朝夕探讨,故体裁相仿佛焉。”9同注5,叶十三。

四、姚旅《露书》中记载了一则轶事,云:“米仲诏(米万钟)家童有下红者,中翰吴文中谓:‘己尝病此,医治皆不效。后验之内痔耳,一药而愈,则此不当问内科,当问外科。’余剧之,曰:‘亦非外科,中书科耳。’”10[明]姚旅,《露书》卷七,刘彦捷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162 页。

上述四人,除姜绍书是江苏丹阳籍,其余三人皆为吴彬同乡,曾同时客居金陵,有过交往。他们称吴彬或“中翰”,或“中书”,均可佐证吴彬曾任中书舍人一职。

何乔远在另一首诗《王元美先生复仿苏子瞻〈辘轳歌〉体为吴彬赋壶山别墅聊复次之以博一笑》中写道:

……

昔年落笔中书堂,貂璫观者如堵墙。

匼匝屏风十丈上,飞白填金郁相向。

神宗好书无不有,爱看君书开御牖。11同注7。

此诗记叙了吴彬在中书堂屏风上作飞白书,围观者众若一堵墙,热闹非凡。而且“爱看君书开御牖”,深得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喜欢。诗里还提到“吴君薄暮出凤池,黄芽赤根乱睥睨”。12同注7。“凤池”即“凤凰池”,唐朝时是中书省所在的地方,后人借“凤池”指代“中书”办公之地。由此可推知,吴彬不仅曾“官中书舍人”,且擅画之余亦擅书。

郑之玄《枝隐庵集序》中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曰:

枝隐草者,莆吴文中,裒其所为应制之诗若文,每进献,当上意者也。昔在神祖好古文,政治之暇留翰墨,缥缃玉轴,罔弗览观。书法遒美,龙翔凤舞,时落人间。故事殿中翰笔札待诏,诸有撰述,以付词林。上皆以命殿中之能者而品题其篇,旋属缮写,或命篆、命隶、命飞白、命大狂草。凌云之榜,不假手于仲将;夜珠之句,不借评于昭仪。为甚盛事,是故文中之在中翰独著。13[明]郑之玄,《克薪堂诗文集》文集卷四《枝隐菴集序》,叶十三。

这则文献清晰地记载吴彬是属于“两殿舍人”,负责“笔札待诏”。每当皇上看中哪篇文章,即命舍人们缮写,或篆或隶,或飞白或狂草,其中以吴彬最为著名。

在郑之玄的另一首诗《枝隐菴诗赠吴中翰文中》中,也有相近的记录:

夫君何矫矫,抗身青云际。橐笔事定陵,高才肆文艺。

染翰凤池头,宣索乃应制。煌煌金罘罳,错落清庙制。

至尊亲赐劳,淋漓天语逓。宝墨降上方,光怪不敢睨。

意欲双钩出,榻之用垂世。君才信如神,下笔无不诣。

当其拨浓墨,山水以意系。烟云翳丛木,微茫森有气。

即使右丞为,辋川失妙丽。夜梦五百僧,古怪神智慧。

稽首乞图形,一揽穷合离。始知笔墨工,可以通冥契。

咄咄长安中,浑无自娱技。获君一两笔,摩挲目淫殢。

爱君枝隐菴,壶中种薛荔。木兰水清浅,宜可容鼓枻。

丘壑何天然,毋乃画图势。君名悬日月,安得奋归袂。

惟我百无能,斯当返漱砺。愿为双鹪鹩,从君求所说。14同注8。

此诗补充说明了吴彬任职中书舍人时近侍神宗,可谓荣光无限。郑之玄又称赞他的绘画“即使右丞为,辋川失妙丽。夜梦五百僧,古怪神智慧”。看来,应制诗文、书法、绘画是吴彬任职中书舍人的三大绝技,正如焦竑在《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中所称赞的:“即娴词翰,兼综绘素。团扇持而为牸,屏风点而成蝇。高步一时,无惭三绝。”15[明]焦竑,《澹园集》卷二一,中华书局,1999 年,第368 页。

郑、焦二氏提到吴彬的“三绝”,均是先文后书再画的次序,看来在当时是共识。除此之外,吴彬还有“一绝”,即会“双钩响榻”,用来刻帖复制传播。明神宗皇帝自己很喜欢书法,一遇到好的应制诗文,“上皆以命殿中之能者而品题其篇,旋属缮写,或命篆,命隶,命飞白,命大狂草……是故文中之在中翰独著。”不仅如此,还常让吴彬“双钩”他自己的书法,“榻之用垂世”。明季虽然纲常废弛,但还没到任意违背祖制的地步。“中书舍人”的录用,仍以“文”“书”兼擅、娴熟词翰者为主。

很可惜,目前未见完整的吴彬传世书法作品以及为神宗皇帝“双钩”上石的刻帖,无法给他的书家身份提供论述支持。但从画作题款上可以看出,吴彬五体皆能。据统计,其传世画作上篆书署款十九件,隶书署款四件,楷书署款四十三件,行草署款三十六件,可称得上是全能书家,这在历代画家中也是罕见的。根据题款书迹来看,其篆书根基《说文》,笔调雅健。笔画两头出尖的写法,源自赵孟頫一路。隶书结体方中带长,提按转折有楷书的痕迹,惜不多见,难窥全豹。楷书则以小楷为主,焦竑说他能“屏风点而成蝇,高步一时”,16同注15。不是过誉之词。其小楷得钟繇法,似又取径祝允明、王宠,结法小疏,姿态纵逸,宛转古雅,也称得上是上乘水准。行草题款往往草多行少,以孙过庭《书谱》为范,使转流丽,连绵不绝。而收笔出尖,与陈继儒等晚明书家似同出一轨,盖时代压之,不能高古。总而言之,吴彬的书法不输明季任何一家,能得到神宗皇帝的赏识,亦在情理之中。

但吴彬是如何获任中书舍人一职?笔者在郑之玄《枝隐菴集序》的后半段文中找到记载,曰:

文中初以起家,试殿中第一。所为应制诸作蒙褒答者,万寿诗、歌、赋各一。上于诗,谓其声响绝尘;于词,谓其古雅,堪择入乐府;于歌,谓其爽朗,令人仙仙霞举;于赋,谓其句炼意弘,得作者之法。淋漓宝墨,辉煌赐赉,藏之后世,侈于冠绅。书生之遇,斯以荣矣。17同注13。

这段序言讲到吴彬曾“试殿中第一”,笔者遍检各方文献,无有佐证。但提到吴彬能应制文,诗词、歌赋皆合上意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应是事实。吴彬的《枝隐菴集》可能收录了不少此类诗文,遗憾的是该集现无从觅得。

吴彬客寓金陵时,文名远播,“秦淮湾,长千里,无人不知文仲子。众口争传枝隐词,一时价贵长安纸”。18[明]于若瀛,《弗告堂集》卷六,明万历刻本,叶一。大约在1600 年前后,曾谋刻《枝隐菴诗集》,请叶向高等人作序。据叶向高《枝隐庵诗集序》云:“因裒集其所得,其诗自王元美(王世贞)、吴明卿(吴国伦)而下,凡若干首,付之梓而属余为序。”19[明]叶向高,《苍霞草》卷八,明万历刻本,叶七。可见,吴彬当时与晚明文坛“后七子”中的王世贞、吴国伦,以及文坛领袖叶向高、焦竑、曹学佺、于若瀛等都有交往,实力不可小觑。

之后吴彬入京任职中书舍人,又写了一些应制性质的诗、歌、赋以及谢表,自认为可以传世,再度谋刻,并将书名改为《枝隐菴集》,请同乡郑之玄作《枝隐菴集序》。吴彬客寓金陵时,通过何乔远的关系,结识了王世贞,三人交往密切,何乔远云:“我非吴子复谁与,司寇久失文苑愁,乃今我与吴子游。”20同注7。王世贞曾作《枝隐歌为中书吴彬赋》《仿苏子瞻〈辘轳歌〉体为吴彬赋壶山别墅》,惜二诗遍检王氏诗文集,皆未见。

值得注意的是,叶向高在《题吴文仲枝隐菴》诗中,未提及吴任职中书舍人一事。说明此事发生在叶向高赴京以后,亦有可能是叶向高进京任宰辅后,向明神宗推荐了吴彬,具体待考。因此,高居翰认为吴彬在万历初任职中书舍人一说,是值得商榷的。

再次引用的何乔远《王元美先生复仿苏子瞻〈辘轳歌〉体为吴彬赋壶山别墅聊复次之以博一笑》一诗用以佐证这一说法:

……

我非吴子复谁与,司寇久失文苑愁,乃今我与吴子游。

何生镜山久落魄,如今起废官不薄。

……

吴生胸中开八窗,腕中复有千株树。

千株树色壶山长,如今移种宫未央。

昔年落笔中书堂,貂璫观者如堵墙。

匼匝屏风十丈上,飞白填金郁相向。

神宗好书无不有,爱看君书开御牖。

方朔金门大隠仙,君亦仍旧壶山禅。

壶山有禅还有仙,双修饱吃金门烟,金门烟中米家船。

元美西州君回驾,又求何生一笔泻。

长安春雪袁安寒,牛衣苦少日三竿。

三竿起忆上林树,知君骑马来复去。

来时骑马去时归,雪深不畏马蹄滑,上林如此春复夏。

当阳圣主正英多,君当复献上林歌。

上林作歌歌喜起,帝城云阙春树雨。

春树回春转后胙,香气如闻馥殿椒。

唾壶不击暮年烈,但喜腰杯歌腊月,故乡壶山梦还涉。

梦中壶山若可度,布衣还忆来时路。

布衣如君太杰奇,能酒能画复能诗,诗成复尔携琴至。21同注7。

何乔远万历丙戌年(1586)中进士,未赴任而“太淑人之讣至”“借林震西公池馆养疴三年”,三年后(1589),“服阙谒选,得比部”。22[明]李焻,《先师何镜山先生行述》,载[明]何乔远,《镜山全集》,第67 页。在京做官六年,后因上疏屡批逆鳞而遭革职,“山居几三十年”。23同注22。明神宗逝世后光宗即位,何乔远于1620 年再获起用,任光禄少卿。即诗中所言“何生镜山久落魄,如今起废官不薄”。何乔远回到北京,与吴彬重逢。吴彬客居京师“米家船”,当在米万钟勺园附近,时相过从。“飞雪流云双总稡,敲门又有吴君辈”“长安客邸绝烟萝,吴君不厌时我过”两人在一起豪饮为乐,“酒酣耳热数大举,遂令何生汗如雨”。从诗中“梦中壶山若可度,布衣还忆来时路”还可知在1620 年左右,吴彬已被降职为“布衣”,为此,何乔远还勉励他“当阳圣主正英多,君当复献上林歌”。

吴彬为何被降职,其中的曲折,目前无确凿资料可证。李流芳《送汪君彥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中提到:

……

君不闻京师画工如布粟,闽中吴彬推老宿。

前年供御不称旨,褫衣受挞真隶畜。

此事下贱不可为,君但自娱勿干禄。

……

君应朝夕进苦口,勉之闭门发䇿,勿妄侈交游。24[明]李流芳,《檀园集》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7 页。

诗中提到吴彬不“称旨”的结局是“褫衣受挞真隶畜”。因此,李流芳也劝汪彦同不要尾随吴彬赴京任职,认为“此事下贱不可为,君但自娱勿干禄”,还“勉之闭门发䇿,勿妄侈交游”。似乎是在总结造成吴彬供职中书舍人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因“侈交游”而导致“不称旨”。李流芳最后一次赴京赶考是明天启二年(1622)春,与好友闻启祥(字子将)一起抵京郊外,惊闻东北重镇广宁于正月十三日被后金攻陷,急忙南归,绝意进取,“如今怕说长安道”。因此,此诗当作于1622 年或之后。据此推断,吴彬被革职的时间约在1620 年。

那么,吴彬是什么时候离开金陵入京任职呢?据其在《山阴道上图》的跋文云:

米仲诏先生才品高古,其结业直驾襄阳氏而上。寓内仰止者,袭其书画词翰,不啻珙璧。余幸神交于辛丑(1601)冬,识荆于丁未岁(1607),顷先生拜邑侯之命,治古棠,以此长卷索图……万历戊申岁(1608)冬日,枝隐生吴彬识。

可知1608 年冬,吴彬尚在金陵。现藏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艺术馆的《山水图》(1591)和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十六应真图》(1591),款皆署“万历辛卯岁,于温陵客舍图之”。“温陵”即今之泉州,说明吴彬此时可能还未至金陵。而通过对吴彬一生画作的梳理与考察发现,笔者发现自1593 年至1613 年,其署款多为“文仲子吴彬斋心拜写”“枝隐头陀”“枝隐生”“枝隐菴主”等。1614年后,署款多为“吴彬”,间署“枝隐生”“枝隐发僧”等。由此推断1593 年至1613 年,约为吴彬客寓金陵的年限。

故而笔者认为,吴彬任职中书舍人的时间大约在1614 至1620 年之间。至天启年间,估计在1624 年,受好友米万钟被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所诬陷的影响,吴彬倍感失落,屡訾议魏忠贤而被捕入狱。也有可能与叶向高与魏忠贤的政治集团斗争有关,待考。至于何人施以援手解救,何时出狱,出狱后归隐莆田壶山别墅,还是云游四方,盖付阙如,留下谜团。

猜你喜欢
舍人中书
唐代中枢决策机构内外制与词臣草诏权之争
明朝立国前后的军中舍人与演武余丁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唐代的政事堂不等同于宋代的中书门下——从浙江高考卷中的一道选择题说起
《宋史·職官志八》楊億疏補正(下)
论熙宁时期中书财政权力的演变
论唐代中书舍人的职权
感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