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侧转疗法预防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2023-12-15 10:00秦海楠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脱机性肺炎呼吸机

秦海楠(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000)

机械通气是维持重症患者生命、呼吸的重要手段,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使用率高达60%以上。机械通气虽然可以加速重症患者恢复,但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肺不张、呼吸机依赖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以及治疗效果降低的关键因素[1]。大量研究[2]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通气48h后或停止通气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已成为各个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目标,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增加患者的脱机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并没有统一描述,认为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环境以及治疗等,如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确保患者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连续侧转疗法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月6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月我院6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39±24.97)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77±25.86)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符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指征[3];②首次入住ICU者;③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肺部基础疾病以及肺部重症感染者;②机械通气时间低于48h者;③存在脊柱损伤等活动性出血者;④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首先将患者床头抬高30°,平均每间隔2h进行翻身、拍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予以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对患者口腔、气道进行合理干预,加大气道湿化处理,对于呼吸机管道方面,需每周进行更换,一旦出现污染现象,需及时更换,此外,每日对患者实施唤醒计划以及脱机筛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予以关节被动活动,在日常生活、环境等方面为患者做好相应管理措施[4]。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连续侧转疗法:①评估:临床医师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患者是否符合连续侧转疗法指征,包括呼吸频率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缺血等现象,确保患者心率在40-130次/min,平均动脉压在60-110mmHg,血氧饱和度需要大于88%;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利用躁动-镇静量表进行评分,评分需小于0分,肌力需低于2级,对于符合上述指征者,及时予以治疗并记录相关时间。②实施前准备工作:需要与家属和患者进行沟通,在床旁准备好相关抢救物品,将患者处于床位居中位置,将床护栏抬起,床头抬高30°,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此外,在整个过程中需检查并固定好各种管道,确保管道的良好性。③实施过程:对患者进行第1次侧转时,调整设备为连续侧转模式,以适应练习,侧转时的最大翻身角度为30°的50%,随后每小时递增10%,以规定最大角度进行旋转,旋转顺序为左侧半卧位-卧位-右侧卧位,7min循环1次;从第2次实施开始,护理人员需要将模式直接调到中等模式,侧转时翻身角度直接调为30°,侧转顺序与上一次相同;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每间隔2h对患者进行叩背干预,时间为20min,进而达到叩击震动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实施干预期间,床头需始终抬高30°,且在患者膝下垫枕,责任护理人员应动态评估患者各个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也需分析患者管道、体位等是否安全[5]。

1.3 观察范围 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②临床指数,包括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时间等;③不良反应发生率;④脱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均选择t检验,用(±s)表示,而对于计数资料,均选择用χ2检验,以(%)表示,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5.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若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2.2 临床指数 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其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数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4 脱机成功率 观察组脱机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脱机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早期活动被认为是提高患者身体功能、防治并发症的最好方案,而对于重症患者,其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往往处于制动状态,缺乏早期活动。长期卧床不仅会对患者呼吸、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还会造成口腔、胃内容物反流,因此,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6-7]。有研究[8]发现,对重症患者实施合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传统治疗主要以工作人员主动对患者进行体位管理为主,将床头抬高30°并每间隔2h予以患者翻身、拍背处理,以此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但由于重症患者病情严重,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故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较低[9]。

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连续侧转疗法逐渐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该方法也被称为运动疗法,属于新型干预方案,利用特殊设计病床,采用连续充气和放气床垫使患者不断更换体位,实现平卧位-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的体位循环,主要原理是利用重力对肺功能产生影响,充分调动肺部分泌物,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肺炎,减少肺部感染[10-11]。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连续侧转疗法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这是由于机械通气下建立人工气道会导致患者气道产生大量分泌物,进而引发纤毛功能受损,咳嗽能力减弱,气道内分泌物大量堆积,为微生物繁殖创造了良好环境,因此实施连续侧转疗法,在相关仪器下叩击并振动患者背部,为患者进行体位循环,利用重力以及外部力量来松解痰液,促进分泌物从肺内向上运动排出,达到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作用,进而降低肺部感染[12-13]。观察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其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实施连续侧转可加速患者的恢复,因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阻止炎症细胞因子进入患者的体循环,所以能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连续侧转疗法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该方式具有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并且严格制定了该方案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在实施前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评估,可以确保患者安全性,同时也能提高临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保障患者的安全[14]。

综上所述,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连续侧转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脱机性肺炎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两种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