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医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带教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3-12-15 10:00邢海龙石建成朱石柱吴俊峰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北京1021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阅片诊断学医学影像

邢海龙,石建成,朱石柱,吴俊峰(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北京 102100)

医学影像学是建立在解剖、病理和临床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科,在未学习临床课程之前讲授医学影像学无异于“影来影去”。当前,医学院校在实施医学影像学科的教学尤其是乡医及非医学影像专业的医学影像学授课时,主要根据教学大纲采取序贯式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讲授基础课程后至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前,直接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无法更好地将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因此,如何将医学影像学与相关临床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疾病知识时掌握相关诊断学内容,将病理基础、临床表现与影像所见征象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动态的理解、掌握模式,让学生从了解疾病、认识疾病到诊断疾病,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融合,使影像诊断更好地服务临床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适时增加见习带教课时,调整见习带教时间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分析临床医学生医学影像学的学习效果,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三年制临床医学(乡村医生定向)专业学生,以2020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乡村医生定向)4班40名学生为对照组,另选2021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乡村医生定向)5班17人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课内容 采用201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许有华、樊华主编的第8版《诊断学》教材及三年制乡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理论课程22学时,实践课程14学时,共36学时。

1.2.2 对照组 按教材、教学大纲和备课要求,由授课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讲授。

1.2.3 观察组 与对照组是同一组授课教师,对观察组学生实施改革教学模式后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具体如下:①合理安排课程:召开教学医院全体教研室主任研讨会,对现有教学课时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理论授课课时,增加临床技能实践见习带教课时,确定临床带教课时后分配各系统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时间点。②将医学影像学见习带教内容融入到临床课程教学之中、之后,利用学生掌握一定临床知识后迫切想知道临床诊断内容的心理,运用PBL教学方法,将问题和案例制作成微课,提前发给学生,使其可以提前预习。③微课:根据临床教学内容录制影像学见习病例微课,拓展病例资源,增加有限教学课时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医学影像学知识。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PACS教学片库,利用PACS系统的充足病例资源,适当增加见习带教内容,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法。⑤针对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如脑梗死、外伤出血、韧带损伤等增加CT、磁共振实习带教内容。

1.3 教学评价

1.3.1 理论笔试和阅片技能考试 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均参加统一的理论笔试(闭卷)和计算机阅片技能考试,参与本学期授课教师回避试卷出题。理论考试包括医学影像的诊断分析方法、各系统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常见病的影像表现;阅片技能考试内容包括报告书写规范、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征象描述及诊断准确性等。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理论成绩占80%,阅片成绩占20%),由两名教师流水双盲阅卷评分。

1.3.2 学习效果问卷调查 针对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制作问卷星调查表,向参加研究的两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学习运用,对临床关键问题发现及探索,对临床疾病系统性认识与诊断,形成并树立疾病诊断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规范化诊断理念,课程衔接性,课程总体满意度,共计八个维度,学生采用自评方式,以5级评分法,1分代表最低,5分代表最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结束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给予评分(满分100分),两组专业成绩(理论成绩和阅片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阅片成绩、总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阅片成绩、总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理论成绩 阅片成绩 总成绩对照组 40 67.27±4.81 69.90±10.18 67.27±4.81观察组 17 70.94±9.41 89.41±13.45 75.16±8.90 Z-2.315 -4.333 -3.098 P 0.021 0.000015 0.002

2.2 学习效果问卷调查 观察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及课程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课程满意度对比(±s,分)

表2 两组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课程满意度对比(±s,分)

维度 对照组 观察组 t P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 2.65±0.62 2.81±0.40 -1.015 0.045激发学习兴趣 2.50±0.63 2.81±0.40 -1.667 0.007促进理论知识学习运用 2.62±0.62 2.81±0.40 -1.015 0.045对临床关键问题发现及探索 2.56±0.63 2.81±0.40 -1.338 0.015对临床疾病系统性认识与诊断 2.63±0.62 2.88±0.34 -1.414 0.007形成并树立疾病诊断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规范化诊断理念 2.63±0.62 2.88±0.34 -1.414 0.007课程衔接性 1.63±0.50 1.94±0.25 -2.236 <0.05课程总体满意度 1.69±0.48 1.88±0.34 -1.275 0.011

3 讨论

3.1 调整临床见习带教时间点,增加临床见习带教课时,将临床带教见习纳入到临床学科相关课程实施过程中,使其他临床学科与影像诊断学所学重点内容贯穿整合,促进临床医学生对影像知识的掌握和影像诊断技能的提高[1]。

2019 年本课题组所做课题《以需求为中心,针对乡医的医学影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调研中显示,85%以上临床医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中所涉及的疾病时根本不知道该疾病是什么,同时95%以上的学生希望在临床课程讲授到相关疾病时再进一步接触或掌握医学影像学内容。而针对非影像学专业临床医学生而言,影像诊断学整体课时已较少,且大量的课时分配给理论知识的教学,见习课只安排了少部分的课时。同时临床学科授课中不再穿插影像诊断学理论授课及带教实习,从而使得许多学生无法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无法将储备的理论知识加以临床应用,极大地限制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由于当今医学影像学科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果不能合理设置理论课时和见习课时,学生将无法更加深入学习,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在进行见习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临床学科课程尚未开始,学生仍停留在理论基础知识层面,使得见习教学无法取得实际效果,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见习教学设置的不合理,是当前医学影像学科见习教学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整合影像诊断学与其他临床学科各系统课程教授次序,针对性地调整医学影像学见习带教时间点,增加影像诊断学见习带教课时,将影像诊断学带教见习纳入到临床学科相关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影像诊断学见习授课与临床学科授课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临床和影像知识的充分消化、深化和融合,使临床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影像诊断学知识。

3.2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7]本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运用PBL教学方法,将问题和案例制作成微课,提前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像诊断学知识;根据临床教学内容录制影像见习病例微课,拓展病例资源,增加教学课时外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影像诊断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PACS教学片库,利用PACS系统充足的病例资源,适当增加见习带教内容,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法;针对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如脑梗死、外伤出血、韧带损伤等增加CT、磁共振教学实习带教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了临床医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运用资源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影像诊断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全面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改革,最终实现医学影像学见习授课与临床授课有机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临床和影像知识的充分消化、深化和融合,使临床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影像知识,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更好地服务患者。

猜你喜欢
阅片诊断学医学影像
高、低年资住培医生应用人工智能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阅片指南(2022年版)》解读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ORH方法在评价肋骨骨折多阅片者诊断试验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SP-1000i全自动推片染色仪及CellaVision DM96自动阅片仪在形态学检验人员镜下比对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