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君
摘 要:作业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减轻负担、促进能力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等作为目的,探索更加有效的作业设计模式,改善学生的课后学习体验,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的要求。因此,笔者开展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的有效设计”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高年级学生正处在数学思维快速成长的年龄阶段,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和能力上的进阶,可以为学生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的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设计中,仍然存在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做题量、忽视学生成长规律的问题,导致学生课后学习效率不理想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双减”政策的研读,正确理解“双减”的意义,探索更加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作业设计方式,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质量,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一、加强学情分析,实现分层设计
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分层情况,因此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已有知识经验等,结合对学情的正确认识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从而避免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的情况,让学生在点滴的积累中获得巨大的进步。
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基于不同的侧重点来设计作业。
对于A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掌握十分不牢固的情况,无法比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规律,不能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要注重借助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完善基础,比如给学生提供用于复习、归纳整理的微课视频,而不是通过让学生大量做题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对于B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牢固,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喜欢以大量做题的方式来巩固知识,不注重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注重借助作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发展学生的数学目光,让学生通过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优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对于C层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学习能力也比较好,有自觉性,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运算等素养上的成长,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数的运算”的模型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此,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后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指导,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质量。
二、丰富作业类型,促进能力发展
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设计形式多样化的作业,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一)调查作业
调查类型的作业可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敏感性,让学生在分析、推理、对比等思维活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数学的实用性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调查类型的作业,内容为:自主选择一个要调查的对象(如某种水果在不同季节的价格、不同月份的平均气温等等),使用适合的方式来获得相关的数据,包括上网调查、用书籍调查等等,利用调查到的数据来制作出一份折线统计图,真实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且制作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这样的作业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获得数据意识、数据能力等素养上的发展。
(二)说理作业
高年级作业设计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让学生懂得如何高效率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说理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绪,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说理的作业,具体的要求为:按照以下的方式来找出48、64这两个数的因数:①回顾找因数的方法;②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开始找因数,需要使用语言的方式将找的过程详细地描述出来,每次说完再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③在找完之后,再次观察,说一说在找因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例:因数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因数一定对应着另一个因数,1除外)。
(三)观察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布置观察类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获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用到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的场景,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分享。如此,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实用性价值。有的学生发现写字楼经常会使用字母来进行表示,包括A座、B座等,还有扑克也会使用A、J等字母来表示数字,衣服上的尺寸会使用S、L等来表示……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形成更精准的理解,为学生之后学习方程等知识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作业
实验作业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基于高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教师有必要设置实验型的作业,促使学生实现在做中学。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量感,教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测量出土豆、石块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于这项任务,学生可以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学生找到了一个正方形的容器,在里面装上水,测量出水的高度,之后将不规则物体放进去,再次测量出水的高度,水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有的学生选择了土豆这一事物展开测量,想到了将土豆制作成土豆泥的方法,通过将土豆泥制作成长方形块状的方式来展开测量,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如此,既加深了学生对公式、单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获得了提升,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意义,一举多得。
三、实现个性评价,增强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成长,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正确理解学生当下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因此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表现时,教师要注重使用发展性的评价,基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规律来指出学生的进步需求,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出评价的实际价值。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个性档案,真实记录下学生的成长情况,包括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等等,根据学生的进步或者退步情况来做出适合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要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基于评价的结果来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以恰当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成长潜能。在评价手段的使用上,教师也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成果展示舞台,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学生,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评价。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实施分层设计、多元设计、个性评价等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決中来,让学生在具有精准性、实效性的作业完成中获得素养上的成长,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将数学作业的育人价值真正地展现出来。因此教师要重视起对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制定作业方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单美琴.“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文理导航(中旬),2023(09).
[2]祁妙.“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J].学园,2023(26).
[3]彭国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26).
[4]周燕花.逆向视角:打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另一扇窗[J].阅读,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