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琳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可通过心脏起搏器的电脉冲刺激心肌细胞,促使心脏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缓解病情[1]。但患者在此过程中易产生不良情绪[2]。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此类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SMART原则是根据心理学管理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临床干预指导模式,其主要临床意义在于帮助患者明确术后干预过程及意义,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3]。本研究将二者联合应用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心脏病患者。纳入标准:具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指征[4];年龄≥18岁;入院前1个月未接受过系统治疗,且首次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排除标准:伴精神障碍等无法正常交流者;伴肿瘤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23±12.34)岁;单腔植入起搏器22例,双腔植入起搏器23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36±12.41)岁;单腔植入起起搏器的患者20例,双腔植入起搏器的患者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包括:①建立档案。在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信息;②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术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③康复运动护理:术后3 d在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帮助下对患者肢体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嘱患者自主活动,关节活动幅度应<30°;术后6周鼓励患者进行重物训练,训练所需重量应<2.5 kg;④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定时与患者联系,回访频率为每周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SMART原则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S。成立专业的临床干预小组,应用沙袋压迫患者4~6 h;之后嘱患者取半卧位或将患者头部抬高;患者术后前3 d应卧床,术后7 d禁止剧烈活动;②M:在干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和心率变化;记录并观察患者心脏起搏器的相关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A: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请患者家属参与监督;④R:尊重并记录患者的个人意见,嘱患者不要接触磁场较强的环境,或其他对心脏起搏器影响较大的场所、物体;⑤T:术后对患者的预后目标设定具体的恢复时间,并确定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两组均干预3个月后评定临床效果。
1.3指标评定 自护能力:应用自拟自我管理量表评估,该量表包含自我监测(6~30分)、饮食管理(6~30分)、运动管理(5~25分)及遵医嘱服药(4~20分)4个方面,总分21~105分,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护能力越好。疾病感知控制能力:应用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评估,该量表包含自我效能(3~15分)、心理控制源(3~15分)、习得无助感(2~10分)3个维度,包含8个条目内容,总分8~40分,得分越高说明其疾病感知控制能力越好。应对方式:应用中文版医学应对量表评估,该量表包含面对(8~32分)、屈服(5~20分)、回避(7~28分)3个维度,总分20~80分,得分越高说明应对方式越多。
2.1自护能力 两组干预后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及遵医嘱服药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自护能力各维度的评分比较分)
2.2疾病感知控制能力 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习得无助感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得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习得无助感评分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感知控制能力各维度得分对比分)
2.3应对方式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面对评分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屈服、回避评分降低幅度得分无明显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面对、屈服及回避评分比较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主要适用于心力衰竭、缓慢性心率失常患者,可帮助其大幅提升心脏射血功能[5]。术后临床干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其术后活动度和对疾病本身的认知程度,为后续心脏功能恢复和预后生活水平的提升进行医学规范性指导。SMART原则是以心理学管理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临床干预指导模式,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明确术后干预过程及意义,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个性化康复护理在术后干预过程中主要注重于患者肢体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锻炼,干预重心在于提高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自护能力是患者维持自身健康和机体舒适度的能力,主要反应患者的预后恢复程度和对干预过程的整体依从性[6]。自我效能是患者对自身术后身体机能的主观评价;心理控制源是患者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自我看法和评价以及对自身预后结局的自我评估;习得无助感指患者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对身体机能的信心和对生活能力行为的丧失程度。本研究将二者结合应用于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遵医嘱服药、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习得无助感评分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说明基于SMART原则的个性化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自护能力,改善其疾病感知控制能力。此外,结果还表明,实施干预后的观察组面对评分大于对照组,而屈服、回避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佐证了基于SMART原则的个性化康复干预对患者应对方式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SMART原则的个性化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控制能力,在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的基础上保证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