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怡
缺铁性贫血一般多发于婴幼儿群体中, 此种疾病类属营养缺乏性疾病, 不仅会让患儿出现贫血症状, 且患儿的胃肠道功能也会受影响, 进而出现功能障碍, 免疫力以及细胞代谢功能逐步减弱[1]。而铁剂属于临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 但由于铁剂的种类较多, 所以在药物选择上时常比较困难[2]。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索多种铁剂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 采用抽签法分为A 组、B 组、C 组, 每组30 例。A 组中男16 例, 女14 例;年龄1~4 岁, 平均年龄(2.05±0.65)岁。B 组中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1~3 岁, 平均年龄(2.10±0.37)岁。C 组中男17 例, 女13 例;年龄2~4 岁, 平均年龄(2.31±0.57)岁。三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均接受了铁蛋白诊断;患儿的资料满足此次研究的要求;患儿家属了解此次研究的内容, 并已经签署完成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现象的患儿;家属不同意参加研究的患儿。
1.3 方法 A 组患儿接受蛋白琥珀酸铁(ITALFARMACO S.A., 国药准字HJ20160143)治疗, 采取口服用药的方法, 根据患儿体重给予蛋白琥珀酸铁1.5 ml/kg, 并遵循医嘱分2 次饭前服用。B 组患儿接受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广西方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930)治疗, 3 次/d, 5 ml/次, 采取口服用药的方法。C 组患儿接受小儿硫酸亚铁糖浆(哈尔滨仁皇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3022798)治疗, 采取口服治疗的方法, <1 岁患儿, 1.5 ml/次, 3 次/d;1~5 岁患儿,3 ml/次, 3 次/d。三组均治疗1 个疗程, 1 个疗程为4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三组治疗效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参考文献[1]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部疼痛、便秘、腹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 A 组显效17 例, 有效12 例, 无效1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B 组显效16 例, 有效12 例, 无效2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C 组显效15 例, 有效13 例, 无效2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两两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效果对比(n, %)
2.2 三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对比 治疗后, A 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均显著高于B 组与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对比( ±s)
表2 三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对比( ±s)
注:与A 组对比, aP<0.05
组别例数血红蛋白(g/L)血清铁(μmol/L)血清铁蛋白(μg/L)红细胞平均体积(fl)A 组30123.98±7.0116.69±4.8940.98±9.0487.01±6.02 B 组30 112.01±7.02a 12.07±3.17a 30.99±8.97a 78.98±9.01a C 组30 110.23±7.01a 9.87±3.17a 30.01±9.98a 75.96±7.79a tA 组与C 组7.59686.41004.46216.1476 PA 组与C 组0.00000.00000.00000.0000 tA 组与B 组6.60864.34224.29664.0589 PA 组与B 组0.00000.00010.00010.0001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明显低于B 组的23.33%以及C 组的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和C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n(%)]
目前, 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使得人民的膳食结构逐步发生了转变[3]。但是, 由于部分年轻人不够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 营养知识较为匮乏, 特别是一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家长, 其儿童哺育经验更为缺失, 这也导致部分婴幼儿形成挑食、偏食的行为, 影响正常的营养摄入, 进而诱发贫血[4]。缺铁性贫血属于小儿的高发病, 其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 这时患儿的免疫力也会大幅度降低, 直接给患儿身心发育带来不良影响[5]。另外,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患儿机体铁的需要和供给发生了不对等,导致患儿的铁存储随之耗尽, 其红细胞处于缺血的状态, 以此诱发疾病[6]。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成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储存铁减少期, 体内储存铁减少,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 无临床症状;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血清铁浓度下降, 转铁蛋白浓度降低和游离原卟啉浓度升高, 但血红蛋白浓度尚未降至贫血标准[7];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 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 并伴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8,9]。而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一般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 并按照患儿的贫血程度确定治疗方式,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患儿处于重度贫血或者是中度贫血, 则需接受铁剂治疗[10]。临床上小儿经常应用的铁剂治疗药物有蛋白琥珀酸铁、葡萄糖酸亚铁和硫酸亚铁等, 这些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 但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11]。本文使用的三种铁剂药物中, 蛋白琥珀酸铁属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最佳治疗药物, 不仅不会受到胃蛋白酶的影响,同时其含有丰富的蛋白酶, 还能补充有机铁, 不会对患儿的胃黏膜造成损伤, 所以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小[12]。而另外两种铁剂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但是其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 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备选方案[13]。此次研究中,治疗后,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B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C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两两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 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均显著高于B 组与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B 组的23.33%以及C 组的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和C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能够证明,蛋白琥珀酸铁可促进患儿铁离子的吸收, 让其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 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治疗中, 采取蛋白琥珀酸铁治疗的效果最佳, 不仅不良反应少, 且对贫血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 值得应用与推广。