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构建分析

2023-12-16 19:34:12杨文正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生活化数学知识

杨文正

随着“双减”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指导,通过巧用生活案例、构建生活情境、整合生活素材和开展生活实践等诸多教学形式,真正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一、巧用生活案例,感知知识形成过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表明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即将生活中的资源合理引入课堂,实现与课堂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和谐、熟悉的氛围中探索和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优势为出发点,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认识数学价值。对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巧妙地对生活案例加以运用,并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达到强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案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以“果农售卖苹果”的事件为例:在与供应商交流的时候,当地物价部门有明确规定,不得低于4元每公斤,但是也不能超过10 元每公斤。从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如若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设置最高价格销售,那么每天能售卖40 公斤,单价降低1 元的时候,销售会多3 公斤。整个销售活动中,日均成本达到2000 元,若想确保日均销售收入达到800 元,那么应该如何定价?在这样的生活案例中包含了数学方程的知识点,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和交流,试着得出正确答案。假设将单价定为x元,则是x[40+3(10-x)]-2000=800,解出x就能得出单价。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活案例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展开综合论述,让学生在探讨案例的过程中形成正确认知。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也能在具体的生活中深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实现二者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寻找和发展,形成高效学习的良好局面。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兴趣生成

生活情境的构建可以方便教师将学生顺利带入对应情境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难度系数不断增加,教师也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设置对应的生活情境,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合理划分。生活情境的构建以再现真实场景为重点,通过模拟与分析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索中。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模拟现实生活,而是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探索,合理分析问题,为构建生活化数学情境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和认识数学概念。

概念有着严谨、抽象的特点,这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不够强烈。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现,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要在具体的情境内分析和记录知识,形成理性认知。例如,在“正负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如今天温度最高是+10℃,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3℃等。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

生活情境的设置需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从情境中思考、探究,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科学指导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具有很大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应用应该取舍适当,避免出现教学极端化的情况,要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依托生活素材,创新教学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点更加贴合实际,更加注重知识和生活的有效结合,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丰富性极强的生活素材,借助生活素材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受地域特征、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单一的数学教材无法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基于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或者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添加一些生活素材,让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材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在新课程教学实施后,教师应该确保教学资源的生活化,适应当下初中生的认知需求,逐渐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例如,在奥运会上,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第二名、第三名和第一名国旗的高度是否一样?此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红旗升起的激动时刻,利用数学思维,观察国旗升起的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国旗看作矩形,沿着不同的方向平移,在分析、归纳、总结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平移的基本规律。

四、开展生活实践,优化数学课程教学形式

初中数学兼具综合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原则。课程活动实施的时候,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课程进行有效管理。而教师根据学情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系统、合理的生活实践活动,则可充分体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围绕某个单元设置主题,并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展开深度探究。如在八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围绕“房屋装修”的问题,通过已知面积的真实房屋图纸,让学生设计相应的装修方案。在房间的装饰中需要铺满瓷砖,那么选择何种类型的瓷砖,需要使用多少瓷砖,如何设计电线的铺设方案等。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需要结合数学知识将轴对称图形、三角形知识渗透其中。整个探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主动留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往后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出发点,开展生活化、社会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家长在存钱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优惠方案,如何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部分,还需要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分析。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真实感受到解答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初中数学课程中的生活实践活动是记录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认知水平会在整个过程中有质的提升,而教师也要抓住这一契机,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数学的核心本质和内涵,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基于各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情况,适当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将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这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符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30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1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认识相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