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3-12-15 09:14彭秀萍刘少辉王美秀黄威群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3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依从性

彭秀萍,刘少辉,王美秀,黄威群

(广州新海医院 广东 广州 510300)

据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病10年后,有约40%的患者会出现至少一种并发症,对患者远期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生理因素等均是糖尿病的诱因,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可控制的疾病,因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均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情况[2]。但由于部分患者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且自身约束管理能力较薄弱,因此采用常规护理往往难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既是一种步骤规范、可持续开展的护理模式,同时也是多学科参与合作、打破局限的创新之举[3]。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4]中相关的标准为诊断依据。纳入标准:①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②经体格、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确诊者;③病案资料齐全且能够自行或在他人帮助下配合研究开展者;④首次发病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②伴有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③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急危重症者;④先天性血液或免疫系统缺陷疾病者;⑤预计生存期<3年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73(52.78±4.75)岁;病程1.5~11(6.04±1.02)年;体质量指数(BMI)18~26.5(22.18±1.00);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大专19例,大学及以上19例;合并其他慢性病:有30例,无20例;家族史:有29例,无2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4(52.85±4.79)岁;病程2~12(6.11±1.06)年;BMI 18.5~26.5(22.21±1.03);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大专20例,大学及以上17例;合并其他慢性病:有28例,无22例;家族史:有27例,无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本研究可能产生的收益及风险,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充分知晓。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血糖监测、用药方法、饮食、生活管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口头开展疾病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保持病房环境干净卫生,定期监测、记录患者血糖、体格、体征等相关指标变化,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引导患者进行锻炼。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护理。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由主治医师、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士、内分泌科护理人员、营养师等人员组成,干预前,先对其进行多次圈内专业培训,包括对品管圈相关知识、开展过程、特点、糖尿病护理重点等内容进行培训。设定品管圈目标,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和现状调查,先制订干预后血糖大幅度波动发生率降低目标,并计算相应的目标降幅、达标率、进步率等,同时讨论以往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掌握率低的原因,制订提高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掌握率计划、措施及应对风险的预案。同时对课题进行明确化,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领域不同,从必要性、迫切性、经济性、预期效果等方面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最适方案实施与检讨,按不同专业和学科进行划分,明确人员分工,在干预过程中落实多学科考核制度,针对每例患者构建并发症风险评估表,并进行动态评估,同时根据患者不同住院时期的需求不同,构建多学科健康教育和延伸护理服务体系,印发多学科健康教育手册,并结合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回访。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情况:包括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前两者借助血糖仪测定。清晨患者未进食未饮水时,抽取5 ml外周血,保持高速(3200 r/min)的离心,10 min后得到上清液,继而用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HbA1c水平。②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借助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5]评分,包括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规律运动等维度,每项共计20分,总分为120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③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掌握率、低血糖发生情况:分别记录干预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借助本院自制胰岛素注射掌握调查量表,对患者干预后胰岛素注射掌握率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60分即为合格,并计算胰岛素注射掌握合格率;干预后借助中文修订版Morisli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6]对患者进行评判,总分共计8分,<6分为依从性差,6~7分为依从性良,>7分为依从性优,总依从率(%)=100%-依从性差率。④圈员品管圈评分:干预前后借助自制圈员品管圈量表,对积极性、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责任感、和谐程度、品管手法、凝聚力进行评判,每项分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圈员能力越好。⑤满意度:干预后从就医流程、护理水平、语言沟通、健康教育、就医环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该调查问卷每项总分共计2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满意度越高。⑥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7]评判,从3项功能(角色、生理、社交)、2项健康(一般、情感)及生活活力、身体疼痛、生活环境等维度评分,每项总分各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掌握率、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掌握率、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圈员品管圈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圈员品管圈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满意度比较(分,

2.6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其并发症可涉及眼睛、足部、心血管、神经、肾脏等多个部位,且感染也是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中总结了糖尿病治疗的5大原则,即为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医学营养模式[8]。通过控制病情进展预防严重并发症,能很大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但很多患者在治疗期间很难坚持,易失去耐心和自律性,而常规干预措施难以对患者进行监管,无法保证患者遵医嘱用药和控制饮食,进而影响病情。

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不仅以循证医学为基本理论,进行多学科协作制订干预路径,通过多样化的模式优化多学科间的医护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能对临床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和决策,结合多学科健康教育,能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提高圈员能力[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SDSCA各维度评分及圈员品管圈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满意度,改善圈员品管圈评分。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通过加强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的指导,可有效缓解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恐惧情绪,帮助其掌握必要的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改善血糖水平,同时品管圈护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护理过程中分析问题并找出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进行效果评价,提高护理质量。此外,通过多学科协助实施护理,能保持患者血糖治疗和控制稳定,改善病情,通过饮食、运动指导,保持机体处于良好状态,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FPG、2 hPG、血清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注射掌握合格率、总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减少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同时患者胰岛素注射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更高。

综上所述,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圈员品管圈评分和生活质量,减少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同时患者胰岛素注射掌握情况、满意度和依从性更高。但本研究仍存在多学科护理品管圈活动设计不够全面、判定挖掘不足等问题,涉及层面也较为单一,后期还需向更多学科延伸进行探究,构建全方位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依从性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