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碑》碑主姓名不存,方志未录,于史无征。由残存碑额及碑文可知碑主为王姓舍人(从事君之季弟也)。舍人,职官名。战国至秦时,舍人为权贵政客之依附者,与家臣、宾客类似,多为私属身份。及汉时,舍人逐渐走向规范化,为官设职位。颜师古《汉书注·高帝纪》载:“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后遂以为私属官号。”碑主王某官至舍人,当为皇室或官宦近臣。而舍人这一职官,大多在具体部门中负责具体事务,唐人李贤注《后汉书·百官志》载:“灵台待诏四十二人,其十四人侯星,二人侯日,三人侯风,十二人侯气,三人侯晷景,七人侯钟律。一人舍人。”碑文第五行首字残缺,唯存一末笔长横,经考辨或为“灵”字。据此句“(灵)台之格,展浑仪之枢”与下文“考异察变”以及颂辞中的“运天枢,厘三辰”等,可证实王某为灵台待诏之一的舍人。碑文又称王舍人“肇自岐嶷”“治尚书欧阳”,可推知其身份为年少聪慧之儒生。而舍人这一职务秩级较低,正合碑文中所称“位不超等”。其才高位轻,实难兑现“辅国济民”之愿,是故碑主“感清英之处卑,伤美玉之不贾”,终“歼我良人,年卌,大命陨终”。以上碑主生平大略皆由残损碑文推知,尚无旁证可论。
《王舍人碑》与《三老赵宽碑》(一八〇)、《校官碑》(一八一)及《白石神君碑》(一八三)同属东汉灵帝光和年间所刻,然而形制、风格均不相似。《三老赵宽碑》与《白石神君碑》俱为圆首碑,有额无穿。碑座形制不详;《校官碑》碑额呈圭形,碑身有穿。前人大都认为,汉时碑座多系横长方形,龟趺螭首碑自晋方始。但《王舍人碑》为龟趺螭首,存世汉碑有此形制者,除《樊敏碑》(二〇五)外,仅此一例。
《王舍人碑》书法风格较为独特。该碑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六年(一八三),此时隶书已然发展成熟。清王澍《虚舟题跋》云:“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其说可从。王舍人碑字形结体稳健端正,间于《礼器碑》(一五六)与《史晨碑》(一六九)之间,当属工整峭丽一派。其用笔夸张,横画、捺画及钩画收笔皆大幅度上扬,圆融飽满,肥厚灵动,偶有点画已具备楷式。结体呈纵势,异于同时期大多隶书之横势,间有险峻之字,稳中寓险,自出新意,富于奇趣。(刘元堂 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